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9 星期一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高校产教融合战略推进路径探析

作者:韩 宁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94   发布日期:2023-3-27

摘  要  本文就近年来江苏省产教融合的总体情况与国内先进省市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找准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教优势的契合点,推动创新资源落地转化,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完善协调配套机制,激发产教融合体系的运行活力等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校;机制

产教融合是推动科技与产业对接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从“星期天工程师”到“科技项目合作”,再到“政产学研联盟”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江苏省产学研合作不断演进深化,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深化路径、完善机制、落实举措,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支撑,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速转化,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为实现高质量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一、江苏省产教融合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江苏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作,通过拓渠道、搭平台、强队伍,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支撑。一是政行企校合作稳定。深入推进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共建载体平台落地,合作项目销售收入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二是产学研服务平台作用明显。优化省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成果库、需求库、专家库建设,围绕产业创新需求,线上发布高校院所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为服务企业提供源动力。三是科技人才积极服务企业。鼓励高校院所专家为企业服务,从全国高校院所选聘专家教授到江苏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引进合作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建立研发机构。四是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有序布局。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集聚协同集成,培育产业创新集群。

尽管江苏省产教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和科技创新的形势变化,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如,企业的创新主导力度有待提高。有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研发和创新投入少,参与产教融合时较多选择“短平快”项目,在受经济形势不利影响时,以降低科研经费投入量来“保生存”,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落地水平有待提高。有些高校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交流不够,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相对缺乏,专业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展有所滞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政策不足。

二、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

近年来,上海、浙江、深圳等省、市纷纷把推进产教融合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产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集聚了科技创新资源,有力提升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1.上海: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

上海市以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为契机,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以规划引领为基础、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依托、以重大项目和企业培育为抓手,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融合。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形成“1+6”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1”是构建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框架,“6”是重点建设和打造“建设若干个产教融合重点区域”“打造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等六个方面。

2.浙江: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桥梁

浙江省以实施“一批产教融合联盟、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五个一批”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抓手。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职业教育领域深化产教融合问题,浙江省采取了系统构建职业教育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优化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社会培训四方面举措,盘活了政校行企等多方优质资源,形成了高水平产教融合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全链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3.深圳: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深圳把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一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全市财政科技资金近70%投向企业,70%以上创新载体布局在企业,每年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数量占立项总数的50%,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二是高度重视创业孵化。把创业孵化打造成为连接科技与产业的重要桥梁,大量国内先进科技成果以创业孵化形式在深圳实现了产业应用。三是打造友好型政策环境。产学研合作以社会自发探索为主,政府主要在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提供政策便利,帮助拓展融合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三、江苏省高校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江苏是高教大省,普通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在苏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案例1:中国药科大学:“企业驻校”直面关键技术瓶颈

中国药科大学采用“企业驻校”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多家省内龙头药企在其校园内组建新药研发产学研联盟,解决企业新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产生多项重大科技及应用成果。近年来,药大技术开发和服务地方及企业合同数及总金额逐年上升,占江苏省高校医药类合同总金额超过60%。学校先后向江苏药企转让多个创新药物和创新制剂,先后与先声药业、万邦生化、正大天晴等20多家省内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办学基地,每年有超过40%的毕业生留在江苏医药行业工作。

案例2:江苏大学:“政校企所”协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

江苏大学秉承“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全员育人、“课程教学+基地科研+社会服务”全方位育人,构建“知识传授+联合攻关+创新实践+素质提升”全过程育人的联合培养平台,整合人才培养和科技优势,开展“创新联合体+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政校企所”协同、“学研创用”互促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了我国农机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到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案例3: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企业和政府共建集“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服务、文化融合、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围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的关键技术领域和行业应用,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实现了专业集群、资源集成和管理集约“三集统筹”。学校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强化德育与技术技能、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利用不同平台、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双证实用型人才、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案例4: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享工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以“共享工厂”产教融合集成育人平台为载体的“学习课堂+生产实训车间+技术实验室+大师工作室”学产研一体化学习空间,共建“学产研”一体化教学真实场景,开展“模块化、全工序”项目教学,将学习任务嵌入生产任务、实体课堂嵌入企业车间、教师活动嵌入生产实践,集聚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既实现了校企资源、人员、技术、文化等全方位深度融合,又实现了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资源、人才等共享定制服务。

