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文化繁荣 首页 >

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探析

作者:沈 芬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62   发布日期:2022-3-28

摘  要  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之源,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对发展地方文化,打造城市地域特色,形成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杭州传统文化挖掘和文化软实力发展之间的堵点,并从顶层设计、地域资源、载体建设、人才动能等方面,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  杭州;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杭州文化软实力建设成效显著。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成为拥有三大世界遗产的城市;“讲文物故事”系列宣传活动被国家文物局定义为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与传播的“杭州模式”;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有力,“杭州刺绣”等24个非遗项目入选首批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居全省第一;文旅融合态势良好,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并成为中国唯一连续十一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榜单的省会城市。

成果硕硕的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仍较为突出。据笔者向杭州13个县(市、区)300位市民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生产中的同质化倾向、传承载体消减、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不均衡

当前,杭州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方面,如金石篆刻、越剧等非遗,以及园林与历史街区等旅游景区,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都在逐年提升。但也要看到,一些非遗传承还处于“原生态”阶段,对非遗利用以及某些老字号品牌的培育还不够。不少老字号企业具有非遗等优势,却因产品、服务偏于传统未能实现及时转型,如潘永泰棉花铺等;还有一些传统文化资源未能与时俱进,充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桐庐剪纸等。可见,部分非遗在杭州品牌强市战略实施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出现趋同倾向

趋同是当前杭州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再生产普遍面临的问题。首先,一些城市规划中对城中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的拆改建,导致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发展与其他城市趋近雷同。譬如,杭州南宋御街和河坊街的改造,和苏州山塘街、南京夫子庙相比,地域特色不明显。其次,杭州非遗创意设计过程中,不少品牌产品在外观和包装上的设计趋同,缺乏一定的辨识度。从调查数据看,市民认为“同质化倾向”是杭州挖掘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问题,占比为24.4%。调研中一位剪纸非遗传承人提到,同质化问题在当今多个行业存在,剪纸领域较为凸显。如各地剪纸内容同质化,大多是节日庆典和儿女娶嫁等,展现杭州民俗民风的较少,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应巧妙地将地方元素叙事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文化资源再生产中存在传承载体消减现象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从调查数据看,部分受访者认为“传承载体消减”是杭州挖掘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占比为13.2%。笔者综合各方信息,杭州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消减的体现有:现代青少年群体偏好时长短、多图像、多影像的阅读方式,逐渐放弃传统的纸质书籍;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杭州相对偏远地区的一些文物古迹保存不善,日渐凋敝;经济发展促使大量青壮年农民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当地乡风民俗、手工技艺、民间文艺、地方方言等传承载体凸显人力不足、日渐式微的困境。譬如,作为地方绣种的杭绣曾有辉煌历史,但因缺乏创新呈现衰落态势,濒临失传。

(四)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的人才供给不足

从调查数据看,部分受访者认为“人才资源不足”是杭州挖掘传统、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占比为37.1%。步入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这一产业对人才具有高度的依赖性,这也是重视文创人才的根源。人才是创新的真正原动力,人才的缺失,必然导致创新动力不足。比如,在物理特效行业,人才缺口较大,杭州能够独当一面的特效师不多;在动漫创意产业,各行业培养的人才也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动漫特效设计不仅要求设计者有美术设计、数码3D、影视拍摄等知识,更要求富有创新想象的能力,但杭州现有人才储备还不能满足创意产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究其原因,其一,文创人才占比较少,综合性人才较为缺乏。有关数据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1‰,人才数量的悬殊可见一斑。从层次分布来看,这些从业人群大多处于创意制作较低的层次,在更富创意设计的领域,还欠缺大量的高级人才。其二,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杭州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人才引进是短时间内比较务实的措施,但从长远来看,杭州创意产业更应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意产业人才需求。

二、进一步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历史悠久的杭州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杭州要抓住G20、亚运会等重要历史节点,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和人文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并进行卓有成效的传承、利用和弘扬,这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形成特色文化都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多元传播主体

打造以政府为引导、新媒体为载体、民众自觉参与的交互式传播模式,积极宣传、打造杭州特色品牌,并利用2022年杭州亚运年的特殊机遇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杭州主管部门和相关品牌协会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相应传播载体,引导相关企业用好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传播平台,制造品牌传播的热点。其次,要引导民间团队力量,扩大传播广度。如在抖音短视频中,推动并实现“素人”和“草根”主播数量的稳步增长,使杭州品牌形象得到广泛宣传。第三,用好旅游类App,实现精准传播。在旅游类App上开设关于杭州旅游的栏目,鼓励来杭游客上传旅游体验的视频、图片和游记,形成口碑传播;以“将杭州带回家”为主题,由文旅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杭州品牌推荐会,打造特色产品品牌。

