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4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疫情下南京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对策研究

作者:温李庆 顾巍巍 班 鸣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75   发布日期:2022-7-26

摘  要  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对南京市经济运行冲击明显,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市场主体经营遇到较大阻力,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此严峻形势下,建议南京市聚焦提振发展信心,坚定不移稳住市场主体;聚焦企业稳产达产,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聚焦释放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激发消费活力;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力度;聚焦高水平开放,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聚焦多渠道就业创业,突出重点保基本民生。

关键词  坚定信心;稳住大盘;疫情冲击

2022年3月份以来,疫情对南京市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冲击,市场主体经营遇到较大阻力,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1]由于疫情防控带来的交通物流受阻和人员流动受限,3、4月份全市经济明显回落,5月份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各项核心经济指标快速探底、迎来拐点,6月份已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经济运行呈现加快复苏达产、环比明显改善的良好势头,在全省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可以预见,要完成年初定下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的目标,三季度将是2022年经济的决胜局时点。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发展环境,南京要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一、疫情对南京市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冲击

(一)企业运行受疫情扰动明显,工业生产堵点较多,服务业复苏艰难

工业方面,调研发现上海大众、依维柯等重点车企,喜星电子、仕达利恩等重点电子信息企业因上海暴发疫情导致关键零部件缺失,从而出现停产减产现象,部分工业企业产成品因疫情影响销售不畅。1-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较1-4月回落1.7个百分点,降幅收窄。服务业方面,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生存困难,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4.5%,较1-4月上升0.4个百分点,租赁商务、科学研究、居民服务、文体娱乐业均呈缓慢上升势头。1-5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5.5%,降幅较1-4月收窄0.4个百分点,形势未见明显好转。

(二)内外需求呈现收缩态势,投资增速总体平稳,消费外贸受到抑制

投资方面,工业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房地产投资有所回升,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较1-4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消费方面,商户经营、人员流动受阻,居民消费意愿不强,1-5月,社零总额同比下降3.9%,降幅较1-4月扩大1.1个百分点。外贸方面,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情况开始好转,但上海口岸国际物流效率仍在恢复,部分外贸企业还存在有订单但无法外运的情况。1-5月,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1.2%,降幅比1-4月收窄3个百分点。

(三)市场预期触底回升,企业发展信心仍旧偏弱,实物量指标增速放缓

近期疫情形势好转带动经济景气度回升,6月份南京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MI)51.5%,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其中制造业PMI为51.1%,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1.7%,与上月持平。实物量指标增速明显放缓,1-5月,南京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增幅比1-4月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0.3%。1-5月,南京公路运输货运量、南京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禄口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分别下降19.6%、4.8%、6.5%。

(四)质效提升难度加大,各类主体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近期对全市528家重点企业的快速调查显示,近七成企业营收同比下降,21.2%的企业基本持平,仅10.6%的企业实现增长。对全市444家企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南京经济指数为48.3,较一季度回落7个百分点,市场主体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目前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一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降至0.71,不到2019年同期1.48的一半。在此大环境下,南京今年毕业大学生超过28万人,就业难、用工难并存,将直接影响居民增收。

二、进一步稳住南京市经济发展大盘的政策建议

(一)聚焦提振发展信心,坚定不移稳住市场主体

一是强化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积极梳理国家、省、市关于助企纾困系列政策和法规文件,通过政务网设立专区、主流媒体推送等方式加强政策解读,消除政策盲区。紧盯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建立健全工作专班推进机制,进一步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政策制定的集成度和匹配度,持续增强政府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关切。深入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大走访等活动,采取分片包干、重点企业驻员等方式,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做到情况清、困难明、措施准。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持续改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环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强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强化企业与融资机构信息交互,推动信贷需求供给对接。精准识别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需求,采取提供融资担保、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等个性化政策手段,最大程度提高市场主体生存率,夯实社会经济发展根基。

