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7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研究

作者:单 旭 吴正毅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484   发布日期:2022-10-26

摘  要  地方红色资源是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高职院校开发“四史”特色课程、开展“四史”现场教学、坚定理想信念,是高职院校加强“四史”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院校要积极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深层历史内涵,以此为特色教学内容,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建红色现场教学点,为高职院校“四史”教育提供实践平台。

关键词  高职院校;地方红色资源;“四史”教育;整合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文简称“四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如何以更丰富的形式和更有效的路径来推动高职院校“四史”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地方红色资源在高职院校“四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四史”是广大高职院校师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的金钥匙。“四史”不是四段历史的接续,而是大时间段与小时间段的包含交错,有着相互关联又不尽相同、内在必然联系的逻辑关系。因此,在高职院校“四史”教育中,应当把“四史”融合为一个整体,把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置于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的大背景之下,把70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史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奋斗历程之中,把百年党史置于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才能形成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大势。而这一整合过程的最佳结合点就在于对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有助于开发“四史”特色课程

高职院校要推动“四史”教育入教材、入课堂、入脑、入心,就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路径,整合教学资源。地方红色资源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史、探索史和发展史,能为高职院校开发“四史”特色课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二)有助于开展“四史”现场教学

“四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理论,更是为了传承革命精神、创业精神和奋斗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活跃、行动力强,现场化教学形式可以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地方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其场馆一般与高职院校相距较近,为“四史”教育开展现场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三)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四史”教育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历史、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的最好途径。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趋势下,网络媒体上不时会出现一些对“四史”的不良解读与恶意歪曲、对革命先烈的造谣污蔑,这很容易对青年学生形成误导,影响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而地方红色资源是一个地方发展最可靠的证据、最有说服力的证明,能够更为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厘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面对错综复杂的多元化文化冲击或错误舆论的诱导,也能够明辨是非,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方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系统化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四史”教育只是作为思政教育的辅助部分,本身没有形成系统化、项目化、专题化的学习体系。而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四史”教育的比例还很小,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特色教材,实践上没有建立足够的地方红色资源体验平台,宣讲上也缺乏整体性、长期化的专题规划。对地方红色资源的介绍和运用还停留在历史资料的讲解上,对其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实质挖掘不深,难以实现红色资源与“四史”的深度融合。

(二)地方红色资源的运用形式不够多样化

2020年以来,各高职院校加大了“四史”教育的力度,但如何使“四史”教育的形式多样化,符合高职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特点,成为高职院校“四史”教育探索的重点和难点。但高职院校对地方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单一,通常以课堂讲授红色故事、讲座剖析红色历史、参观浏览红色场馆等教育形式为主,未能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和新媒体平台,来拓展和丰富教育形式,影响了“四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地方红色资源的现场教学流程不够规范化

在地方红色资源赋能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的过程中,现场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具有真实、生动、直观等优势。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和地方红色文化场馆建立深度合作,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地方红色资源不够多,未能形成完整、规范和深入的现场教学流程。在现场教学实践中,有时仅是教师带着学生浏览一遍场馆内的实物和图片,却没有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层精神内涵,更不会布置研讨作业,对现场教学的督导和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三、高职院校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加强“四史”教育的路径思考

地方红色资源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四史”教育破解难题的突破口。高职院校有效运用地方红色资源,以“史”为主线,以历史大事件、重要人物为轴,以地方红色坐标为媒介,根据“四史”教育主题,采取情景剧、微党课、微团课、红色电影、诗词赏析等多种教育形式,创设具体学习情境,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生动的情景再现,用共情的力量激发师生学史热情,能够显著促进“四史”教育提质增效。

(一)积极挖掘和阐释地方红色资源的深层历史内涵

高职院校要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在“四史”教育中的最大效能,就要形成完整、系统的地方红色资源研究体系。通过对地方红色资源的梳理,形成各个时间段的专题讲座内容,积极挖掘和阐释地方红色资源的深层历史内涵,帮助师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和主题,深入了解这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光辉历程,帮助广大师生在学习“四史”中掌握“为什么20世纪的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学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为什么会走社会主义道路,后来又是如何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到底区别在哪里?”等内容。通过对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积极阐释,让师生在听史、学史、明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推进高职院校“四史”教育守正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打造专业的“四史”教育队伍,提升人文社科教师尤其是思政专业教师的历史素养,鼓励其主动挖掘和阐释地方红色资源与“四史”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组织教师与地方红色文化基地积极对接,形成系统化、有接续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同时,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地方红色资源和“四史”教育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积极宣传教师活学善用地方红色资源教学的典型事迹,推动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的系统化、长效性发展。

(二)有效创新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四史”教育的形式与渠道

在高职院校进行“四史”教育,是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千篇一律,从形式和内容上造成被教育者的“听觉疲劳”和“审美疲劳”。因此,在“四史”教育中,要注重教育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以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时代的脉搏,让学生听得进去、记得下来。结合地方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教育形式、内容和宣传渠道的创新,让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特”起来、“活”起来、“燃”起来。

高职院校的“四史”教育,应该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高职院校可组织教师团队编写关于地方红色资源的特色教材,形成关于地方红色资源的专题课程,以新鲜、贴近、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可以更加突出信息的交互及体验感、融入感,将AR、VR等技术融入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图像、视频、音频以及VR虚拟仿真等技术,着力打造“四史”教育情景式体验馆,使“四史”教育资源数字化、可视化。同时,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形成“课程思政”大格局。

(三)积极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在“四史”教育中的实践育人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时曾呼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在“四史”教育中的实践育人效能,为学生搭建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形成一套完整、规范、有深度的现场教学流程。教师在现场教学前形成明确的教案,参观时有科学的路线和深入的讲解,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现场教学结束后,学生有研讨作业,教师有教学反思,高职院校定期对师生在红色地标中的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将“四史”教育的理论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学校内涵建设中的精神引领,着力引导广大师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养分,增进智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激发师生大有作为,在专业建设、校园管理、教学科研、学科竞赛、技能考证等方面,发扬红色资源中昂扬的革命精神,继承革命先辈艰苦拼搏的品质。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争创“双高”职业院校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坚忍不拔、敢于争先”的渡江第一船精神和“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城市精神等,积极引导师生把学校“十四五”内涵建设与激发红色基因传承者、伟大事业奋斗者的豪情相结合,把学习成效转化成推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成效,为师生个人提升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结语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四史”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学习“四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精神。时代是思想之舟,实践是理论之源,地方红色资源是一个地方实践的历史积淀、思想结晶,是地方历史对时代的回应和解答。高职院校要以史为鉴,通过对地方红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对时代精神的科学把握,从而推动高职事业更好地适应地方的发展,铸就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职工队伍,培养出一批批富有开拓进取的高职毕业生,展现出特色鲜明、别具一格的高职教育新气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J].先锋,2020(7):4-10.

[2]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4-22)[2022-7-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3]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5-17.

[4]张建武.对推动落实高职院校“四史”学习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11):98-102.

[5]谌雷元.对高职院校“四史”课开设的几点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1(4):92-95. 

[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7]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立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四史’学习教育实效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JSJYDJ021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均系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