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江苏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作者:江苏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15   发布日期:2022-10-26

摘  要  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赢种业翻身仗是关键。江苏现代种业发展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既存在诸如粮食作物种子与国外品种存在差距、经济作物宜机化品种短板突出、部分蔬菜种子和畜禽良种严重依赖国外引进等“卡脖子”难题,也面临种业创新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种业创新发展的装备支撑不足、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专用品种培育滞后、种业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等重点与难点问题。为加快推动江苏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建议加大种业创新投入,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聚力开展重点种源协作技术攻关,加强种业创新装备研发,加快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现代种业;创新发展;重点难点;江苏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打好打赢种业翻身仗,是江苏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筑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根基的关键支撑。调研组通过赴省农业农村厅召开调研座谈会,赴盐城、苏州等市进行专题调研,并函调山东、黑龙江等省份现代种业发展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江苏省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明显增强。经过多年努力,江苏坚持分类保护和安全保存相结合,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江苏建成省以上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1个,建成全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方鸡种、水禽品种活体基因库。保存农业动植物资源6.8万份,占全国11%。通过建立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平台,筛选出一批抗病、抗逆、优质特色种质资源,并且部分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2.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学研合作攻关机制初步建立,科研教学单位与所办种业企业实现“种企分离”,省内20多家科研育种企业参与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攻关。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作物、畜禽、水产等重大种业创新平台,省南繁南鉴科研育种基地、国家植物新品种测试徐州中心的规模和设施水平全国领先。尤其是优良食味粳稻、抗赤霉病小麦、糯玉米、甘蓝、西甜瓜等作物育种全国领先,河蟹、青虾、紫菜等新品种选育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种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江苏种业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目前拥有国家级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6家,全国农作物种业50强企业7家,蔬菜种业20强企业2家。11家种子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前十位企业销售额占比超过10%,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显著增强,设立省级品种研发工程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研究机构,组建培养了一批自有科研核心团队和育种带头人,审定品种占比超50%。

4.良种保供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农作物良繁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省内多个市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家禽生产良繁体系供种率达到95%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80多家。现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园艺工厂化育苗基地100多个,并建有各类花卉市场近200家,种苗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种子质量检测及包装能力逐步完善,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分工明确的种质检测体系。

5.种业监管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种子市场秩序根本性好转,建立省级种子市场督查安防机制,全省种子质量抽样合格率稳定在99%左右,重点品种真实性抽查符合率达到98%以上。出台了一系列种业规范性文件,让监管有章可循。全面实施放管服改革,推动种业监管逐步向事中、事前转变。

二、部分种业存在短板乃至“卡脖子”难题

1.粮食作物种子与国外品种存在差距。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能实现完全自给且有竞争力,但自育品种与国外品种存在品质差距。例如,虽然南粳46等食味品质能够与越光相媲美,但多数粳稻品质与日本越光还存在一定差距,品种选育方面的技术专利国外保护强度高。小麦品种表现为强筋不强、弱筋品质不稳定,同时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有待提高。玉米种子基本自给,而且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差距主要体现在熟期晚、不耐密植、籽粒脱水慢,尚没有自育的适宜机械化粒收品种,缺乏青储专用品种和有特色功能玉米品种。

2.研发适宜机械化经济作物种子的短板突出。大豆单产较美国低30—50%,且没有实现高蛋白和抗性等方面聚合育种。油菜和花生品种难以适应机械化,油菜主要缺少满足机械化生产及耐迟播和早熟的优质资源;直立型花生品种尚不适应大面积收获机械化,且专用型品种区域化布局远未形成特色。芋头和山药主要是种质资源积累不足、资源的性状鉴定研究不够,育种技术研究滞后、育种效率低。

3.蔬菜种子提升自主率面临较大压力。虽然蔬菜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已有一定提高,但整体提升蔬菜品种自给率、降低对国外种业依存度方面仍任务艰巨。茄果类蔬菜中,如高品质樱桃番茄主要以国外品种为主,高品质牛角型辣椒品种以日本和荷兰的品种为主,越冬茬茄子国产品种产量和抗性有待提升,目前生产中尚无可以替代进口品种的国产品种。江苏省食用菌新品种创制上受制于国外菌种公司,如金针菇90%以上工厂化企业使用日本进口菌种,双孢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和菌种则基本来自欧美国家。

4.部分畜禽种业市场占有率偏低。江苏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并且利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势,结合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进行了多个本地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但是将遗传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不足。比如,江苏省地方猪种资源丰富,梅山猪、二花脸猪、淮猪等闻名世界,但是存在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瘦肉率低的缺陷,导致市场占有率仅有15%;本地山羊品种面临消失的危险,白羽肉鸡全部为进口品种。总体来看,占据全省畜牧生产主体地位的生猪、白羽肉鸡、蛋鸡等主要畜禽,其良种严重依赖国外引进。

三、江苏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1.种业创新支撑体系有待完善。育种体制机制创新与产业、时代发展不适应,育种基础研究与应用脱节,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领军团队数量较少。同时,种业创新资源分配不均衡,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导向下,长期以来种业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上。水稻、小麦等每年审定的新品种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突破性、引领性品种较少。其他作物的创新资源支持相对薄弱,限制了品种创新能力的提升。

