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常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思考

作者:黄腊仙 郭雪超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49   发布日期:2022-10-26

摘  要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群中的一员,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度融入“数字长三角”,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常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已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2022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纷纷就此进行谋划布署,苏州、无锡更是在今年春节前后召开全市大会进行专题部署,进一步加快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的步伐。常州数字经济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不少亟需提升的短板,迫切需要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常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

在发展数字经济“蓝海”的赛道上,近年来,常州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通过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升级。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常州加快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5G移动通信和千兆光网协同发展,不断夯实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基石”。目前,全市已开通5G基站11569个,实现城区及重点乡镇、主要旅游景区5G信号连续覆盖,重点园区、企业5G信号覆盖率超80%;5G终端连接用户快速增长,达203.95万户,每万人拥有5G基站达21个,位居全省第二;“5G+远程重症监护医疗健康应用”等4个项目获工信部“5G+智慧医疗”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二)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稳步构建

集群化发展是提升数字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抓手。目前,常州已建成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航天云网、华为云创新中心等优势明显的一批重要平台,拥有省级以上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18家。常州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区,“江苏卫生健康云”“常州工业云”发展迅速,阿里巴巴、微亿智造、智云天工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在此汇聚;楠菲微电子高端通信芯片项目、国科可信计算芯片项目及可信计算院士工作站、航天云网带动长三角基础制造业一体化平台、中国移动长三角钟楼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签约落户常州,园区集聚、平台赋能、项目支撑的数字产业集群化态势正在凸显。 

(三)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步伐逐步加快

数字化转型是激发产业升级的新动能。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常州依托工业门类全、底蕴深、集群强、韧性好的优势,加快“智改数转”赋能,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向发力,率先打造工业互联网新高地,形成了“一横多纵、五星上云、政企联动”新模式,网络视听、通信技术、智能驾驶、跨境电商等产业裂变发展。目前,常州拥有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1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9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9家,省级星级上云企业总数938家,工业云平台累计上云企业1.2万多家;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个,省级示范智能工厂15家、示范车间165个,获评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160个,常州支持产业链智能制造升级经验做法被中国工程院列入全国智能制造十大路径之一。

二、常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竞争最激烈的区域,与区域内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先进城市相比,常州数字经济发展尚有不少提升空间。

(一)政策体系驱动力不足

常州聚焦工业数字化转型,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加快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发展定位看,杭州聚焦数字化治理,聚力打造城市大脑,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到各方各面;苏州发挥制造业根基优势,力推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从推进机制看,杭州成立由市委改革办为统领、各相关部门组成的“数智杭州”建设小组,协调数字化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苏州、无锡以优化空间布局营造数字经济良好发展生态,打造“上下衔接”的板块协同模式。从施策方向看,四城市制定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均以数字经济为统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深度融合,统筹态势、融合布局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二)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不强

2021年常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左右,低于南京(18%)、苏州(14.5%)、无锡(10.5%),在计算机通信、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数字产品制造的核心产业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度较低;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服务业方面缺少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头部平台。与常州相比,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在人工智能方面,杭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创新试验区。南京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其主导产业,拥有新型显示、信息通讯设备、物联网三个“千亿级产业”。无锡聚力推动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建成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较弱

常州数字服务企业偏少偏弱,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许多分段式和碎片化进行的数字化改造项目,与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的标准相距甚远,进而影响企业“智改数转”的积极性。与常州相比,杭州以“未来工厂”建设为发力点,以工业互联网、工业技术软件化、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制造等领域为载体,拥抱新“智”造,同时建立行业云、园区云、特色云协同发展的云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从“资源上云”向“应用上云”转变,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苏州推动“头雁”企业领衔数字产业化发展,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解决方案。南京积极打造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并举,持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三、常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对于常州而言,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紧跟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标数字经济发展先进地区,抢抓数字经济爆发式发展的风口机遇;另一方面,要加速补齐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短板,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数字经济在全国的竞争力、影响力。基于发展短板,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系统谋划水平,全力建设优势产业体系

与四城市相比,常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体系仍不完善,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严重不足,而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吸引企业落户、推动高质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对标先进城市,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领域政策体系,以健全的政策体系营造最优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创新企业推引机制,加大企业招引力度。可借鉴杭州做法,建立企业分类吸引机制,形成多层次协同产业集群。对大企业大集团实施“鲲鹏计划”,加大对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对高成长性企业实施“瞪羚计划”,着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雏鹰计划”,扶持发展潜力大,但面临融资问题的初创企业,支持其快速成长。

二是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可参考苏州产业数字化的经验,重点瞄准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一代汽车电子、工业和能源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化领域的“头雁”企业以及“头雁”培育企业,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带动性、中小型企业的协同性,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解决方案,从而带动细分领域规模化发展。

三是做好前瞻性布局,着力谋划未来产业。梳理常州本地产业优势,在继续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和智慧能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基础产业(集成电路、智能计算、基础软件、数据安全等),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优势产业(物联网、车联网、视觉智能、数字贸易等),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未来产业(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空天信息、增材制造等)。 

(二)进一步突出数字引领方向,加快构建创新支撑体系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发挥产业链上核心企业与集成平台的转型引领作用,而核心企业的率先转型和集成平台引领将大幅度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是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将数字经济纳入常州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范围,强化大型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开发与建设,推进核心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装备设施中的融合。加大对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数字经济创新联合体,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集成平台建设。全面规划工业互联网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标杆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提质增效;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和战略合作者,探索政企牵手、企业联姻、创新联盟等形式,促进国内外相关产业向常州梯度转移,进而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企业注重网络化联合研发,联合制造、共享制造等应用,发挥常州制造业规模优势,进行模型创新扩展平台应用。

三是加强企业数字化金融支持。以“高端制造+数字技术”专项基金、相关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投资子基金等形式,激励企业加大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对获得国家支持或形成示范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税收优惠或减免鼓励;对于中小企业,可根据云服务使用量、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改造的投入等指标提供贴息或税收减免支持,同时创新面向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贷款、融资租赁、“上云”保险等金融服务。 

(三)进一步增强协同融合能力,积极打造区域循环体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实施,为区域内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常州应加速融入“数字长三角”,强化城市间协同融合,全力推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围绕一体化协同管理与服务需求,强化与上海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医疗服务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选择在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等赛道推动标准、计量技术规范研制,开展测试评估合作,对照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核心产业、行业应用等“上海标准”,加快推进常州人工智能等产业协同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常州能源互联网以及产业发展优势,与上海、杭州等地区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常州,另一方面借鉴其上云经验,结合常州的制造场景、数万有待上云的企业需求,推动地区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数字经济合作样板。

三是围绕集成电路助力长三角产业链协同。长三角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区域,上海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个环节,杭州设计领域能力突出,南京、苏州、无锡主要专注封装测试、芯片制造等领域。常州作为集成电路主要的配套产业集群地,需积极推进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的合作,大力配合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龙头企业跨区域部署,协同做强集成电路产业。

参考文献:

[1]江小涓,黄颖轩.数字时代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与平台治理[J].社会科学文摘,2022(03):81-84.

[2]陈晓红,李杨扬,宋丽洁,汪阳洁.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38(02):208-224+13-16.

[3]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9,No.242(02):66-73.

[4]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

[5]李晓华.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改革,2019,No.309(11):40-51.

(作者单位:常州市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中心〈常州市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