综合试验区背景下泰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 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日益成为助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自国家级泰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批复建设以来,呈现出政策扶持效应初显、跨境电商主体不断扩容、区域布局发展齐头并进、业务运营模式多样化的良好势头。但是,依然面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市场交易规模有限、特色品牌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发展瓶颈。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加强跨境交易载体建设,完善跨境电商配套服务,培育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推动泰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泰州市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受到持续关注,日益成为助推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1]尤其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国际贸易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跨境电商凭借灵活多变、高交易效率和低交易成本等显著优势,以高成长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彰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然而,跨境电商零散、灵活的特点也使得其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服务体系不相适应,最明显的体现在物流、仓储和支付等环节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由于跨境电商发展尚处于探索和起步期,政策和各项配套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使得其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为了破解跨境电商发展难题,自2015年国务院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截至2022年底,我国陆续设立7批共165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以下简称“综试区”),覆盖31个省区市,综试区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泰州市于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市当年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11%,是同期外贸出口增幅的2.3倍,成为泰州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泰州综试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把握新趋势,以综试区带动泰州跨境电商扩容提质。
一、泰州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自综试区试点建设以来,泰州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专项政策,建成了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泰州服务中心,实现跨境电商通关模式全覆盖,为企业应势出海增添信心、提供助力。目前,泰州已建成1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姜堰跨境电商创业园)、2家市级跨境电商园区(泰州综合保税区和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培育1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润元机电美国威斯康新州海外仓)、1家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捷锋帽业),有力支撑了泰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改数转”行动计划,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覆盖跨境电商领域,包括金融、财税、人才和平台等多个方面,政策的叠加效应逐步显现,成为推动泰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二)跨境电商主体不断扩容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持续增长,分别达1.69万亿元、1.98万亿元和2.11万亿元。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持续向好发展势头,跨境电商日益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巩固外循环的重要突破口。[2]与此同时,泰州跨境电商发展也迎来契机。2022年,泰州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过2000家,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时,集聚从事跨境电商企业达1000多家。跨境电商作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主体,一方面对进出口贸易规模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中不断壮大。2023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泰州市综合保税区不断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先后引进5个项目签约落地,其中既有电商产业项目,也有其背后的“支撑型项目”和“服务型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的产业生态,不仅助力泰州更加有效“稳外贸”,而且促进泰州在跨境电商这一国际贸易新“赛道”上加速前进。
(三)区域布局发展齐头并进
从内部来看,在综试区集中效应的引导下,泰州所辖各市(区)跨境电商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辖各地区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纷纷出台,有效服务了当地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拓展。当前,泰州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区和兴化,但外贸基础较好的靖江和泰兴跨境电商企业也在不断扩容。由于跨境电商的基础是外贸企业,这些地区正在充分挖掘现有外贸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数字赋能,不断将传统的进出口优势转化为跨境电商业务优势。从外部来看,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1%,呈现出“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贸易伙伴更趋多元、消费品占比进一步提升、业态发展头部效应明显”的新气象,贸易伙伴几乎遍布全球。[3]从整体来看,近年来,泰州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海外市场不断多元化,且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十足。