(二)重视地域元素,重塑杭州文化资源的独特性

1.推动地域元素融入动漫、影视等创意产业。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对城市或民族的重要性,如日本的动漫、美国的迪士尼等,在全球都收获了大批的粉丝,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现象。如今,国产动漫中也有出类拔萃者,如电影《白蛇缘起》和《青蛇劫起》,其中的画面、人物设计,都蕴含杭州文化的影子。另外,一些影视作品也能成为城市形象的宣传方式,如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系列电影,让杭州西溪等地一时间成为“打卡地”。因此,在创意产业政府扶持中,要重视多元化的产业形式,不仅是动漫,电影电视作品、短视频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世人传播杭州历史文化。

2.重视非遗作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核心环节的重要作用。一要深度挖掘杭州非遗中的独特元素,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实现准确表意。要根据不同的非遗特色,寻找不同的设计表现形式。主体产品的IP形象应明确生动,并通过文创产品回归大众生活。如在家居软装方面,可以打造具有非遗符号的抱枕、摆件等;平面设计方面,可以印制特色IP的书签、手机壳等;在服装饰品方面,也可以添加非遗元素,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在这方面,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作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背后凝聚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精神,成功塑造了多个文化IP,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如漫画版、古代版、Q版等“唐小妹”IP形象已应用到口罩、月饼、盲盒等系列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二要采用传统融合现代的包装设计。包装的设计可以选取杭州非遗最典型的文化元素,以达到相应的效果。如良渚博物院品牌包装就是利用良渚文化的神徽图形,不仅整体识别度高,也点亮了杭州特色文化。

3.加强与居民休闲活动密切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要依托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彰显城市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如在南宋御街、河坊街等历史文化名街,可将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绣、王星记扇子等)实行集中展示和体验式营销,让游客亲身体验刺绣或者扇子制作工艺;在步行街的合适路段时段开展淳安睦剧等地方戏小型展演;适当控制和分流步行街餐饮店铺过多的现象,破解商业业态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项目给予一定扶持,使其在保本经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对现有的文化广场进一步开发利用,在环西湖一带已有广场、剧场的基础上,发挥文艺家协会和相关社团组织的作用,整合艺术学院、文联等资源,常态化举办一些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三)创新文化表达方式,高质量传播杭州传统文化

1.努力打造积极形象的“网红”,提升城市的传播度。前段时间丁真抖音视频在网上持续走红,四川地方相关部门积极跟进,使其所在的理塘旅游业大放异彩;“古风美食第一人”李子柒,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巧妙融合,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为传播传统文化做了很好的示范。对此,杭州也可积极借鉴。

2.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弘扬杭州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要以杭州文化为载体,创新表达方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对此,2021年河南卫视的频频出圈做了很好的示范。从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到端午奇妙游的《祈》《龙舟祭》,再到七夕奇妙游的《龙门金刚》,以及中秋奇妙游的《鹤归来兮》等节目,都将文化和舞蹈艺术以及刺绣、皮影、剪纸、泥塑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增强优秀文化的时尚表达,为观众进一步挖掘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值得杭州借鉴。同时,充分运用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原本晦涩难解的传统文化以生动可感知、触动人心的方式传递给民众,用直观的感受代替僵化的说教。

(四)大力引进、激励、培养创意产业人才

1.丰富人才类型,培养高端人才。目前,杭州不仅需要能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员,更需要能创造、敢创新的人才,且这类人才更需具备跨专业属性。如动漫行业人才,不仅要有强大的美术创作功底,还需要深入了解二次元文化,从而才能创作出符合特定受众人群的作品。在动漫产业发展中,要深入学习杭州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广泛运用在动漫作品中,让杭州创造出的动漫,有商业市场的同时也有文化传播的效果。

2.建立激励政策,引进留住人才。为推动杭州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政府牵头,给予这部分特定人才充足的利好政策,使其愿意主动流入。对于引进的人才,要建立激励政策,不仅要有人才所在企业的合理奖励,政府更应该联合企业制定合适的人才评级程序。对高级人才给予证书认证并提供更广的平台发挥才能,实现创意产业的高质发展;对评级较低的人才,签订合作协议,给予免费培训和教育补助,为创意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后备力量。

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大力推进市校合作战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杭州创意人才培养、引进创造条件。其次,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去高校开设创意人员培训班,推动大二大三学生去创意产业园实习,支持创意产业学习者跨行学习,形成从低到高不同阶段的学习进程。再次,继续实施杭州“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成立艺术委员会专家库,每年在“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专项资金中划拨一定经费,对杭州籍、杭州履历或与杭州具有深厚渊源的青年艺术家作品进行评价、收藏与推广,培养一批具有“杭派风格”或打上杭州烙印的青年艺术家。

参考文献:

[1]高福进.传统文化之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3).

[2]周忠新,王艳文.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研究[J].文化学刊,2020(10).

[3]马欢.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阻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0).

[4]张淑芳.长三角城市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J].三江论坛,2020(8).

[5]张萌,陈欢.从“李子柒”现象看文化自信[J].科技传播,2020(6).

[6]李智伟.牧野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3).

[7]张晓璐.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的对策[J].知识经济,2020(14).

[8]刘镇,潘泽云.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软实力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经济论坛,2020(12).

(作者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