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本刊特稿 首页 >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研究

作者:郭 岚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97   发布日期:2022-2-24

摘  要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点发展战略,而数字乡村建设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继出台,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数字乡村是以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创新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实现乡村生产数据化、治理数据化和生活数据化,加速构建农村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关键词  数字乡村;数字农业;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明确提出,要顺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趋势,提高乡村发展的数字化、科技化,改变乡村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效率,使乡村发展乘上技术高速发展的快车。次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数字乡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推动建立数字乡村指明了发展方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

乡村振兴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适合本地区乡村振兴的方案,分阶段落实,保证乡村振兴的要素投入,在乡村普遍建设物流网络、通信设施等数字基础设施,并通过提供政策优惠等吸引科技企业、农业融资担保企业加入到乡村振兴中,搭建数字培训平台,结合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需求,为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其应用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能力。

数字乡村可以定义为,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高科技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并将这些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等方方面面,改变乡村的发展模式、生产条件,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数字乡村能够提高乡村的科技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农民了解农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搭建平台,推动农村生产生活向现代化转型。数字乡村主要是依靠高技术资本和高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乡村振兴产生持续广泛的影响。

    数字乡村将数字技术成果应用在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两大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改变了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科技含量;农村生活方面的数字化,主要包括依靠数字化改变乡村治理的方式,为乡村生活提供便利,建设更加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乡村。

二、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一)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提在于振兴乡村产业。产业发展是提高生产效率、保持乡村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数字乡村的实施路径,就是运用科技手段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将信息化的理念运用到乡村旅游、生产、社会治理中,利用信息工具推动农业发展朝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转变,而且还能够结合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形成新产业和新业态,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二)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突破了技术瓶颈,促进了5G、云技术、大数据等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的高度互融,深刻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利用数字技术也加快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减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使信息、人员、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现代社会,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信息获取、资源交换的影响更加深远,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极大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城镇化等各项政策的落实。

(三)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利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脱贫攻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予以分析,明晰数字背后所反映的“三农”发展现状,明确乡村振兴的方向和路径,可提升农业发展、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领域

(一)数字生产——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成为重要的战略要素。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各环节全程跟踪。如农业设施可以实时检测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微量元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提高土壤肥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打造新的农业发展业态。农业新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将数字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流通、制造各环节中,打造绿色无污染、环保生态的农业产业,它通过数字技术改变农业经济发展形式,使其更加智能化。农村新模式是指对农业产业链条上各环节重新组合,使技术、人员、资金的要素充分融合,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如将种植业与网上销售渠道结合、形成“种植+电子商务”模式等。

(二)数字生态——绿色低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可实现乡村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双向提升,通过数字技术提高乡村环境发展质量。具体体现在自然环境、文明素养、社会治理三个层面。就人文生态环境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改变人们的沟通联系方式,数字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使人与人之间实现线上云交流,增进了个体间的联系和互动,在不同群体间建立密切联系,提高信息共享、互助协作的能力;就自然环境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开发之间建立平衡,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变传统乡村的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就社会治理而言,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改变了乡村社会结构,建立了乡村生产生活的秩序规范,使乡村振兴更加合理有序。

(三)数字生活——构建智能化、个性化乡村服务

数字乡村建设可以依靠数字经济,对人员、资金、土地、基础设施等生产元素重组,扩大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是应用数字经济的前提。相关部门积极搭建5G通信、物联网等服务设施,着力在沟通交流、生产监测等方面打造智能化、现代化的服务模式,以满足农民对高效便捷、多元化生产生活的需求。数字经济可以实现资源上网,为农民提供海量的图书资源和课程资源,使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充电”。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可根据农民个性化的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数字经济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农民提供了切实的民生保障。

(四)数字治理——赋能乡村治理能力

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使农村治理更加便捷和高效,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村民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平台与村干部及时沟通,展开互动交流,使基层治理更加民主。村级干部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平台与乡镇、农业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沟通,改变以往由于信息闭塞等造成的乡镇及上级部门难以全面掌握农村治理现实的状况,可精准了解农民诉求,及时解决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诸如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保障农民利益。数字技术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展现自身资源优势、提高农副产品销量的平台。农民可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经营农副产品,各大互联网企业也可以为农户提供平台支持。

四、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数字鸿沟难以消除

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数字环境的建设,需要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有一支技术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和巨额的资金投入,而城市在这些资源的获取上具有绝对优势,信息使用效率更高,因此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成为了数字技术应用与孵化创新的主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的《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城镇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转换率为84.1%,而同时期,农村的转化率低于20%。2020年,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网络的覆盖率接近56%。但随着农村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应用互联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并没有同步得到提升,网络接受信息和参与管理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农业数字化转型困难

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产业链各环节,其推动过程面临着资源不足、农户利用数字技术的意愿和能力差的问题。此外,由于农业投资的回报率不高,企业支持农业发展的意愿不足。2020年末,我国职业农民数量超过2,000万人,但与5.6亿农民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了农业的生产观念,因此必须高度关注数字技术给农户利益造成的影响,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主要依靠线下的批发销售网络,限制了信息交流和流通区域。线上流通平台,则存在销售方式、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三)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基层政府缺乏数字乡村建设能力。数字乡村在乡村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的应用过程中过度依赖行政力量。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不足,难以满足数字乡村发展中对多元参与主体的要求,使得数字乡村建设成果难以惠及广大农户。建设数字乡村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基层政府难以负担数字平台搭建和维护所需而动力不足。基层政府和涉农部门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标准、使用权限的界定不清晰,使乡村数字经济建设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源。另外,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和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也容易导致数据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泄露,为数字乡村治理埋下安全隐患。

五、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

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发展乡村经济所需要的通讯网络、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提高乡村电力水网、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和智能化,为人员交流、信息服务提供便捷的公共信息网络,打破城乡间的信息壁垒,搭建城乡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使人员数据信息等各项要素资源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减小城乡数字化发展差距。

(二)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提高乡村振兴中信息化建设水平。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通过出台政策、财政补助、减免税收等扶持方式,吸引科技企业、融资机构、涉农企业参与到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工作中,提高产学研转化率。设计研发出适用性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农业生产加工设备,提高合作社、农户、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科技设备的能力。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素养。政府部门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生产知识普及、农业技术指导等服务,以帮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观念,提高农户、种养大户的数字素养。

(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提升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相关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与广泛性。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能够提高乡村数字经济建设的全面性,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宽带和移动网络的建设普及,将有利于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并发挥在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等方面的优势。要加快政务平台、官方账号内容更新进度,丰富服务内容,优化界面设置,简化参与流程,为有数字乡村建设参与意愿的农户提供便捷平台。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20)[M].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2]郭顺义等.数字乡村:数字经济时代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范式[M].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3]吴晓曦.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10).

[4]沈费伟等.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5]王胜等.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

[6]李燕.中国数字乡村的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J].探求,2021(2).

本文系上海社科基金项目“增强上海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研究”(编号2019BJB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