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7-27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长三角发展论坛 首页 >

江苏以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研究

作者:蒋昭乙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37   发布日期:2024-5-27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江苏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近年来,江苏强化集群筑峰、注重创新强基、推动高端跃升和加快智能升级,围绕重点产业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创新实践。江苏要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招大引强带动作用,深化智改数转支撑服务,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延链;江苏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要“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第二个是“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载体是产业,在推进传统产业向“新”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新征程中,只有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才能真正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江苏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雄厚,江苏应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抓手,认真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工作,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为全国积极探索成功经验。

一、强链补链延链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1]江苏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是坚持主体强链,筑牢产业链发展基础。着力培育链主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强做优产业链生态。二是坚持项目延链,增强产业链发展动能。精准实施项目招引,紧盯国内外知名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外招商资源。加快推进项目投产达效,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技改方向,积极推动技术改造。三是坚持创新补链,提升产业链发展韧性。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依靠产业骨干企业,鼓励科技创新,重点打造企业技术中心,积极筹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当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聚焦国家战略需要、产业基础关键薄弱环节,强化项目实施,打造创新生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开拓市场。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

从产业层面来看,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换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2]一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利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容量大、链条长的优势,鼓励各地分工协作,突出区域现实条件和潜在优势错位发展,为未来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协同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二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龙头企业发展。强链补链延链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快组建由链主企业牵头的自主创新研发主体,持续抓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逐步构建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三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龙头企业需要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上“担重任”,在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上“当主角”,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挑大梁”,在系统性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上“作表率”。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

从载体角度看,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一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仅是强链补链延链的发力点,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积极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的规模经济、可贸易性和创新能力强等特点,积极引导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提高经济增长潜力。二是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性和先导性产业。江苏已经前瞻布局了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技术、空天与海洋开发、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领域,但未来产业的技术路线复杂多变,需要进行分散式的科技创新。要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联动融合,支持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平台和孵化器,丰富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构建未来产业生态。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原创性、颠覆性科技的“发源地”。

二、江苏以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成功实践和发展短板

(一)强化集群筑峰

“十三五”期间,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和连云港新医药产业等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无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苏州市纳米新材料、徐州市工程机械和常州市新型碳材料等6个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度不高,企业间缺乏相互合作的机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依赖的工业互联网没有提供有效支撑。与一般的商业互联网建设不同,工业互联网需要整合很多信息系统。比如,整合不同制式的设备和运用不同软件编写的程序等。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不能在建设工业互联网时解决数据统一输入的问题,各个通讯服务商由于规模限制,没有力量单独进行开发类似平台业务。

(二)注重创新强基

“十四五”时期,江苏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53%增加到2.82%,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44.9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底,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挂牌运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在南京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产业链的“链长”有时会出现空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高端工业软件仍需进口,导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未来重点发展领域因缺少自主基础软件支撑,竞争力不强,进一步制约了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

(三)推动高端跃升

2023年,江苏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3%、49.9%,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5个、1.4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表现亮眼,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涌现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恒瑞医药位居中国医药企业百强榜首位,全球第21位;苏州信达生物研发的PD-1单克隆免疫肿瘤药物实现同类药物“只进不出”的历史性突破;中天科技跻身全球海缆最具竞争力十强;长电科技集成电路封装规模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中信特钢承钢连续八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1位;天合光能、中简科技、图南合金、第六元素等公司在所属细分领域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薄弱和缺失环节,产业链技术仍有不足。比如,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结构短板。目前,虽然有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国内龙头企业,但整体封装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汽车产业存在创新链短板,特别是车型设计、整车系统集成、安全性研究等研发占比普遍低于1%;汽车产业还有技术短板,整车产品在续驶里程、可靠性及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生产工艺设计、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四)加快智能升级

江苏各地围绕智能升级,各显神通。南京主要支持电子、汽车两大重要产业以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同时,鼓励这两个产业积极研发“卡脖子”的电子元器件技术,积极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在封装技术等多个方面展开技术研发。苏州重点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四大主要产业集群以及这四大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产业,积极打造具有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围绕算力、氢能等未来产业展开集中攻关,打造一批在这些产业细分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江苏智能制造自主支撑能力还不强。高端工业软件等在国内可能具有一定领先优势,但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智能化改造中的智能装备、控制软件和系统软件等总体依然受制于人。二是智能化集中解决方案有待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专业化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数量还不多,还需进一步培育壮大。三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既懂生产制造,又懂企业管理,还熟悉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大规模智能制造的需要。

三、江苏以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对策

(一)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积极协助企业搭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政、企、学、研四方积极合作。重点围绕江苏现有的16个产业集群,建设相关产业创新实验室,加强技术研发,加快转型升级;围绕50条产业链,构建群链企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全力占据重点产业链核心环节。二是进一步推进改造升级行动。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更新改造,积极采用领先适用企业发展的技术,促进重点产业在工艺流程等方面的革新和升级。三是积极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企业加大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大力推进和实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以及区块链先导区建设,鼓励在前沿产业领域大胆探索和试错。同时,鼓励在前沿领域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四是依托政产学研多方力量,主攻产业制造“硬科技”,加强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坚。

(二)发挥招大引强带动作用

一是坚持以商招商。积极引导本土企业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多头多路招引资金和项目,瞄准全球前沿科技,对标国际高标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装备,针对薄弱环节,纵向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深耕细作,实现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招引一批体量规模大、产业链条壮、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上下游配套项目。二是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招商的重点,围绕打造江苏16个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集群效应。三是注重产业链招商。聚焦江苏产业薄弱环节,支持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在江苏省工信厅的工信转型升级专项“关键核心技术工程化攻关”项目中,应加大对于集成电路产业方向的支持力度(2023年度该项目中集成电路产业方向仅有6项)。

(三)深化智改数转支撑服务

一是坚持以产业链上下联动构思产业的智改数转。坚持链长负责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明确产业上下游有专人跟踪,确保每个薄弱环节都有专人推动,不仅要在传统支柱产业智改数转方面,还要在新兴主导产业发展方面,掌握动态信息,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一盘棋。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顶尖企业,对于头部企业要保证“扶持一批”,对于龙头企业要保证“做强一批”,对于顶尖企业要保证“引进一批”,积极跟踪强链延链项目,着重提升其竞争力。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和钟山实验室等高端研发机构协助重点企业打造技术创新示范平台。三是推动重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鼓励服务化转型,加快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围绕推进江苏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要求,在积极做好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深耕制造业细分优势领域,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实践。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数字经济全面渗透重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持续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面,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

(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一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网络,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基地。鼓励江苏龙头企业率先发展,不仅要实现智能化和高端化,而且要推动其绿色低碳转型,从而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践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二是加速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促进清洁能源的源头替代。重点关注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先进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成本。发展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安全储能等技术,整合能源管理。三是重视绿色改良式创新。以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高碳行业为重点,不断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及原材料消耗,加快突破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四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深化绿色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等方式,降低产业转型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人民日报,2024-03-01(09).

[2]沈坤荣.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N].人民日报,2024-02-22(09).

本文系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资助重点课题“江苏强链补链延链的新实践与新作为研究”(编号2023QYB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七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