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新时代提升无锡城市软实力的路径研究

作者:周琳婷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19   发布日期:2022-5-6

摘  要  进入新时代,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近年来,围绕提升城市软实力,无锡聚焦城市形象营销、推动人才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供给文化产品等领域精耕细作、久久为功,致力打磨出一个软实力厚重的“精彩城市”。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在文化软实力上取得突破”的工作目标,需要无锡对标先进、学习榜样,秉持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向提升、历史传统与现代魅力竞相绽放、城市治理与人居生活的优化更新、人才招引与城市推介相得益彰等原则,从塑造精神内核、培育文化特质、更新治理模式、创新城市叙事等方面,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定势、起势、造势、借势,推动软实力与硬实力紧密联动,为无锡“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  无锡;城市软实力;城市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软实力是实力之基础,是根本性的东西”“哪个地方软实力强大,哪个地方就是真正的强大”。“一灯照隅,万灯照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有赖于城市软实力的系统支撑和提质增效,为此,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全方位勾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历史底蕴深厚优势,努力在文化软实力上取得突破,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目标。作为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的城市,无锡需对标国内先进城市,研判全球竞争趋势,加快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推动硬实力与软实力联动发力中,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发展实力。

 一、无锡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无锡聚焦城市软实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强市战略增强人才吸引度,以城市布局优化和城乡环境整治提高居住舒适度,以文脉保护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扩展城市美誉度,以高标载体建设和高质量项目供给拉升文化满意度,让第一工商名城焕发新的神韵和风采,呈现了以下特点。

 1.城市形象营销持续强化。近年来,无锡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国字号”荣誉,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内地宜居城市第一名,有效彰显城市美誉度。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等重要会议(会展)活动在无锡举行,城市影响力持续扩大。

2.人才集聚成效持续固化。发挥科研和高校对人才的“虹吸效应”,牵头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奋斗者”号、神威·太湖之光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成为无锡科创“名片”。加强与在锡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无锡学院、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等建成启用,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加快筹建。持续擦亮“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引才名片,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3.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全面落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要求,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招商护商体系,实现重点企业招商护商专员全覆盖,营商环境成为无锡发展的优势和法宝。

4.文体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注重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等公共文化载体的荣誉争创和试点争取,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承办江南文脉论坛、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成为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深耕“体育友好型”城市建设,无锡马拉松获评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和世界田联“银标赛事”。

二、无锡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原则导向

当下城市的竞争,除了“硬实力”维度的体量、规模、能级,更注重是否具备“软实力”的实力,置于“高质量发展看无锡”的发展大势中,无锡要担纲“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前列”的重任,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更需在制度、文化、环境等软实力方面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1.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互动提升。作为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城市,无锡有基础、有能力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把城市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展现新时代无锡市民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形象,真正把城市精神品格化为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2.推动历史传统与现代魅力竞相绽放。无锡有着丰富的历史古镇、革命旧址、工业遗迹资源,面对新形势,需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打捞和梳理“城市记忆”,探索更具创意的“打开方式”,让人们更好感受“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的独特气质。同时,激活本土文创企业、机构和人才潜力,打造高水准的文化地标集群、高人气的文化交流舞台、高能级的文化交易平台,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

3.推动城市治理与人居生活的优化更新。无锡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精准度提升民生实事的满意度。当前,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越发需要以绣花般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立足城市特质,打造颜值高、文化浓、人情味的“城市表情”,让城市更有温度、更为雅致、更有韵味。

4.推动人才招引与城市推介相得益彰。城市软实力源自于人的创造,来自于对人的观照。近年来,无锡出台“太湖人才计划”、优秀大学生“锡引”计划等政策,在招引人才同时,展示了城市形象,推介了城市品牌。当前,亟待实施更加开放、更为便利的人才引育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憧憬无锡、来到无锡、留在无锡、中意无锡、推介无锡,形成“人人都是软实力”的生动局面。

三、无锡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实践路径

当前,无锡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标志性窗口,就要发掘自身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城市软实力,结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加快编制《无锡提升城市软实力行动纲要》,明确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

1.塑造精神内核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定势。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是一座城市精气神的集中反映,对内要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对外可转化为独特的感召力,这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是需要持续厚植的宝贵财富。一是提炼城市精神品格。2004年,无锡确定了“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表述,但伴随时代的发展,城市精神的“曝光度”和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亟待结合新时代特点进行新的解读和阐述。与此同时,上海等城市结合发展阶段特征,先后概括凝练了“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城市品格相较于城市精神更能彰显城市的灵魂,它是本地人的认同基础,也是外地人的口碑素材。为此,无锡要进一步丰富既有城市精神内涵,加快研究、提炼城市品格,将其作为“城市标签”,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二是梳理城市精神谱系。无锡具有31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上世纪初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苏南行政公署所在地,70年代又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这些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精神谱系。要加强城市精神谱系的梳理,依托高科技应用,充分挖掘“四千四万”精神等内涵,运用跨界思维和网络思维,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将无锡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打卡圣地。三是唤起城市群体记忆。注重无锡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研究,深入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推进紫砂、惠山泥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活态传承;支持“三凤桥酱排骨”等“老字号”品牌和历史名店转型升级、活化振兴,推动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互动融合。加快编纂《无锡史》等城市文化丛书,讲好新时代的“无锡故事”。

