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0-11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方法论及启示

作者:何得桂 邓 涛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25   发布日期:2023-5-30

摘  要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内涵和深邃思想,是时代的呼唤、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的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我国新时代“为何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展现了高水平的实践论、价值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互为促进、协同发力,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贡献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以及强大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法论

一、问题提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全面振兴。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基础和条件的,就是要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有利于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实现内源式乡村振兴的强大智慧,指导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愁从情感命题升华为“文明传承和文明新形态”的国家发展命题,全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振兴要注重留住美好乡愁。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治理有效。基于敏捷驱动的治理能力生产可以增强国家善治能力,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乎乡村善治,但是如何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成发展效能是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中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等关系,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精神动力。

当前,既有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研究成果主要从内容维度、资源维度而展开,具有重要价值。但梳理发现,还相对缺乏治理维度、方法论角度。有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方法论,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方法论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三农情怀,凝练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以及植根于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经历当中所缔结的民生情结。

(一)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尊重基层实践和首创精神,认真倾听群众声音、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农村,多到我国欠发达地区掌握真实国情。“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尊重乡村发展规律。“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功效。”注重属地管理和属性治理相结合,更好地建设农业强国。

在乡村建设方面,“乡村建设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在遵循这个规律的前提下要注重村庄类型的科学布局。重视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的保护。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建设还要注重遵循生态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乡村发展方面,“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乡村振兴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中国式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乡村治理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有效地稳固国家治理根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离不开守正创新、久久为功。“这些要求必须是常态化的,就像天天都要打扫卫生一样,否则灰尘就会积累起来。”

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贯穿于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既要重视实地调研乡村,更好地掌握民情民意,也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实事求是的方法是推进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遵循。如果离开了它,那么将难以如期实现预期目标。

(二)蕴含着统筹全局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认识复杂事物、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着统筹全局,从整体着眼以及从部分入手的系统方法。

宏观上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如果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的。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它的成色。“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还跟不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脚步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出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科学处理上述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中观上看,基于系统方法认识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农村、农民视为一个有机体,把城市和乡村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态系统。“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在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农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城市和乡村是互促互进的,也是共生共存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走中国式乡村发展道路。“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要积极塑造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突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微观上看,脱贫摘帽不是乡村发展的终点,而是广大农民群众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要做好防返贫,也要推动乡村更好的发展。“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既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是全局性的振兴,而不是局部的。它们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发展乡村产业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建强乡村组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培养能扎根乡村地区的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持续性支撑。乡村文化、生态文明、组织振兴发展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潜力。此外,要加强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和协同联动。注重整合好人力投入、财力保障、物力配置以及注意力资源聚焦。

(三)蕴含着人民至上的根本方法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顶层制度设计,也离不开亿万人民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我们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伟力。“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与此同时,乡村振兴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乡村振兴顺应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五级书记”联动抓好乡村振兴工作。“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既要注重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也要健全进城农民工利益保障机制、技能提升机制和社会福利制度。“让他们安心进城,稳定就业。”注重“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四)蕴含着问题导向的重点方法

重点论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抓好党建促进乡村振兴既是根本要求,也是有效方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以及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厚重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要求。“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这为我国农业迈向高质高效指明行动路径。农村美与农村产业兴旺是相互促进的。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改善。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受益维度看,国家强调“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五)彰显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这体现于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就是开辟中国式乡村振兴道路,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我国各地农村在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多数农村地区要注重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优势;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它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在乡村治理有效方面,我国“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基层社会独特优势之一。在处理城乡关系方面,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

总之,上述方法论内含于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之中、统一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过程。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是根本原则,也是避免乡村振兴政策偏差的保障;统筹全局的系统方法是重要视野,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的大局观和整体观;人民至上的根本方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乡村产业兴旺为核心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从我国乡村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推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妥而有效的科学指引。

    三、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方法论的启示

首先,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展现,科学回答了在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巨大、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巨大的条件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若干重要问题。它是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辩证统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方法论内涵,特别是实事求是、系统统筹、以人为本、抓住重点、因地制宜的方法。

其次,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所蕴含方法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诸多的现实启示。要深度而全面地掌握中国国情尤其是脱贫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科学认识,注重按照客观规律破解难题、推进属性治理;统筹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以及统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共同缔造,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伟力,为民造福;坚持问题导向,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需立足资源禀赋、立足村庄实际建设宜居和美乡村、立足风土人情夯实乡村善治根基。

最后,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所蕴含方法论为世界各国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乡村发展问题以及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乡村振兴既是认识论,也是价值论。作为认识论,乡村全面振兴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科学地认识乡村功能以及农业文明的重要价值。作为价值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道路蕴含着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它们共同作用于中国乡村发展道路以及农业强国建设,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李海金,陈文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06):32-39.

[2]李华胤.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现实价值[J].中国农村观察,2022(03):2-18.

[3]何得桂,王怡涵.治理能力生产: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基于“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的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3(01):22-3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7.

[5]何得桂,韩雪.属性治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2022(05):69-78.

[6]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7]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人民日报,2022-12-25(01).

[8]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J].求是,2021(18):4-15.

[9]何得桂,赵倩林.组织学习与集成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效能的有效路径——以石泉县“三抓三联三保障”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23(01):116-124.

[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1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2-12/14/

content_5731828.htm.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2-14.

[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型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效能提升研究”(编号22AZZ006)的阶段性成果。

(何得桂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邓 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九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