(四)业务运营模式多样化
跨境电商平台有效降低了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门槛。目前,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可以使用的平台较多,主要有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谷歌、亚马逊和全球贸易通等,另外建有独立站近400个,使用的物流渠道主要有DHL、FedEx、UPS、顺丰、国际邮政速递等。当前,泰州跨境电商的主要运营模式是通过阿里巴巴、亚马逊和中国制造网等多样化平台,其中最主要的是阿里巴巴国际站。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运营模式为“外贸企业—阿里巴巴国际站—企业客户/个人客户”,由阿里巴巴国际站充当中间角色,通过“一达通”为企业提供物流、结汇、退税等服务。[4]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出口业务主要通过所在保税区(如张家港)开展,进出口数据也保留在相应地区,而非出口企业所在地。此外,一些面向北美市场的出口企业,主要采用亚马逊平台开展交易业务。业务平台和运营模式的多样化,为泰州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企业和市场的良性互动。
二、泰州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
(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从江苏省内城市的横向对比来看,2022和2023年泰州市级财政跨境电商扶持资金分别为900万元和800万元,而苏州单个企业奖励总额上限就达到800万元,无锡对跨境电商载体和企业最高奖励达300万元。相比而言,泰州跨境电商扶持政策与内贸电商混合,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不仅如此,现有政策辐射范围较小,没有覆盖平台招引、园区建设、企业参展和跨境物流等方面。部分市(区)跨境电商扶持政策门槛较高,甚至近三年外贸发展资金未能涵盖跨境电商。海关、税务和外管等部门对跨境电商的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企业在通关、退税和结汇等方面面临比传统外贸更加繁琐的手续。
泰州跨境电商主要涉及到关、税、汇和减等管理方式,虽然目前已成立了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领导小组,商务部门主要负责建设和完善跨境电商体系,海关承担跨境电商监管职能并负责具体通关作业,税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税收和外汇监管等,但在这些管理部门中,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得到很好的互通,使得整个市场监管体系没有达到最优化,统筹推进相关工作面临困难,尤其是谋划推动面上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难以真正形成合力。[5]
(二)市场交易规模有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认可跨境电商为企业带来了销量增长,但由于平台内企业竞争激烈、平台流量规则不够科学等原因,跨境电商销量占企业整体出口额比重较低,一般不超过30%,部分企业低于5%。2022年,泰州跨境电商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产生交易额1.89亿美元,在中国制造网国际站产生交易额约5亿元,在谷歌平台产生交易额约1000万美元;2023年上半年,泰州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全球贸易通平台出口约1.3亿美元。综合测算,2022年,泰州跨境电商交易额约5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约2.5%,即使加上企业独立站销售额,泰州跨境电商的规模和占比远低于全国和江苏省内发达地区。
除此以外,泰州综合保税区内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且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济总量偏小。2022年,泰州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2400多家企业中,仅有29家在本市注册为跨境电商企业,其中仅有2家开展了跨境电商业务,分别进口199万元和出口572万元,占江苏省比重几近于零。由于泰州跨境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力度不大和平台企业缺乏等因素,大量外贸企业本身不熟悉跨境电商渠道或通过市外渠道间接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导致泰州跨境电商业务外流较为严重。这既增加了出口成本,又难以真实体现泰州外贸进出口水平。
(三)特色品牌建设滞后
产品同质化是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无论是速卖通还是亚马逊平台,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都会选择低价竞争的方式对同类产品进行相互角逐。尽管亚马逊平台的买家比较关注品牌,但依然存在大量同质产品相互低价竞卖的不良竞争行为。泰州跨境电商业务覆盖全市多个产业,主要涉及机电设备、绳网索具、输送软管、体育用品、房车配件、消防设备、特氟龙制品、硅胶制品、乐器、户外用品、不锈钢金属、叉车和食品等产品,但大多数产品优势不明显,且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例如,泰州高港区绳网索具行业较密集,但产品质量不如安徽企业好、价格不如山东企业低;姜堰区溱潼镇医疗器材行业主要以实验室耗材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单价低、利润薄。此外,泰州大部分外贸企业是B2B企业,主要获客渠道是参加线下展会、搜索对接客户和线上跨境平台,缺少数字化、社交化和内容化营销手段,C端品牌数量少、知名度低。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与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更强,需要企业对客户的消费习惯、文化传统等有更精准的把握,而这些信息主要依靠大数据分析获取。[6]当前,泰州跨境电商企业在数据捕捉、分析和运用等方面普遍存在短板。专业人才短缺和现有跨境电商从业者知识能力不匹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具备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还要掌握线上运营管理、互联网优化技术和客户需求分析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同时,也要熟悉国际物流工具、国际结算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跨境电商人才本身存量较少,熟悉相关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稀缺。从城市发展来看,泰州与长三角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人才吸引力本身较弱,且现有的跨境电商创业环境也使得泰州很难成为人才创业首选地。从自身人才培养来看,泰州目前有7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5所、高职院校2所,高等教育整体办学层次不高,且跨境电商专业布点极少,人才培养较为滞后,泰州高校毕业生“留泰率”普遍较低,从而造成了泰州跨境电商人才储备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促进泰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金融支持。