(二)聚焦企业稳产达产,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一是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因地制宜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尽量减少物资运输途中的阻、拦、卡、验等中间环节,想方设法疏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以科学防疫、智慧抗疫落实精准防控,利用“宁搏疫”“宁畅运”等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一盘棋”、抗疫“一张网”,分工协同、密切协作,闭环管理、高效保障,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保障生产稳得住。二是多措并举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聚焦保畅保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保障“1+3”专班推进机制,落实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专项服务指南”,全面执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持续优化调整协调议事工作机制,助力企业畅通运输堵点、疏通经营“微循环”。进一步优化政府工作人员驻企服务机制,帮助协调解决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助力企业全面运转、增产增效,以达产满产稳链固链。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全局的眼光看待局部的困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暂时的矛盾,增强创新思维,加快布局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新赛道,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转型发展,以科技创新强链补链。

(三)聚焦释放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激发消费活力

一是放大促进消费政策效应。在落实精准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放开商场促销、酒店婚宴、商务会展等聚集性活动。用好专项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大件消费和餐饮住宿、文旅、电影等体验型消费。[2]抢抓学生暑期消费窗口,提振线下消费、接触性消费市场,恢复南京街巷的烟火气息。促进南京都市圈联合消费,通过交通、旅游年票等形式鼓励周边城市市民来宁消费。二是激发新场景消费潜力。推进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打造消费新场景,支持商业综合体开展文化创意、元宇宙、国潮等特色主题活动。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对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的商业载体给予奖励,支持在南京举办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发、首秀活动。开展全时段消费,持续打造夜间经济、后备箱文化市集、体育健身、文艺剧场等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三是打造特色文化消费品牌。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消费提档升级,把“六朝文化”“民国文化”作为文化消费品牌,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举办南京民俗文化节,展现南京地方传统文化的浓烈韵味,着力把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提升为文化消费产品。

(四)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力度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落实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适度超前、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精准防疫体系、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二是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投资渠道。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拓展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支持更多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3]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引入先进技术、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参与智慧交通、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停车设施等投资运营。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市级部门协同服务,健全板块间项目信息流转和利益分享机制,形成“部门+板块”招商工作合力,以政策和服务推动企业投资。多措并举开展重点领域招商工作,围绕产业集群打造和产业链补链强链,积极招引汽车、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重点招引具有高端智力和创新资源的功能性机构、“种子”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五)聚焦高水平开放,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

一方面,不遗余力稳订单、畅物流。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外贸订单不足、国际物流不畅等困难,鼓励外贸企业加强和国际货运代理、港口物流、航空公司的供需对接。[4]靠前了解掌握外资外贸动向,与国际商会协会、外资企业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协商机制,积极优化外资企业在宁营商环境,建立企业、港口、部门联动快速协调机制,帮助企业畅通外贸物流,维护提升企业国际贸易信用。另一方面,扩大更高水平开放。以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为标杆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妥有序恢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国际航班,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交流,精准破解国际航运堵点,推动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把握RCEP生效实施机遇,全力拓展亚太市场,巩固东盟、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大力发展壮大海外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以产业链组团出海方式,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六)聚焦多渠道就业创业,突出重点保基本民生

一方面,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提供免费创业工位等活动,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新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创业实训等服务。加大高校毕业生留宁创业的支持力度,给予留宁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创业补贴、初次创业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高精尖产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薪优岗”,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留在南京。另一方面,多渠道挖掘社会面就业创业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支持有空余编制的事业单位适度增加招聘名额,积极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持续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负担,鼓励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民营企业吸纳就业。鼓励新型就业方式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形态,大力支持新型就业方式从业者自主创业,鼓励移动出行、线上零售、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发展,支持居家办公、兼职就业、灵活就业等就业方式。[5]

参考文献:

[1]千方百计激发消费活力——“稳住经济大盘”系列评论[EB/OL].南京日报,2022-06-02.http://njrb.njdaily.n/html/

2022-06/02/content_51_51138.htm.

[2]鲁美娜,周雨晴等.后疫情时期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5):65-67.

[3]韩永文.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J].债券,2022(05):7-11.

[4]钟山.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J].中国外资,2020(03):13-17.

[5]武汉大学稳经济保就业课题组.疫情冲击下保企业稳产业促就业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人口科学,2020(03):2-10.

(作者单位: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