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8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张謇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陈嫣湘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05   发布日期:2022-8-23

摘  要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为官期间,他重视廉政思想建设和廉政制度推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剖析张謇廉政思想产生的根源,梳理他的廉政实践,对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要用优良家风家诫筑基固本,用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培根铸魂,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词  廉政思想;家风建设;传统文化;理想信念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曾在多个政府部门任要职。清末,他任过翰林院修撰、大清国商部头等顾问官等职;民初,他任过实业部长、农商总长等职。为官期间,他重视廉政思想建设和廉政制度推广,在当时贪腐严重的社会环境下,他好比一股洗垢去污的清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张謇廉政思想产生的基础

张謇廉政思想的形成和他的家风与他所受的儒家思想影响密不可分,当然最后都落实到他个人的道德坚守上。

(一)安贫乐道的家风熏陶

张謇祖上向来都有“不取非分财”的家风。张謇暮年对自身家庭概括为:读书为善,守礼务本,不务虚华,不仗权势。

张謇的祖父张朝彦曾经卖了张家祖宅给翟氏。翟氏从老屋里发现了一个银窖,内里藏着张朝彦母亲姚氏积攒的银两,别人劝他拿回属于他的东西,张朝彦不为所动,他认为银子上没有张家标记,穷富不强求。张謇的父亲张彭年向来注重勤俭致富,不藏不义之财,他认为“从古无穷人之天地,人而惰,则天穷之”,他出去收旧货,发现旧衣服里夹藏的银两便及时送还主人。张謇的母亲金氏希望张謇做事要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闻誉当如闻毁,则学进;闻毁当如闻誉,则德进;他日任事,亦当如此”。

张謇在如此家庭环境中生长,安贫乐道的思想时时体现在他后来做官为人、干事创业的各个方面。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对张氏家风这样评价:“我家有一种安贫乐道,独立自重的家风,我曾祖传至祖父,祖父再传至我父,真所谓水有源,木有根。”

(二)崇俭尚义的儒学浸润

张謇是科举取士时代的读书人,从小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他五岁进书塾,十六岁中秀才,四十二岁中状元踏上仕途。他大半生浸染于儒学,无论身在仕途或者兴办实业,都表现出了一种儒家风范。

张謇读了很多儒家经典作品。他的《啬翁自订年谱》记录:从五岁到十七岁,他学了《千家诗》《庸》《学》《孟》《论》《书》《诗》《易》《孝经》《尔雅》《礼》《春秋左传》《通鉴纲目》等。张謇熟读四书五经,他对儒家所提倡的美德十分赞赏。

孔孟的“温良恭俭让”思想影响了张謇的俭奢观。他认为节俭既能提升个体的道德涵养,又有助于创办各种救亡图存事业,即“俭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

孟子说“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张謇在贵官贱商的时代毅然辞官入商,他有“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他把“义”的内在意蕴上升到国家人民的高度,传承并革新了儒家义利观。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张謇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大到国家层面“国可以弱,可以小,不可以无信”,小到个体层面“示人以信用”,别人就会信任你、跟随你,这样有利于事业成功。

张謇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下形成的俭奢观、义利观及诚信观都是他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指导着他的廉政实践。

(三)勤俭尚廉的个人坚守

家风和儒学是外因,关键还是他从内心一直坚守着勤俭尚廉的道德底色。

张謇认为“唯俭也,故嗜欲简,而啬其精神”。俭约能够消减嗜好贪欲,起到蓄积涵养精神的功效。他终生信奉“啬”,自号“啬庵”,又自称“啬”或“啬翁”,连他的墓地也叫“啬园”。“啬庵”字面的意思是收割庄稼并存放在草屋。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吕氏春秋》中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啬”为修身治国治家的法宝,张謇自号“啬庵”寄予了他尚俭戒奢的道德追求。

张謇认为勤俭是廉洁的基础。他说:“苟能俭,则无多求于世界,并无求于国家,即使适然做官,亦可我行我意,无所贪恋,而高尚之风成矣。”如果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品格,个体欲求就会减少,就可以凝就抵制腐败的强力,实现政治清明。

二、张謇廉政思想的躬体力行

张謇作为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在官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他仍然锲而不舍地进行各种廉政实践。

(一)注重改革吏治

清末的吏治相当腐败,当时“官场积习,通一语须钱也,行一牍须钱也,求一见须钱也”。张謇为官期间把不惧强权恶势、痛恨贪赃枉法作为立身做事的标准,主张多管齐下,惩治腐败。

张謇提倡停止官场捐纳。清末朝廷恣意卖官鬻爵,捐纳之风盛行。张謇认为“入资补吏,昔吏讥之,外人鄙之。何况杂流并进,足以碍学堂出身之路,分少年骛学之心”。以资补吏不利于官员的正规选拔,这类官员买官所花的费用还会通过任上贪污再连本带利搞回去,这对政治清明损害极大。

张謇主张提高官吏俸禄。清末有很多官员对自己的职场薪资不知足,频频通过“规费”等其他办法敛财,张謇觉得“佐杂以官为市之所入,其地腴而取贪者,何翅十倍于俸”,他认为这种现象是酝酿贪污腐败的温床。他主张“凡当官所入,不在俸之列者皆入公;凡因公之用,皆定额以取诸公”,他希望营造公款为公的廉洁氛围,防止官员假公济私。

(二)倡导制度建设

张謇说:“政治能趋于轨道,则百事可为,不入正轨,则自今以后,可忧方大。”他希望政治能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转,这样事情才能做成,不然就会有大隐患。