从帮助跨境电商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出发,建立银企沟通协商机制,主动邀请银行走进园区,提供更加直接和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从而降低银企对接成本。此外,帮助跨境电商企业了解和使用新的监管代码,享受一次登记、一点对接、简化申报、优先查验、允许转关和退货底账管理等通关便利措施。二是完善政策法规。健全包含跨境电商贸易主体的关、汇、税、支付和物流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包括便利通关、结汇、退税等系列基础信息的标准体系和衔接规范,为跨境电商业务操作程序及管理服务提供标准化指引和模板。[7]联合相关部门,梳理整合集成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政策精准度,提升政策执行力,力争做到“国内政策领先、省内政策最优”,充分调动企业发展信心。三是推动企业联合。依托优势产业带,成立跨境电商产业联盟等市场组织,推动重点外贸企业尤其是同行业重点外贸企业联合建立海外仓等基础设施。[8]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圆桌会议、私董会、形势分析会和知识分享会等活动,组织开展“产业带+跨境电商”系列活动,推动企业“抱团取暖”“结对出海”,扩大跨境电商影响力。鼓励地方集聚优势资源,以本土产业优势打造本土跨境电商产业特色,围绕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汽车零配件等外贸重点行业培育发展本土专业型、综合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
(二)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
一是搭建高效平台,降低业务门槛。以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载体为重点,结合泰州市辖各市(区)产业基础,多点化布局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和跨境电商创业园等跨境电商线下园区发展平台,推动线下平台与快递物流、产业集群和海外仓等高效对接。建设一批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引入平台服务商(如阿里、谷歌等)、物流(如中外运)、保险(如中信保)和银行等高水平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商标注册、品牌策划、物流运输、法律咨询、工业设计和人员培训等服务,有效降低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门槛。二是提升综试区知名度,壮大电商主体。健全综试区各项政策措施,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广泛动员宣传,不断扩大中国(泰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运营。充分发挥泰州跨境电商服务联合会的作用,大力拓宽牛商网络等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为入驻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跟踪指导和服务,促进政校企携手培育更多的企业走上跨境电商之路。三是加大国内外跨境电商头部企业的招引力度,发展跨境电商总部经济。要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触网升级”,搭上跨境电商的福利“快车”。在需求侧方面,结合“苏新消费”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打造多元国际化消费场景。鼓励进口企业在综合保税区落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中心仓,推进“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试点,刺激跨境电商产品消费,壮大跨境电商企业。
(三)加强跨境交易载体建设
泰州跨境电商发展具备相应基础条件:一方面,泰州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机电设备等特色产业具有较高“电商属性”,具备发展跨境电商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泰州综合保税区硬件设施较为完善,可以承担所有跨境电商业务类型。另外,泰州获批药品进口口岸城市,载体建设具备一定优势。一是加快建成市级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海关、税务、公安、外管和统计等部门数据、业务、服务接入平台,优化跨境电商出口退运、海外仓海关备案流程,完善联合监管、信息共享、金融服务、信用评定、统计监测、风险防控等体系,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交易闭环和服务体系。[9]二是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强化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宣传推广,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营销推广,积极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吸引更多外贸企业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引导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差异化发展,对于大型跨境电商企业,鼓励自建独立站,对于广大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积极推广“市采通”,实现跨境电商与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引导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与综合保税区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其联动效应,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平台开展跨境业务。一方面,继续深化与亚马逊、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第三方平台之间优势互补,帮助本土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引导本土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外贸企业拓展“9710”“9810”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另一方面,把握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进口政策放开的机遇,利用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打造线下保税展示、跨境直播基地、线上购物等全流程一体化的销售服务中心。此外,加强与江苏省内其他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合作,把握“一带一路”和RCEP发展机遇,搭建跨境电商合作共享平台,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
(四)完善跨境电商配套服务
