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术探讨 首页 >

列宁读书理论研究:动态、展望与启示

作者:谢忠强  李晨晖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488   发布日期:2022-10-26

摘  要  基于重要的学理价值及实践意义,学术界对列宁读书理论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研究。学术界对列宁读书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读书实践、示范效应等方面展开,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客观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学术界当从拓宽研究视野、更新研究方法以及更加注重研究内容的整体性等方面入手,推动列宁读书理论研究继续走向深入,为推动我国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列宁读书理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

列宁是伟大的理论家、思想家,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列宁生平历史成就的取得与他孜孜不倦、博学笃志的读书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列宁的读书理论,不仅对深入研究列宁生平及其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亦对当今推进我国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重大的现实启示。

一、列宁读书理论研究动态

目前,学术界对列宁读书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读书实践、读书示范效应等方面展开的。

(一)关于列宁读书目的之研究

俞良早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一文,在论述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对共产党人学习任务和要求的基础上,认为此时期列宁向共产党人提出读书要求之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张一兵的《列宁对俄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的阅读》(《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一文,对列宁的读书目的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认为列宁研究哲学经典著作主要是为了获取哲学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陈如东的《论列宁的学习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10期)一文,对列宁的读书目的给予了一定探讨,认为其读书目的是提高知识文化水平进而成为共产主义者并最大化地推动国家建设。

(二)关于列宁读书方法之研究

刘如尧的《列宁读书学习的一些方法》(《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一文,认为列宁在读书时注重利用各种书目和各种工具书查检文献,习惯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及读书时做标注的方法;刘传德的《列宁学习理论初探》(《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一文,指出列宁主张在读书时要认真思考,同时用批判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读书方法研读书籍;袁士祥的《列宁的学习方法及其当代价值》(《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10期)一文,指出列宁的主要读书方法是边读书边摘录边写批注。

(三)关于列宁读书态度之研究

陈仁庚的《学习列宁研究经典著作的科学态度》(《理论导刊》1980年第2期)一文,认为在阅读书籍时坚持唯物主义路线、完整准确地理解著作的基本观点、读用结合是列宁认真读书态度的具体表现;俞敏的《列宁关于怎样认识和学习无产阶级文化的思想理论及其启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一文,指出列宁在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时首要的读书态度是“审慎”二字;冯兵、赵一的《列宁的治学之道》(《学习时报》2018年7月11日)一文,认为列宁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上都在竭力阅读书籍,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是其读书态度的重要表现。

(四)关于列宁读书实践之研究

陆蕴佳的《革命导师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学习与思考》1998年第6期)一文,对列宁不同时期在各大图书馆的读书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他在图书馆的阅读过程与列宁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季正炬的《弘扬列宁的革命精神践行列宁的崇高品格——纪念列宁诞辰140周年》(《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2期)一文,总结了列宁在流亡国外以及在革命胜利之后的读书实践,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列宁都把读书摆在首要位置,读书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孙来斌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贡献——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5期)一文,认为列宁在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时所做的读书工作对其形成科学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五)关于列宁读书示范效应之研究

顾训宝的《探析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必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思想及当代启示》(《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第2辑)一文,认为列宁通过培养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读和写的能力以提高他们文化水平的要求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贺敬垒的《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7期)一文,对列宁关于要实现青年一代的知行合一、读用结合、学以致用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认为列宁的读书理论对于我国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及明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史洋的《习近平对列宁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9期)一文,以深入学习列宁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为研究视角,指出习近平在列宁加强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对推进我国党员干部读书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列宁读书理论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学术界从列宁读书理论的不同学理维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效。展望未来对列宁读书理论的研究,其研究视野需进一步拓宽,研究方法需更加综合而多元,研究内容亦需更加注重整体性,力避碎片化倾向。

(一)研究列宁读书理论的学科视野需进一步拓宽

不断拓展的研究视野对于深化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事实证明,过于狭隘的学术视野会阻碍学术研究实践的深入开展。就当前学术界研究列宁读书理论所选取的学科视野而言,主要是从历史学、图书馆学、马克主义理论等学科视野切入的,其研究视野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的实践需求日益强烈。事实上,列宁的读书理论既包括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科学读书理念,也有其读书理念对于苏俄全体领导干部、人民群众在读书学习的示范效应等诸多方面,所涉学科领域甚为广泛。因此,对于列宁读书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宽学科视野,应该广泛采用政治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传播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视野。一言以蔽之,只有采用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理论视野,才能切实推动列宁读书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二)列宁读书理论的研究方法需进一步多元化

在采用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理论视野基础上,要想推动列宁读书理论研究之不断深入,还需创新研究方法,努力使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就目前学术界研究列宁读书理论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来看,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都是文献研究法,其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的情况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学术研究实践的深入开展。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实践活动中,除了文献研究法外,还可以广泛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的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田野调查的方法、个案研究的方法等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总之,在拓宽研究视野的同时,只有多元化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才能使列宁读书理论之研究取得更大的实质性突破。