案例5: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区校一体”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样板

作为江苏省首家由开发区举办、办在开发区的公办高职院校,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建立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区校一体化育人”体系。学校对接无锡高新区产业布局,与行业龙头企业携手打造“教学、研发、转化、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学院,形成了“校企双主体、工学双轨道、理实一体化”工学交替路径。学校“紧缺人才实训学院”与国内百余所本科院校成立“高新区紧缺人才培训联盟”,联合开展育训结合项目,极大缓解了区域内产业技术迭代快带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

四、高校产教融合战略推进路径的思考

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迫切需要实现创新资源与现代产业、高科技企业的有效结合,这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层合作、推进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机遇。

1.推动创新资源落地,进一步形成特色优势。推动创新资源切实落地转化,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基本指向。找准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教优势的契合点,才能形成产教融合的特色优势。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鼓励高校院所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用、信息共通等方式参与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平台、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平台载体,选派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到重点基地、园区和企业挂职交流。二是要整合形成一批功能园区。以各级各类开发区和专业园区为重点,整合形成一批功能园区,着力提升功能园区的科技创新带动力,为高校提供技术转移的载体、资源落地的窗口和成果转化的基地,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的实现形式。三是要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把创新成果转化的出发点放在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上,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企业、产品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创新动力。产教融合应该要注重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更高效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要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根据企业创新需求积极探索推进产教融合的形式和途径,通过成果转让、购买服务、技术外包、联合攻关等手段,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革新和升级,推动企业在引进科技成果的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积极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智力等优势资源,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成为平台的市场、需求、投资和管理主体,打破技术流动和使用瓶颈,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三是要精准服务企业。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高校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共享,建立快速响应、精准对接的服务机制。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坚实支撑。人才是产教融合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是推动产教融合战略的坚实支撑。一是要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加快创新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探索实行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校院所优秀人才和团队,通过兼职、挂职,或以项目化形式进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工作。二是要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强调市场评价和业绩导向,发挥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专业组织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建立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和鼓励各层次人才联合企业申报省市级现有各类科技项目、人才计划,优先予以评定和资助,全面提升产教融合的“含才量”。三是要加快培养紧缺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人才合作关系,发挥江苏省职业教育发达的优势,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研究、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人才培养周期和项目研发周期不匹配的问题,解决行业企业在用工方面的燃眉之急。

4.完善协调配套机制,进一步激发运行活力。产教融合是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健全完善系统的运行、协同和推进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激活动力、形成合力。一是要完善政策扶持机制。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积极发挥各级科技资金引导作用,完善政府专项基金绩效评估体系,重点支持重点产业孵化与培养、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培人才团队等方面。二是要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要不断完善和切实落实产教融合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贴息贷款政策,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重点项目实行银企挂钩、定向支持。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产教融合,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三是要完善中介服务机制。要积极发挥各类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的纽带作用,重点发展一批服务于产教融合的市场化、企业化社会中介机构,在市场调研、项目申报、价值评估、产权交易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的通知[R].上海市发改委印2020(41).

[2]浙江系统推进深化产教融合工程[EB/OL].(2019-11-20)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19/11-20/9012637.shtml.

[3] 江苏60所高校与医药产业界探讨深化产教融合[EB/OL].(2018-01-08)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jsnews/news/10553241_1.html.

[4]江苏大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打造联合培养江大范式[EB/OL].(2021-09-30)https://sqyr.ujs.edu.cn/info/1013/4468.htm.

[5][6] “职业教育活动周”机械行业系列报道: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EB/OL].(2022-05-10)https://www.cmedc.com/index/index/detail/id/3537.html.

[7] 韩宁,黄沛,杨飏.强化资源落地 实现深度融合——关于推动无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调研与思考[J].江南论坛,2018(11):24-26.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高校产教融合战略推进机制研究”(编号2019SJZDA0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