一是降低物流成本。引入头部跨境物流企业、货代企业等,积极建设铁路运输海关监管区,努力申报各类口岸资质,加强口岸信息共享,推动开通中欧班列、过境班列和日韩直航等物流通道,探索依托扬泰机场开展跨境空运业务,加快布局国际全货机航线,推进多式联运发展,进一步拓宽国际物流通道,降低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鼓励规模较大的外贸电商企业单独或联合建立海外仓,探索联合第三方在美国、欧洲、南美等传统主销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中欧班列主要节点城市布局海外仓。[10]同时,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和产品特性,不断提升海外仓的服务范围和能力,拓展“仓内直播”“前展后仓”等业务模式。鼓励物流企业建设海外仓储基地、集货基地、自贸区或保税区物流仓储基地和国际物流专线等,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物流企业。二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引入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等,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鼓励大型企业或专业机构设立跨境电商风险投资基金等,助力跨境电商创业项目。三是打造展会品牌。举办跨境电商峰会、跨境电商论坛、跨境电商发展大会和跨境电商选品会等活动,推广本土跨境电商品牌,提升泰州跨境电商的内外影响力,形成浓厚的跨境电商氛围。
(五)培育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一是要整合高校资源,培育专业人才。面对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泰州“智改数转”行动计划,引导泰州相关高校整合现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英语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资源,制定数智赋能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一江苏省唯一的经贸类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联盟,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共同培养服务泰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亲产型”人才。汇聚泰州市商务、教育、人社等部门和综保区、跨境电商服务联合会及相关龙头企业等政企合力,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要强化技能培训。一方面,针对企业现有的存量跨境电商人才,借助泰州市商务局“外贸学堂”、泰州市跨境电商服务联合会“海棠湖论坛”和相关高校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等,帮助跨境电商人才提高业务技能,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从而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对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和匹配度;另一方面,针对驻泰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自优势,形成更加科学合理和实践导向突出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举办跨境电商选品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跨境直播大赛等,全力打通从学校“育人”到企业“用人”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要加大人才扶持政策力度。借助“泰州日”平台,赴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等重点地区以及相关专业院校,举办跨境电商人才专场招聘会,吸引更多跨境电商人才来泰州就业创业。探索在上海、杭州、深圳等跨境电商发达地区设立“人才飞地”,对入驻“人才飞地”人才,不受户口、社保等限制,同步享受泰州市跨境电商人才政策,有效解决人才吸附能力弱的现实困境。[11]
除此以外,还要强化跨境电商主体精准支持力度,开展“跨境电商诊断”行动,对未开展跨境电商或跨境电商业务薄弱的重点外贸企业进行逐一入企“问诊”,帮助企业分析发展跨境电商的难点、堵点、方向和路径。实施跨境电商“1+1+1”行动计划,推动泰州每个市(区)确定至少1个重点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确定至少1家“旗舰”企业和1家核心平台企业,通过“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模式,促进泰州实体企业和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红涛,朱梦琦.贸易距离与跨境电商:文献综述和展望[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37(06):23-35.
[2]孟涛,王春娟,范鹏辉.数字经济视域下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22(10):60-67.
[3]杨胜刚,谢晋元,成程.跨境电商、供应链优化和企业国际化——基于大数据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3(10):1-18.
[4]张静.交易成本视角下贸易便利化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2(22):162-165.
[5]林俐,兰夏清,陈爱贞.跨境电商综试区驱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效应[J].经济论坛,2023(10):102-112.
[6]那朝英.大数据时代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多元治理主体及其协同治理结构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6):122-130.
[7]施寒潇,毛郁欣.基于文本挖掘的中国跨境电商政策量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11):5-17.
[8]李隽波,张珏,曲霏.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及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3):207-212.
[9]徐元国,刘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能否推动中国高质量出口?[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3,43(06):19-25+61.
[10]张夏恒,李毅.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逻辑与实施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21,29(10):30-36.
[11]刘尧飞.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北地区“人才飞地”建设研究[J].江南论坛,2020(11):19-21.
本文系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函[2022]29号)、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项目(苏教办高函[2023]16号)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项目(南师泰院教[2023]5号)的阶段性成果。
(刘尧飞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刘淑娴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
【责任编辑:方晓红】
最新期刊
第九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