2.培育文化特质为提升城市软实力起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当前,无锡需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吴文化、江南文化等更富魅力和吸引力,更好传承精髓、吸收精华、展现精彩。一是让城市文化资本涌流。根据无锡的发展特点,在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文化制造中,培育自身的核心文化产业。同时,聚焦核心文化产业,包装设立或提档升级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太湖文化艺术季等文化节庆,通过全球化的文化狂欢来传播自己的文化特色符号。深化文化事业改革,探索建立艺术上“容错纠错”机制,推出“文信贷”“文创保”等,倒逼和催生无锡创新作品的问世以及产量与质量的提升,使无锡始终处于生生不息、熙来攘往的文化生态环境之中。二是让城市文化建筑密布。坚持功能错位、优势互补,加快推进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新建更新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空间,规划建设国家级紫砂博物馆、锡剧传习所,打造文化新地标。建设一批文创园区、文创特色街区、城市美学生活空间,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共同建好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和休闲运动去处。鼓励在车站、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街头艺术表演,打造灵动、交互的艺术家工作室、创意园,创造更多“城市中的剧场”,助力“草根文化”发展。三是让城市文化消费扩容。推出“城市文化菜单”,策划举办一批国家级、国际化的展会、节庆、论坛等文化活动,鼓励增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艺术赛事品牌,提升节庆内涵品质。关注分析“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城市数据,围绕Z世代(90后)动漫、电竞、旅游等,打造“网红”打卡地,提高无锡在当下年轻人心目中的竞争力和好感度。

3.更新治理模式为提升城市软实力造势。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要通过治理模式的更新迭代为人们提供适宜的人居体验、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具有未来感的城市体验。一是提升安全韧性。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的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完善城市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着力清除城市运行重点隐患、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更好构筑城市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成为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示范区。同时,推动数字化城市升级与转型,强化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健全城市信息的数字化界面平台,提高治理效能。二是厚植育才土壤。软实力的建设主体是人,作用对象也是人,可以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吸引人才,激发人才活力。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育政策,通过优化文教、医疗配套,持续提高人才政策竞争力,面向华裔人才和出国留学生等,实施“凤还巢”计划;面向友华的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实施“吸铁石”计划。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更多青年英才选择无锡、扎根无锡、书写梦想、成就事业。营造包容欢迎多元文化的城市品格、鼓励创业创新的城市氛围,让无锡成为涌现创新奇迹的“魔法”城,加速产业集聚,引发溢出效应。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依据整体便利、相对便宜、本质公平、全面安全、持续开放原则,持续打响“无难事、悉心办”品牌,建设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同时,可针对当前各城市诚信体系建设处于分散状态、初级阶段的现状,在探索统一的诚信体系建立方面为全国率先示范。

4.创新城市叙事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借势。无锡需加快构建以现有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共同体价值为引领、以国际化文化平台为载体的现代文化标志传播体系,突出深度体验的城市文化形象营销推广策略。一是讲好城市故事。近年来,伴随电影、电视剧《相逢时节》《心居》等热播,以及“跑男”等在无锡录制节目,使无锡成为网红打卡地和粉丝追“粉”地,为无锡打破次元壁、打造城市IP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为此,在对内传播上,无锡可创新语态,着力打造一部高水平且全面、深刻反映无锡城市品格的电视电影作品。对外传播要转换语言表达体系、转变思维方式,策划一部有温度、接地气的真正代表无锡的外宣形象片,达成外籍人士与这座城市的共情。二是用好智库平台。整合在锡高校资源,推进具有无锡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强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平台和新型智库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社科哲学专家,为无锡发好声。加强与国内顶尖智库和无锡籍“两院”院士的联系和互动,为无锡建好言。三是注重信息要素。充分认识“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激活大数据管理的先发优势,持续升级“灵锡”APP应用,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和安全能力,促进高能级市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庄若江.构建无锡城市文化标识体系的对策思考[J].江南论坛,2020(7).

[2]庄德林,韩荣,王春燕.中国城市软实力竞争:动因、瓶颈与营销战略[J].青海社会科学,2014(1).

[3]叶祝弟,杨义成.提升城市软实力:中国经验与全球文明视域[J].探索与争鸣,2021(7).

(作者单位: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