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路径研究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站在新起点,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无锡应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为根本,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而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 产业强市主导战略;高质量发展;无锡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经济的命脉,是推动高能级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无锡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积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内的十大规模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其中,物联网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4万亿元,工业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6%,创近十年最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中国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量保持全省第一。但也要看到,无锡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多年来经济增长仍较为依赖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不断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攻关方面急需加强;产业分工仍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新动能支撑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土地、环境、创新、双碳等约束日益增强,逐渐成为制约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无锡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意义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无锡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筑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是无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成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无锡在这些方面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有能力也有必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塑造引领发展新优势,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其次,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是无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双循环”格局加速推进,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逐步释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供需市场。无锡应抓住政策窗口与产业调整双重机遇,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链条化、集群化方向演进,在新一轮开放融合发展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
最后,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是无锡破解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无锡需加速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绿色化、集约化、智慧化,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突破现有的资源禀赋约束,探寻高质量发展无锡路径,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典范。
二、无锡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路径思考
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无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激活工商基因、赓续工商血脉、传扬工商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强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一)优化供给结构,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和空间。一是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创新驱动是产业强市建设的第一动力。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开展集中攻关,优化布局重大科创平台载体,推动科技与产业更加紧密结合,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增强发展新优势。二是加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决定地区产业竞争力乃至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性力量。要夯实提升地标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巩固领先地位、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一体融合、互促共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新产业,努力打造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现代产业集群。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实体经济。要用好数字改革“关键一招”,进一步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推动三次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在机制、平台、生态等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打造“数实融合”示范市;大力培育新兴数字产业集群,招引更多具体有价值可操作的数字项目,探索构建更多可持续、能复制的数字化应用模式,实现数字无锡建设量的持续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
(二)优化需求结构,畅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在外需增长乏力和国内有效需求较为不足的背景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率先好转,需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更多稳增长支撑点。一是充分释放消费潜能。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重点领域,出台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改善市场预期和提振消费信心。抓住重要节假日等促消费时间节点,开展各种主题和特色的节庆活动,优化新消费场景和消费配套体系,推动中心城市商圈和步行街改造升级,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二是持续扩大投资空间。投资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要把激发有效投资活力摆在关键位置;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窗口期,加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深化与重点央企、知名民企、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资本的撬动效用,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三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提升企业获得感、安全感是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的一个突破口。要优化完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加强已有政策实施与出台新政策的有效衔接,综合运用财政补贴、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引导效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三)优化动力结构,挖掘经济增长内生潜能
开启新征程,更需要吃好改革饭,走好开放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拓展更广阔空间。一是深化功能区改革。推进新一轮功能区改革,打造新型复合型产业园区,是适应产业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要坚持系统思维,突出产业、统筹布局、整合资源、分类施策,突破产业园区与乡镇之间行政区域的限制,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功能区实现区镇一体发展,推广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的“一区多园”模式。二是扩大对外开放。无锡外向型经济发达,外资外贸是拉动无锡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带动就业的大户。要树立开放思维、国际视野,积极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产业体系、贸易渠道、资本平台、服务网络、创新联盟,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市场秩序,形成优质优价与优进优出并存的对外贸易形态,高水平“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并重的国际投资格局。三是抢抓战略叠加红利。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格局,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向交流、互学互鉴,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动柬埔寨西港特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提质升级,打造更多“一带一路”无锡样本;推动全市域、全方位接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争当长三角粤港澳区域合作桥梁枢纽,抢抓苏锡常都市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发展机遇,打造区域一体化无锡示范;推进沿江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提”,推动沿江生态修复和岸线综合利用,让长江黄金水道产出更多黄金价值。
(四)优化要素支撑,破解经济发展瓶颈制约
要素是生产活动的基础,决定产业发展的空间和规模。要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建设人才、技术、土地、生态等要素市场,充分释放要素市场价值。一是聚力引人育才。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城市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秉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先”的理念,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切实落实好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要求,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提供更多更宽广的就业机会,多管齐下、凝聚合力,推动人口集聚取得新成效。二是探索城乡要素改革。城乡在资源要素、产业分工等方面各具特点和优势,城乡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要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增容技改、闲置扩容、混合利用等更新盘活路径,力促土地资源向产业园区、优质项目、高端载体倾斜;根据乡村资源禀赋,科学论证其产业、生态及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将资源潜力转化为发展资本,以产业发展吸引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全面完善城乡要素流动的渠道和载体建设。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政策举措,把生态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建立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五)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要尊重企业家和实业家,为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营商环境。一是勇闯改革“深水区”。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动力,是调节经济关系的重要抓手。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难打的“硬仗”,要在对各领域改革全面评估和精准认识的基础上,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着力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要素流转等领域,提出操作性强的改革举措,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心所向;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二是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健全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持续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的整体联动、良性互动,着力打造兴商富商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升级完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数字政务应用,最大程度提高政府审批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打响“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三是构建信用体系新生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要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创新信用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承诺制度、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黑名单”公示制度和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信用审核机制,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老字号、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品牌保护,推动企业将守法诚信要求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培育一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标杆企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杜小刚.凝心聚力砥砺新征程团结奋斗建功新时代 蹄疾步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在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无锡日报,2023-1-9(01).
[3]赵建军.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9日在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4]刘维林.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15(003).
[5]赵建平.加快推进无锡产业科创高地建设的思考[J].江南论坛,2022(01):19-23.
(作者系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江知】
最新期刊
第九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