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百年党史视域下历史主动精神探析

作者:王雨洋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96   发布日期:2022-9-27

摘  要  历史主动精神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只有在百年党史视域下系统考察其核心意蕴、生成逻辑和弘扬路径,才能揭示其本真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三重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主动精神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场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党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一论断意义重大、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结晶和精神升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复杂的生成过程、恒久的现实价值,只有在百年党史视域下,将历史主动精神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广阔历史背景,以宏大的理论视野系统全面考察其核心意蕴、生成逻辑和弘扬路径,才能深刻把握其蕴含的本真精神。立足于新的时代方位,深刻系统探究把握历史主动精神,对于在新的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意蕴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引领历史发展方向。把握历史规律是正确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现实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指引,《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而把握了历史主动,引领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经形成,就成为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趋势、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指导思想。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主动精神的主体,正是在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了历史主动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进行斗争,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依靠人民夺取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夺取了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取得了科技事业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成功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着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实现国家现代化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不同于西方国家由资本所驱动、以资本为中心、受资本所控制的、为资本谋利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路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造福中国人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生成的,它不仅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坚持人民至上的文明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形态,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具有胸怀天下、兼容并包、共同繁荣的全球视野。中国共产党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而且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动引领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二、 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文化渊源。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当强固的承续力量、持久功能和相对独立的性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支配甚至主宰着今天的人们,从内容到形式,从道德标准、真理观念到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对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的重视和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两个方面。中国古人一直都非常重视历史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来把握历史规律,达到“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效果。无论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还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论是“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还是“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视。中国古人同样非常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大禹治水,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奋发有为。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面对历史、面对人生时的主动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主动的强调突出体现为其尤其重视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发挥无产阶级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四种社会形态,而资本主义社会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永恒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必须的,无产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必须主动革命,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作为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领导工人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积极推动实施新经济政策,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列宁通过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为现实的实践,充分彰显了把握历史主动的巨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场域。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实践中。李大钊同志在1919年就指出“现在的时代是解放的时代,现代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真正的解放“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使他们不得不任我们自己解放自己”。毛泽东同志在1920年指出“拯数千万无告之人民出水火而登衽席,其为大业,何以加兹”。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主动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重任,“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指明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冲破思想束缚,解放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就是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三、 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弘扬

坚持党的领导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历史主动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因此,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领导力量,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始终坚持斗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党的领导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现实保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根本保障。

深入推进理论创新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科学的理论思维能正确引领历史主动精神的发展方向。必须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创新能够为历史主动精神注入灵魂,指引方向,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保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始终坚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联系、变化、发展,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事物的否定理解,更好地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保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行动,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思想指引。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选择。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也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精神之源,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精神根基,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积极主动、奋发有为,最终成就了历史主动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才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不仅是当今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也日益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引领者。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决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面对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时提出的中国方案,是对人类目前面临的时代问题的深刻解答,是以历史主动精神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立足于世界历史进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10]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1]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12]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第二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3]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7.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