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11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历史的重要论述研究

作者:龙 飞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24   发布日期:2023-10-25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具有深邃的历史思维与丰富的历史知识,形成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关于学习历史的重要论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历史的重要论述,对于以史鉴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历史;历史思维;“四个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重视历史研究并形成历史思维。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更加深入和系统地学习研究历史,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增强历史担当。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历史重要论述的具体内容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时曾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讲话中指出,学习历史要集中在中国历史(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及世界历史上。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论述,下文将习近平同志关于学习历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世界历史。

(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历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2]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历史文化中蕴涵的开拓精神、顽强意志、英雄气概、博大胸怀、忧患意识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开拓史、创业史,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聪明才智。学习中国古代史,要从中领会这些高尚的精神追求与社会风尚,要特别注意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中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经验。这些成功的历史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有益借鉴。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7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的伟大目标,要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就必须具备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

除中国古代史外,还要学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民族复兴中展现了受挫不屈、临危不挠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聪明才智,铸就了优秀灿烂的红色文化。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是要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领会其中蕴涵的历史规律、历史智慧,“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3]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中国近现代历史是屈辱史、苦难史,同时也是奋斗史、创业史。中国人民历经苦难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同阶级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尝试各种方案,唯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受尽屈辱、濒临危亡的中华民族才开启了新纪元,从而“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5]

(二)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中共党史

注重学习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取得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6]要通过学习党的伟大历史不断汲取前行力量。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的历史。学习中共党史,培养历史认同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去,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习中共党史,有助于感悟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7]有助于学习和继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宣传。2019年,习近平同志提前就加强中共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进行思考和谋划,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包括党史在内的“四史”,永葆初心、勇担使命。2021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明确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每赴地方考察调研时,都要瞻仰革命圣地、红色文化遗址(旧址)、革命历史纪念馆,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进力量。

(三)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世界历史

习近平同志指出“还应该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知识”。[8]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把历史读“活”,知古鉴今。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世界而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割裂了与世界的联系,闭关锁国,在避免风吹浪打的同时也隔绝了空气和阳光。中国始终是世界的一部分,学习和了解世界历史无疑能对中国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借鉴和成功经验。习近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史、苏联共产党历史、西欧史、美国史、日本史以及古希腊罗马史是学习和了解的重点,学习上述历史,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完善、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学习都有积极作用。

学习世界历史有助于树立全球观念,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提出影响深远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他重视学习世界历史是分不开的。在知青期间,习近平同志认真研读过谢缅诺夫的《中世纪史》与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同时涉猎了《史记选》《汉书选》等。[9]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提到他对世界各国历史的热爱。注重世界历史学习,借鉴世界文明发展中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治理经验,有助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走向现代化,并在社会治理中就保证公共安全、维持秩序、增进福祉、调节利益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社会治理理论与方案,这对于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历史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向

(一)学习历史旨在以史鉴今

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历史能给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与智慧。习近平同志把历史比作“老师”与“教科书”,这表明学习历史重在以史鉴今、做好当前工作。习近平同志要求重视对中共党史的学习研究与宣传,以党的光辉历史映照当下。历史、现实与未来一脉相承,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而是为了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深入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智慧,更好推进当下的事业,推动解决现实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提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10]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习历史要着眼于资政这一核心问题,通过研读历史从中学习历史智慧,汲取历史经验,增强历史担当,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历史具有育人的作用。让广大干部与群众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以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历史文化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习了解党史与新中国史,在党的光辉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历史故事中领略党的光荣传统,以史为鉴,走向未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自信。

(二)学习历史旨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以篡改、歪曲历史为手段,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新评价”“重估历史”为名,肆意抹黑、攻击、丑化党的领袖人物,把党的历史庸俗化、娱乐化。其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摧毁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进而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当前,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方面,仍有歪曲、丑化与否定的言行盛行不衰,如在抗战问题上,仍然有人一直发表伤害民族感情和违背历史事实的言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根本手段就是坚决捍卫历史,以神圣的态度对待历史,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一切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

历史虚无主义夸大个别现象或以孤证与片段代替全面事实,意图歪曲历史,掩盖历史真相。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完整过程,要将党的历史置于中华文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进行考察。针对社会上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历史成就的质疑,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相互联系,要认识到这两个历史时期在本质上的一致性。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分清主流和支流,才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学习历史旨在坚定“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特别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何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与对历史规律的学习总结,这是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坚实基础。尤其是对中共党史的学习思考,可以从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光辉奋斗历史所蕴涵的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胜密码、非凡智慧与不竭动力,从而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历史积淀。要坚定“四个自信”,必须系统学习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11]坚定的历史自信来源于深刻的历史认知。面向未来,要继续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党的历史中探究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从党的历史中增强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的底气和勇气,进而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

此外,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曾对福建万寿岩、三坊七巷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让历史文物、旧址“开口说话”,实现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出席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学习历史、尊重历史的典范。2014年,我国增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中国烈士纪念日三个国家纪念日,以国家仪礼的形式,加深了历史记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表明了中华民族坚决维护历史公正的鲜明立场和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的坚强决心。习近平同志还以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2][3][4][5][7][8][10]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5-10.

[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3.

[9]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41-47.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研究”(编号20BKS06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