他主张制定法规制度。制度体现在国家层面就是法律。张謇说:“国家无法律,虽欲与世界共经济,而世界不吾与。”张謇还希望人人都能在法制的框架下行事,“士轨于士,农轨于农,工轨于工,商轨于商”。张謇履职农商总长两三年里,制定了《工商法》《森林法》《承垦条例》等行业律例章程达三十多项。

张謇主张加强监督机制。他提出设府县议会作为监督机构,约束腐败行为;他在一些重要的行业设立监督机构,配备监督人员;他推进政务公开,为社会监督提供便利,从根本上防止以权谋私、贪污腐化。

张謇主张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他到任工商总长兼农林总长后,将农林和工商两部归并为农商部,两部原来设立的八个司,精简成了三司一局。他以岗设人,以能用人,两部原有职员400多人,他裁减了276名冗余官员。

张謇在他所能管辖的领域尽量做到管理制度化、机构简化、职员优化,方便统一处理事务,提高办事效率,防止互相推脱扯皮,极大地弘扬了勤政廉政风气。

(三)重视人才建设

晚清时候八股取士制度百弊丛生,培养了许多空谈误国的腐儒。张謇认为只有废科举、办学堂,才能“开民智,明公理”。他一生创办了400多所学校,培养了各色人才。

在选拔人才的方式上,他觉得只有在事情中才能看清人的利益观、得失观和身心素质,他善于“观人于不得意时,于不得意而骤得意时,于得意而忽不得意时,能不失其常,则其人之胸襟学问可想”。他觉得从下属的评价也能了解人的品行,在写给丁立钧的信中,他说常用小吏的喜怒,来看长吏是否贤德。

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上,张謇提出:首先,要有爱国为民之心。他认为天下事都是儒生本分之事,“既生为人,当尽人职”,这个“职”就是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他要求做官的人要体察民情、热爱民众。其次,要有高尚气节。他认为任何官员都要成为敢于直谏的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一个奴颜屈膝的官奴。

张謇主张营造清廉官风、用制度施政、重视人才建设的理念是高于当时的大多数官员的。他希望能改良腐败产生的土壤,设置腐败产生的关卡,肃清腐败产生的本源,这在当时污浊的政治生态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三、张謇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

张謇的可贵之处在于,较早认识到廉政制度、惩治力度、人才建设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当今社会,要注重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反腐败法制体系建设,划出“不能腐”的红线;加强惩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筑牢“不敢腐”的后墙;更要注重思想建设,培养廉洁操守,养成“不想腐”的自觉。

张謇先生提出要培养“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话告诫人们,事物的毁灭源于自身的败坏。因此,党员干部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思想道德,夯实抵制贪腐诱惑的道德操守和思想根基。

(一)用优良家风家诫筑基固本

勤俭踏实、安贫乐道的家风润养了张謇崇俭尚廉的品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可见,家风建设不仅关系小家庭,也关系大国家,关系着个体健康成长、社会融洽安定和国家欣欣向荣,党员干部一定要重视家风建设。

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家风建设。例如,以《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诫子书》等为代表的家书家诫,内里有整套有关孝亲、睦邻、亲朋、尊师、修身甚至治政的道德准则。张謇的家诫碑上就刻着《颜氏家训》《诫子书》里的内容。孔子也说过:“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意为孝敬父母、友爱手足、治理好家庭也是参与政事。

从个人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因此,不仅要激发起党员干部自觉自愿构建家风的内在动力,而且要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营造重视家风家教的外部环境,两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廉洁自律的党员干部的稳固后方,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据点。

(二)用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

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比较重视品德建设,其中的传统廉政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内在意蕴丰厚。因此,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从传统廉政文化中汲取养分,让它成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传统廉政文化蕴含着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大禹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算民本思想的源头;儒家的“安民利民”“民贵君轻”“平政爱民”等论述形成了初步的民本思想体系;贾谊的“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认清了国家兴衰的根基是人民;柳宗元的“吏为民役”有了“当官者是人民公仆”的高度。

传统廉政文化蕴含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周礼》指出对官员的考查要有“廉能”“廉善”等“六廉”;欧阳修认为“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德行高的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郭允礼的“公生明,廉生威”算是对“廉政”较为经典的诠释,这些对后世廉政文化建设都具有深远影响。

传统廉政文化蕴含戒奢崇俭的道德要求。《左传》中讲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商初大臣伊尹提出“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唯有俭德才拥有长久的抵制力与免疫力,才可以扛得住种种名利的引诱,从而让物欲的贪婪失去恣意生长的温床,当官治政的人要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才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传统公廉文化里有着古代民众的智慧精髓,一定要积极提炼传统廉政文化的精要,将它转变成党在新时代执政的坚实基石和有力支柱。

(三)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培根铸魂

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习近平总书记援用张载的“欲事立,须是心立”告诫人们,如果要让所做之事获得成功,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信念不放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唯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坚定“不想腐”的意志。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可以经受住各种磨炼的精神基石。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永远守护崇高理想,把芳华和生命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

张謇的廉政思想和行动,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镜鉴。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廉洁行为,加强惩治力度、筑牢廉洁后墙,关键是要注重思想建设,培养廉洁操守。要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千江月.张謇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21.

[2]王舒雅,陈菁.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研究[J].廉政文化研究,2022(01).

[3]陈朋.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百年探索:三重逻辑的推进[J].南京社会科学,2021(04).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锦】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