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文化繁荣 首页 >

宁波城市精神的阐释与传播策略创新研究

作者:邱 叶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981   发布日期:2022-5-6

摘  要  “四知”精神被确立为宁波城市精神,融汇地域人文遗产,承载地域价值取向,其传播有助于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但目前传播力相对较弱。“四知”精神传播策略创新包括诠释文化意蕴增强传播感染力,借助媒介融合提升传播影响力,利用多元途径扩大传播辐射力。

关键词  “四知”精神;城市软实力;传播策略

2020年7月,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将“四知”精神(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确立为宁波精神。“四知”精神作为城市独特的精神标识,立足于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锐意进取的现代实践,既萃取思想精华和地域智慧、延续文化基因,又顺应时代潮流、着眼迅速变迁的社会现实,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

一、“四知”精神与宁波城市精神传播

(一)“四知”精神的阐释

“四知”精神融汇了地域人文遗产。“知行合一”是浙东学术和阳明心学的精髓,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全祖望、万斯同等是浙东学术文化代表人物。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其心学思想主张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统一,以黄宗羲、万斯同为代表的浙东经史学派秉持“经世致用”观点,认为经史研究要联系实际,二者都推崇实学,提倡躬行实践、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知难而进”是宁波商帮的立身之本,作为近代最大商帮,宁波帮面对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烽火连绵的时代境遇,遭遇外国资本势力入侵、西方商品倾销垄断的艰难处境,经历背井离乡在海外经商谋生、开拓冒险的生活磨炼,宁波帮披荆斩棘、知难而进、奋勇拼搏是其核心驱动力。“知书达礼”是甬城藏书文化的重要内涵,藏书文化绵延赓续,滋养了“书藏古今”的城市气质,在各个朝代都有知名的藏书楼和藏书家,如南宋楼钥的东楼、史守之的碧沚、明代丰坊的万卷楼、清代黄澄量的五桂楼等,天一阁作为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更是享誉世界。“知恩图报”是宁波乡贤文化和慈孝文化的主要特质,宁波帮素有同乡扶助、乐善好施的传统,他们积极反哺家乡,造福桑梓,捐资建校、架桥铺路、创办实业、设立基金,协助做好市情宣介和招商引资。宁波拥有“中国首个慈孝文化之乡”——江北慈城和“慈孝文化基地”——余姚梁冯村,流传着孝子董黯、张无择、孙之翰的经典故事。

“四知”精神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精神形态,是生活在四明地区的人们在悠长岁月中积累而成的价值倾向和心理默契,也是宁波城市文化和地方智慧的集中体现。“知行合一”反映了宁波人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经世济民的文化心态和价值守则。古时宁波地属于越,偏居东南一隅,东汉时当地居民已开始从事近海贸易,唐代的明州更是东亚贸易圈三大国际性港口之一,海外贸易持续开展,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期,区域商品经济和海上商贸等生产生活方式促使宁波人身体力行,注重实用。“知难而进”是宁波人民受自然地理的熏染陶冶而形成的观念和态度。宁波文化具有海洋文明特征,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为先民提供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袤的生存空间,他们靠海而生,繁衍族群,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学会利用海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适应环境、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生存意志。“知书达礼”体现了宁波诗书传家、崇学向善的价值传统和人文风尚。宁波一向崇尚读书,至今保存着天一阁、伏跗室、白云庄等遗迹,重文兴教、勤勉致学在甬城蔚然成风,遵德守礼、笃思尚贤已浸润沉潜为一种地域情结。“知恩图报”折射出宁波人民致富思源、回馈于行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品格,宁波连续六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形成团结包容、和睦友善的精神风尚,在这座爱心城市里市民们互帮互助、彼此扶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二)作为软实力的城市精神传播

一座城市的文化水平、精神风貌、市民素质、城市形象、公共服务都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是可感知的隐性力量,借助传播的媒介工具和转化机制传递出去,吸引并感动受众,继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有学者认为“文化并不都是软力量,也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力量,文化要成为软力量,其中一个必须条件就是文化的传播能同化他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由此可见,城市精神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和文化内容要成功转换为软实力,实际上就是尽可能赢得受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进而在其内心产生巨大影响的过程,可通过重大赛事、大众传播、文化旅游、艺术交流、城市外交等手段加以实现。

城市精神传播有利于塑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城市形象。“四知”精神是地域文化内涵的集中凝练,彰显着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积淀,是当代宁波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识,能够提升城市形象的认同度、亲和力和影响力。城市精神传播有助于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其中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就是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努力当好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模范生。“四知”精神是地域文化的核心,蜕变再生,历久弥新,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具有重要时代价值,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够激发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肯定推崇和认可尊重,增进荣誉感和归属感。城市精神传播能助力宁波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营造文明、公平、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先行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浙江精神和‘四知’宁波精神”。

二、宁波“四知”精神传播现状分析

(一)资源整合、内涵特质挖掘不够

当前,关于“四知”精神研究刚起步,相关报刊文章9篇,学术论文6篇,主要围绕“四知”精神的内涵分析、时代价值和推进举措三个方面展开,有的认为“四知”精神意为“行必务实、奋力向前、诗书传家、反哺家乡”,也有的认为其分别指向“言行一致、不畏艰险、诗书继世、爱心传承”。当下,学界主要针对“四知”精神的符号表意系统展开阐释,存在解释单一性、扁平化与文化丰富性、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城市精神主要指城市文化内部蕴含和贮存的能濡化人心的力量,包含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内容,纵向上历经岁月更迭和社会变迁,横向上容纳复杂元素和多元精粹,“四知”精神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挖掘。