(三)列宁读书理论的研究内容需更重整体性

目前,列宁读书理论研究内容大致涉及了列宁读书理论之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读书实践、读书示范效应等多个方面,但大多数研究成果仅仅是聚焦其中某一方面之内容,真正将上述诸多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性研究者却并不多见,碎片化的研究倾向已有所显现。故此,今后学术界在研究列宁读书理论的实践中,只有把列宁读书理论当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其理论渊源、实践基础、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等方面做出系统而深入之研究,才能有效避免“细碎”之倾向。

三、列宁读书理论重要启示

列宁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读书在其毕生的革命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读书是列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列宁在其毕生读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读书理论。对列宁的读书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既有利于探究列宁其生平及其思想的主要来源,又能为当今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现实启迪。

(一)列宁读书理论研究为深入研究其生平提供全新视角

读书是近现代以来人类获取知识和武装头脑的主要方式,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列宁出生的时代,正值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工人和农民经受着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为了推翻剥削、争取人民解放,列宁开始致力于对人民解放道路的不懈探索。无论是在读书求学,还是身陷监狱,亦或是在西伯利亚流放地以及侨居国外,列宁丝毫没有放弃读书和对理论的探求。在毕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列宁始终把革命实践和阅读书籍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读书实践中探寻问题的答案。也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读书实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俄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缔造者。毋庸置疑,列宁读书实践与理论研究应成为其生平研究的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前学术界对列宁的人物生平历史研究是从历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角度展开的,主要集中于其青少年时期、家庭、革命生涯、流放生涯、晚年生活、列宁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贡献等方面,[1]而从读书实践与理论角度研究其生平历史轨迹者寥寥可数。由此可见,从列宁的读书理论视阈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可以为研究其生平历史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列宁读书理论研究对深入研究其思想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亦是读书主体思想的主要来源。从读书目的看,每一个阅读主体进行读书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扩充自身的知识储量和充实自己的思想。因而,任何阅读主体所进行的读书实践活动都是其思想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年轮式”映射。[2]从列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与其反复深入地阅读和研究俄国进步书籍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流放科库什基诺村时期,列宁深入地研究了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充满阶级斗争精神的著作,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在喀山居住的几个月中,列宁仔细地研究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这本书中获得的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在其经典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有明显体现;为了反对马赫主义这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列宁研究了几百种哲学、自然科学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哲学著作,最终著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一经典文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然而,就目前学术界研究列宁思想的概况来看,学术界同仁主要聚焦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执政党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思想、新经济政策理论、农村建设理论、人才思想、哲学思想、“和平共处”思想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虽堪称丰硕,但真正从读书实践同列宁的思想渊源关系角度研究其思想来源者却尚付阙如。因此,深入而系统地对列宁的读书实践与理论进行梳理和探讨,对列宁思想的研究可以起到明显的补充性作用。

(三)列宁读书理论研究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现实镜鉴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我们党不断走向强大的重要历史经验。[3]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弱小、幼稚不断走向强大、成熟,其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会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并始终将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第一个就是学习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建设学习型政党能够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更能够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进一步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秉承和升华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当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需求,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更加自觉、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从不断增长的人类知识宝库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进而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在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为了加强对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教育与培养,列宁通过创办党校和报纸向全党宣传先进理论和知识,为之后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革命胜利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环境,列宁认为领导干部必须重新学习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向全党提出了“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的学习呼吁。[4]不仅如此,列宁还在自己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同时,始终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也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认真研读理论经典,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工作本领。由此可见,对列宁的读书理论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可以为当今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供现实镜鉴。

(四)列宁读书理论研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现实启迪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终身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终身学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广大民众的阅读水平决定着整个民族的精神高度,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也有赖于文化的沉淀,而文化积淀和文化建设都与全民阅读密切相关。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大背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构建全社会终身学习的科学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民群众读书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与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是密不可分的。换言之,阅读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要想提高全民族综合文化素质就必须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全民阅读。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不仅在自身丰富而扎实的读书实践中勤读、善读、乐读,而且还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积极开展读书学习实践,形成了系统而深邃的读书理论。故此,深入研究列宁的读书实践与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而言无疑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珲.纪念列宁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20(5):157-158.

[2]谢忠强,邢锐锐.毛泽东读书史考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3):131-136.

[3]宋锐,曹东勃.全面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基于“学习强国”的研究[J].党政论坛,2020(12):21-25.

[4]刘从德,顾训宝.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文本解读及发展过程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3):87-95.

本文系山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基于慕课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编号2022YJJG018)、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列宁读书观对中国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研究”(编号2022Y056)的最终成果。

(谢忠强系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李晨晖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江锦】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