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11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本刊特稿 首页 >

无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

作者:刘勇 蒋琴 胡新兵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921   发布日期:2023-10-25

摘 要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无锡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辨识其存在的问题,给出无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无锡应从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开放合作、坚持人才筑基等方面着手强链补链延链稳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无锡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

作为工商名城,无锡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坚持以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主要抓手,不断夯实提升“465”(4个地标产业集群、6个优势产业集群、5个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做优做强“3010”(培育30条具有较高积聚性、根植性、先进性的优势产业链和10条综合竞争力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卓越产业链)重点产业链。

(一)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无锡拥有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其中,物联网产业集群是目前发展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集群;集成电路产业省内领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支撑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次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地级市前20强;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汽车制造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6个,全球“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工厂、各类示范项目等近90个。

(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日益提高

2023年上半年,无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8.1%,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为15.2%。截至目前,无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230家(其中,集成电路企业超30家,占比提高至14.7%;高端装备企业近70家,占比提高至29.3%;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占比提高至6%),全省排名上升至第2位,在我国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由第19位提升至第12位。

(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深度推进

无锡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全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战略支点城市,积极推进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及锡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无锡·横琴粤澳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在上海、深圳、北京、武汉、西安及东亚、欧洲等科创资源高地布局“科创飞地”;优化升级“太湖人才计划”,已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激活金融“活水”功能,积极搭建产业链金融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推动标准化票据贷模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体系通畅稳定。

(四)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环境持续优化

无锡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坚持陆、铁、空、江、河、海运输同步发力、联动推进。无锡是江苏省首个开展中欧班列接续班列试点城市,首个采用海铁联运运输新能源商品车至洋山港的城市。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进阶提级,弥补了无锡产业链中间环节多、终端产品少的缺陷;无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重点建设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公铁水联运枢纽、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供应链核心枢纽、华东地区大宗生产资料物流与贸易枢纽,支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助力提升无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水平。

二、无锡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上下游发展不均衡

目前,无锡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水平还不高。如物联网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下游的软件及应用方案供应商对强链补链延链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无锡在物联网应用集成领域的企业,多数规模不大,缺乏关注多个行业的大型公司。又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链各环节占比不平衡,封装测试占比最大,IC研发设计、拉片、制造等前端占比较弱,从事通信类等高端产品设计的也不多。再如新能源产业集群,过于重视单一环节的集中研发生产,光伏产业集中于电池组件和切片生产,电池制造集中在晶硅电池上,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弱。

(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应不明显

对比菜鸟物流构建以杭州为中心的数字化供应链,京东物流与美团配送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供应链,无锡产业链供应链统一规划和协调明显不足。无锡部分产业园专业性不够,使得园区内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融合,不同产业之间缺少供需对接和协作交集。即使同属同一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仍然存在一定障碍,限制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效能。此外,无锡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和跨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措施还不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度也不高,两者之间存在的部分“缝隙”尚未完全弥合。

(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无锡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升级生产设备和改造生产工艺,或者通过引进外来技术和购入高技术生产设备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能,而本土企业主动技术创新动力不强。在5G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区块链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和布局滞后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等城市,重点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不高,关键材料和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的情况较多。

(四)产业链供应链的人才支撑保障不强

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无锡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本地高校少,仅有江南大学一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强势专业也非均与“465”现代产业集群相关。二是区域人才竞争激烈,周边的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磁吸效应大。三是引育机制不健全,对人才的引进、培育政策连续性不强,对既精通科技又熟悉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够。由于高层次人才不足,导致开展原创性技术创新缺少智力支撑。此外,无锡技能型人才在产业链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还不突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职业教育对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无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路径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坚持“链长”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着力建链强链补链稳链;坚持创新驱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坚持开放合作,打造区域产业链新优势;坚持人才筑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链长”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

主动适应新变局,进一步完善细化“3010”重点产业链相关“链长”制,量身定制各产业链提升方案,精准分析产业链现状、制订阶段性发展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统筹党政领导“链长”和链主企业“链长”,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协力解决产业链治理中的激励失效、协调失当、系统失败、决策失灵等突出问题。对承担“链长”职能的链主企业,加大金融、土地、人才、能源、环境等要素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其聚焦核心主业,与党政领导“链长”互补共进,形成“十个一”的工作要求,即一条产业链制定一个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一个招商数据库、梳理一张敏感要素清单、形成一个咨询服务团队、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一个产业发展联盟、搭建一个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出台一个专项扶持政策、执行一个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落实一套考核评估方案。

(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着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稳链

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切实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广适用技术,加快“智改数转绿提”步伐;大力引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三类企业,提升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把控能力;强化与全国12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的合作,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建链强链巩固和提升城市未来优势产业链;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在无锡设立区域总部,全力引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高含金量”政策,引导大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第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设备等,以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目标,搭建由产业园区、科研院所和应用型高校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组成的多元科创矩阵;开展前瞻谋划布局,由战略科学家引领,战略企业家市场实践,战略投资家推动,协同推进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第二,强化企业创新主导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引导标杆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多元科创矩阵、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关联生态圈的各类资源。第三,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探索搭建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化之间的桥梁,积极研发新技术与产品,创造新业态与新模式。第四,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制度环境。改革科研项目资源的分配机制、科研人员职称评定机制、成果认定方式、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共享机制等,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更加关注风险较高、亟须支持、市场相对失灵的领域,推动政府引导资金从“锦上添花”“撒胡椒面”向“雪中送炭”“精准滴灌”转变,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四)坚持开放合作,打造区域产业链新优势

针对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加大专业园区建设力度,构建产业内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产业链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持续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逐一厘清“465”现代产业集群中的薄弱环节、关键缺位,既开展有针对性的补短补缺招引工作,又注重区域间的协同联动,发挥“科创飞地”作用。要高度关注当前国际贸易挑战对无锡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竭力做好“开源稳流”工作。一方面,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东盟、欧洲、中东、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以对冲国际贸易风险。另一方面,全力稳定在无锡的存量外企,全力争取以存量引增量。要尽量减小外企迁移的规模,把研发部门和有成本优势的工序保留下来。同时,利用我国清洁能源优势,补贴所有愿意留下来的企业,降低碳排放,突出产品碳标签价值,鼓励企业提高“智造”程度,优化供应链周转体系,提高通关效率,争取使外企的综合成本低于全球其他地区。此外,对愿意回流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特别是针对本土供应链企业不得不跟着外企走的,要创造必要的便利,鼓励企业跟着“走出去”,继续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

(五)坚持人才筑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环节相对应的人才既包括上游“造梦师”的科学家,也包括中游“造型师”的工程师,还包括下游“圆梦师”的技能人才。结合无锡实际,当前最缺的是技能人才和工程师。因此,无锡在协调统一人才政策的基础上,要着力补短板,通过灵活的体制机制,力争再建或引进若干高水平的研究型高校,多措并举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千方百计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无锡就业创业。要持续提升无锡职业教育水平,深化产教互动、双向赋能,与城市产业相适应,支撑产业升级、助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彪,郭梦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产业链现代化:内在逻辑及重点推进方向[J].求索,2023(01):142-150.

[2]盛昭瀚,王海燕,胡志华.供应链韧性:适应复杂性——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1):1-7.

[3]张杰,陈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风险研判与维护策略[J].改革,2022(04):12-20.

(刘勇系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蒋琴系江南大学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新兵系无锡市政协经济科技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