(二)传播主体单一,未形成系统合力

地方政府是“四知”精神的重要传播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届和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大会之后,宁波日报、宁波新闻、宁波网、宁波通讯等官方权威媒体对之进行宣传报道,高校教师、社科专家、文化学者相继刊发了一批研究文章,结合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社会热点展开探讨,但在重点推进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忽视了多元主体的配合协同,未形成系统合力。城市精神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传播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这些主体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传播目的。

(三)传播载体不够丰富,方法手段较为滞后

“四知”精神传播主要利用传统媒体形态,如报纸、杂志、期刊和广播电视,依托一些专业新闻机构,如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地方政府提供战略导向和顶层设计,主要通过职能部门进行传播,如宣传部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高校、社科院等。自媒体平台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普通大众能够发布和分享各类信息,不同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关系性等特征,通过互动和反馈实现双向传播。因此,需要拓展传播载体和手段,综合利用各类媒介工具和信息平台,产生叠加效应,提升“四知”精神的传播效度。

三、宁波“四知”精神的传播策略创新路径

(一)诠释文化意蕴增强传播感染力

城市精神传播只有诠释文化意蕴,充分传达其独特韵味和永恒魅力,使其所承载的意境获得受众的赞同和欣赏,才能增强传播的感染力。一是挖掘文化精髓。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精神图景和价值观念,涵盖生产生活、人际交往、道德伦理、社会秩序、法律规范等各个方面,是各种历史信息和文化现象的提炼与浓缩,世代相传,是传承过去、启迪当下与引领未来的重要纽带。要扎根于本土文化的沃土,探寻文化根脉,夯实精神基石,围绕四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推进商帮文化、浙东学术文化、阳明文化、慈孝文化、藏书文化、海丝文化、海洋文化等的研究阐释和开发利用,组建学术中心和研究基地,举办学术论坛、研讨会等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定期研讨,概括总结思想脉络和理论精华。二是凸显地域元素。地域元素是记录并承载着地域精神的符号体系和物质载体,是具有较高辨识度的符号和深刻隽永的价值系统,与城市形象密不可分,生动传神、意味深长,能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四知”精神传播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和寓意性的地域元素,蕴含丰富的本土情怀、集体智慧和地方风采。一方面,将相关寓意渗透并阐发开去,从多个侧面“传神达意”,传递独特的信息内涵。另一方面,开拓思路,推陈出新,通过语意转化、叙事拼接等方式打造共通意象,从而塑造宁波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和精神品格。

(二)借助媒介融合提升传播影响力

媒介融合是大众传播发展的新趋势,是指多种媒介形态或要素的融合汇聚模式。城市精神传播要紧跟媒介融合新趋势,充分利用新旧媒介的互补优势,展开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嵌入日常生活回应受众需求,加快传播速度,提升传播影响力。一是灵活运用新媒介。宣传部门要主动利用“三微一端”,如本土化综合性客户端“甬派”、民生e点通城市服务多功能平台、“点看宁波”App、“在宁波”新闻客户端等,设置城市精神特色版块,每期推出系列主题、专栏文章和互动环节,邀请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参与讨论,发表观点。二是创新内容表达。“四知”精神传播要把握受众心理,主动适应受众个性化、碎片化、交互式的阅读需求,改变单向传播方式,重新组织传播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制作精彩短小的细分内容,兼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同时融入动漫、虚拟现实、超文本标记、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增强表现力。采用微观叙事视角,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城市议题,征集普通市民的直播视频或自拍图片,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和城市故事,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利用多元途径扩大传播辐射力

人类历史一直以来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迁徙、外交、宗教、教育和贸易,现代社会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途径日益丰富,城市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其传播可综合利用主题活动、文化产业、文化旅游、艺术交流等多样化途径,扩大辐射力和覆盖面。一是精心打造活动品牌。举办“东亚文化之都”、阳明文化周、世界“宁波帮”大会、中华慈孝文化节、藏书文化节、中国开渔节、海丝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整合资源,突出亮点,获得持续集中的社会关注,提升广大受众对城市精神的认知度、接受度和记忆度。二是激发文创产业活力。发挥集聚优势,培养文创人才,加强内容创意和产品设计,提升产业附加值,制作研发融入“四知”元素的地方特色文创产品。重点培育动漫网游、微电影、数字阅读、移动视听等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挖掘“四知”精神背后的故事,结合现代理念和时尚元素,创作地方题材、品质优良的文化精品。三是丰富文化旅游体验,突出地域风貌、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如参观王守仁故居、全祖望故居、白云庄等名人故居和天一阁、五桂楼、庆安会馆、黄宗羲墓、节孝祠等历史遗迹,走访虞氏旧宅建筑群、郑氏十七房、大方岳第等文化景点和余姚冯梁村、江北慈城、阳明古镇、走马塘村等古镇古村落,同时组织各类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四是全面展开艺术交流。或扶持个人或者团体进行文艺表演,如本土原创剧目《听·见阳明》《听·见苍水》参加国内外艺术节活动;或资助文博机构举办文物展览,如天一阁可依托珍贵典籍资源定期召开学术研讨和文献展览。

参考文献:

[1]张伶俐.城市精神的哲学思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0-86.

[2]陈燕霞.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下城市精神培育路径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4):90-95.

[3]陈玉聃.论文化软权力的边界[J].现代国际关系,2006(1):57-63.

[4]刘恒武.宁波古代对外交流 以历史文化遗存为中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前言.

[5]胡靖,胡加加.溯源与考辨:媒介融合的多维视角和研究路向[J].中国出版,2019(12):14-18.

[6]陈晓莹.文化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37.

本文系2021年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课题项目“宁波‘四知’精神的传播手段创新与策略研究”(编号JD5-ZD6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