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书评 首页 >

多维透视与全程扫描

作者:韩宇瑄 陈 晓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435   发布日期:2022-6-30

新时代以来,思政课程建设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能够立得起来的作品不够多,而唐忠宝教授的新书《时代精神与青年力量:一堂思政好课》(2022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是这样一本能够“钻得进去,立得起来”的思政著作。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历时性透视和共时性扫描,实现校园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衔接,思政理论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素质拓展平台相融通,构建起具有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鲜明特色的“三全育人”式课程体系,实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程的多维透视与全程扫描。

一、论道历史:探索党史讲述的温度、广度、厚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抓好青年党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前,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相对接,是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本书中,唐忠宝创新性地运用青年“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讲述党史,通过将党史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衔接,探索出百年奋斗与青年表达之间的沟通渠道,统筹兼顾党史教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内容,切实增添了党史讲述的温度、广度、厚度。

从嘉兴南湖上搭载革命火种的一叶扁舟到破浪率领伟业的“中国梦”复兴巨轮,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一部14亿人口大国气吞山河的壮丽历史诗篇,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在本书第二章中,唐忠宝即选择以嘉兴南湖画舫为起点,围绕百年建党征程,在“站而论道”中理性梳理党的光辉历史,在“文心雕龙”中深入解读共产主义信仰的时代内涵,以“机锋辩理”“博海拾贝”的形式实现师生互动问答,一同探讨党的历史上所遇到的执政难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稳步推动了“红船精神”的高校建设。“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之中孕育而来的伟大建党精神,将其融通于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既是学科守正建设与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的博弈程度加深,“红船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合力冲击,遇到了现实困境。部分高校存在“红船精神”时代内涵教育缺失、育人衔接不到位、教育形式单一等教育漏洞。针对这一难题,唐忠宝在深入考察新时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立场与视角为切口,以问题为导向,用故事讲道理,将青年学生的兴趣点与他们需要听、难以听懂的党史内容相结合,在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辩证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耦合协同、整体性与精准性有机联动的原则基础之上,与学生沟通心灵、启智润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党性、党风、党纪讲深、讲透、讲活,构建出青年党史教育的新模式,大幅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学生的接受度。

另外,在本书第六章中,唐忠宝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另一个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改革开放为主题,真切地讲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作出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带领学生走近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从中收获自我人生的启迪。并且,在这一章中,唐忠宝将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等思想紧密贯通起来,切实推进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四史”教育改革,通过将党的光辉历史与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华为自主芯片研发、中美贸易摩擦等时事相连接,进一步阐明了“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理念的构建以及运作机制,助推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革命历史是较好的养料,使人受益匪浅。通过重温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学习先辈的智慧与精神,青年学生就可以更加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自信;越是触摸历史,青年学生就越能知道绝处逢生因为什么、革命胜利依靠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在唐忠宝对党史的梳理中,远去的峥嵘岁月重焕温热,尘封的红色记忆实现了时代重建。唐忠宝以贴近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用党的光辉历史浸润大学生心灵,在时空交转中形成德育合力,激励当代青年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直面当下:对接青年思想的热点、痛点、难点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人面对生活往往有诸多的迷茫,对外界环境无所适从,甚至出现诸多的情绪负重过度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仅以教师的经验坐而论道,是不足以直击当下青年关切的。在本书第一、三、四、五章中,唐忠宝站在学生立场上换位思考,直面摆在青年人面前的焦虑、内卷、社会问题、开学恐惧等重难点问题,在与学生的融洽对话中正本清源,明辨是非,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解锁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密码。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走向成熟的关键过渡阶段,随着与社会越来越频繁的接触,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社交焦虑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很容易引发心理矛盾,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独立与依赖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竞争与求职的矛盾等。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极易导致青年学生形成心理障碍,产生心理疾病。在本书中,唐忠宝以自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相关心理接受理论,对初入大学的青年所面对的“空心病”、自我否定、抑郁空虚等心理困惑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例如,唐忠宝注意到,在教育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大学生为获取最优质资源而形成诸多非理性竞争,导致内卷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普遍处于经济学的“囚徒困境”:他们盲目追求最美的分数,在日益“泛功利”的环境中把分数作为终点,在“考试周”与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徒劳消耗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导致了大学生人格自由的丧失和生命意义的遮蔽,而且容易诱发青年心理亚健康等问题。对此,唐忠宝突破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从切身经历与体会出发,结合党史中的鲜活事例,切实疏导同学们的实际困惑,引导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进而克服浮躁焦虑的消极心态,以更加温和、务实、理性的平常心态看待客观世界,成为正直、坦诚、善良、积极的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唐忠宝通过对接青年思想的热点、痛点、难点,深入剖析当代青年心理困惑,引导青年学生在党史中汲取精神养料,以党史铸魂补钙、涵养精神。

三、放歌未来:指引学生成长的关心、关切、关怀

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已加速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跌宕反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艰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接踵而来、前所罕有。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时曾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本书中,唐忠宝即以“大思政课”的教育理念,将青年思政教育与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在时下所发生的事件中挖掘潜隐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时事铸魂育人,在实践中向青年人指出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就越要“乱云飞渡仍从容”,使青年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受到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

唐忠宝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在给社会正常运转带来全方面危机的同时,也对青年思想状况产生了较大影响,为青年群体价值观的“重塑”提供了独特机遇。在本书的第十章中,唐忠宝以疫情为教材,悉心回应青年的思想关切,运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抗疫案例来教育当代青年,从榜样事例中抽取文化精髓来武装当代青年头脑,运用哲学式说理策略、国际比较的解释策略、历史性总结策略、现实的引导策略等多维解读路径,将弘扬“抗疫精神”有效融入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时下疫情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助推青年一代在抗击疫情的磨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也为广大青年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提供了宝贵契机,引导学生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下,关注全球抗疫大局,树立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不仅如此,唐忠宝还结合防控疫情大局,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逻辑主线,在书中为青年学生展示了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众多党员同志带头做出的使命担当和躬行实践。以讲故事、举实例的形式,带领学生一同领略中国共产党在抗疫行动中所体现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气概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宏大“抗疫精神”,通过循循善诱式思政教育,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群体深刻领悟、准确把握“抗疫精神”的硬核要义,锤炼政治觉悟、增强自身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放歌未来,青年一代必将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在本书中,唐忠宝以肺腑之言,真切地表达了对青年人的希望与寄托,以生动鲜活、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理念,对如何办好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加强新时代党史教育作出了全面解答,这也将引导当代青年在革命先驱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激励中,与时代同向同行,与祖国同频共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