2.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机制不健全,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能力亟待增强,已有资源保存相对分散、共享共用率不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资源鉴定评价和具有重大育种价值基因发掘和利用滞后,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如抗性、品质等性状的关键基因缺失,资源优势不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3.种业创新发展的装备支撑不足。一是现代化的育种方法、手段和装备比较少,创造变异和表型鉴定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种子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相对落后,高质量、高效率的种子干燥设备、田间管理传感器件和数据采集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种子丸粒化技术与装备相对落后。丸粒化加工设备投入较少、加工工艺不完善,研发单位与种衣剂和肥料等单位脱节严重。三是蔬菜种苗工厂化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与蔬菜种植发达国家和国内山东等蔬菜大省存在差距。

4.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专用品种培育滞后。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设施装备与养殖工艺融合,推进品种、种养方式与装备设施相适应,是进一步提升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从品种来看,在蔬菜、茶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2020年全省蔬菜机械化综合水平为46%左右,关键制约因素在收获环节,除运输能采用一些装备外,收获基本是人工,这其中最关键是品种不适合机械化收获。

5.种业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主体地位不突出。具备商业化育种能力的种子企业不足10%,多数种子企业实力弱,且同质同向竞争明显,企业利润率低且投入的研发资金和力量不足。同时,种业产业集聚度不高,缺乏“航母型”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型”特色优势企业,缺乏类似深圳华大基因、长沙华智生物等具有全行业影响力的种业高科技平台型企业。

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种业创新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加强省级种质资源保护投入。根据国家统一布局,加快江苏种质、微生物资源库以及特色专业库建设,夯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基础。二是强化现代种业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现有品种改良中心、育种创新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打造南繁硅谷、南京农创园等一批省级种业创新平台。构建分子设计育种、种业大数据等共享服务平台,建立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表型精准鉴定平台和高通量基因型鉴定平台。三是优化创新资源分配。加强对非主粮作物的种业创新资源分配,理顺研企关系,增加对企业的种业创新科研经费投入,探索省级国有农业科研机构中的种子研究机构进行整体转企,鼓励包括有职务的种子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企业。

2.聚力开展重点种源协作技术攻关,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一是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议组建江苏种业创新联合体,围绕材料创制、品系改良与新品种培育等创新链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主要动植物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精准智能设计育种等技术攻关。二是加强动植物重大新品种培育。聚焦蔬菜、畜禽、特色水产等部分高度依赖国外品种的领域,以及与国外品种存在显著品质差距的领域,加强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深度开发利用,加快优质、高效、抗病、高产新品种选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大市场占有率的种业科技成果。三是加强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专用品种研发。以优质多抗、熟期配套、功能营养、设施专用、省力化、宜机化等为主要目标,按照农机农艺融合的模式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专用新品种。

3.加强种业创新装备研发,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一是构建现代育种装备体系。重点是加大育种环节现代质量检测装备的研发,开展田间育种环境、各种生产性状传感器的研发,推进种子干燥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强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专业品种的配套设备研发。二是加大丸粒化技术与装备研发力度。借鉴、吸纳国际先进经验,优化改进包衣丸化系统中的机械结构,推进自动控制系统、离心式丸粒化加工装备以及丸化包衣机配套宏观系统的研发。三是构建智能化标准化育苗体系。着力在关键环节、重点装备上优先研发、率先突破,完善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与配套装备。

4.加快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提高种业企业竞争力。一是打造领军型种业企业。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强强联合,优先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全国种业骨干企业,打造大而强的领军企业、专而精的特色企业,努力培育能够在主板上市的种业企业。二是支持重点企业育种。大力扶持种业科技型企业,鼓励重点企业建设现代商业化育种创新中心。三是加大对重点种业企业的支持。鼓励重点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平台,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落实“放管服”、税收减免、金融扶持、黑白名单等政策举措,推动人才、技术、资源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5.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增强良种试验推广体系建设。一是建设省级良种繁育基地。按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势区域布局和生产实际,以优势种业企业为主,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省级良(扩)繁基地,提高基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二是加强良种试验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改造现有品种区域试验站、性能测定站,提升良种测试评价能力,建设新品种展示评价中心,健全全省、市、县三级品种展示评价推广体系、质检体系。三是加强品种权保护。加大原创性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有效保护品种权人和授权企业合法利益。加强数字种业建设,建设现代种业大数据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宁波,兰惠.种业育种创新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制约因素与突破思路[J].中州学刊,2022(6):28-37.

[2]邓岩,陈艳娟.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识别、成因与破解路径研究——以农作物种子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1):20-28.

[3]都昌礼,蔡瑞林.江苏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22(7):16-18.

[4]靖飞,崔誉文,王玉玺.推进我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种子,2021(10):141-148.

[5]李登旺,仇焕广,张世煌,等.中国种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改革思路[J].世界农业,2016(9):162-168.

[6]李国英.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种业安全隐忧及商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2(2):116-125.

[7]毛长青,许鹤瀛,韩喜平.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137-143.

[8]王平.我国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11):7-16.

[9]辛翔飞,王以中,林青宁,宋金波.我国畜禽种业发展形势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22(7):52-63.

[10]薛艳凤,周慧,沈琨仑.在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中贡献种业担当[J].江苏农村经济,2022(7):14-15.

[11]杨时云.奋力推进新时代江苏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江苏农村经济,2020(5):6-10.

[12]俞卫东.以种业创新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J].唯实,2022(4):9-12.

[13]赵涵,袁娜.激发江苏种业强“芯”活力[J].群众,2022(10):32-33.  

(调研组组长:包宗顺系江苏省政府原参事、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导;调研组成员:侯立军系江苏省政府原参事、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徐小跃系江苏省政府原参事、南京图书馆原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原主任、教授、博导;张泉系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住建厅原巡视员、研究员级高工;张立冬系江苏省社科院财贸所所长、研究员;赵锦春系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