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人口结构变化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杨晋超 李凌云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24   发布日期:2022-2-24

摘  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11月1日普查时点,无锡市常住人口达到746.21万人,人口结构中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地区间人口增减出现分化。本文根据最新人口数据,结合高质量考核、全年发展计划、“十四五”规划目标等重点任务,精选重点指标分析无锡人口变化特征,并提出优化人口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结构;社会发展;影响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口结构作为人口问题的重要方面,其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适度的人口数量以及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十年来无锡人口变化特征

(一)人口增量连续两个十年超百万但相比同梯队城市不足

2020年11月1日零时,无锡常住人口达到746.21万人,比“六人普”增加108.77万人,10年年均增长1.59%,增长幅度是全国大陆人口年均增长率的3倍,是全省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2.12倍。两个十年,无锡常住人口净增长分别达到119.44万人、108.77万人,增长幅度仅次于苏州和南京,且差距缩小。从占全国全省比重看,无锡以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五点三的人口创造了1.22%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占江苏省的8.81%,比“六人普”提高0.71个百分点。从1.2万亿城市梯队看,郑州、长沙人口增加较多,增量超300万人,宁波、青岛、无锡增量在100-200万人之间。无锡增量五市最低,列万亿城市第20位。

(二)人口自然构成中劳动力资源充足但老龄化程度加剧

人口自然结构主要包括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主要关注男女比例,涉及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年龄结构主要关注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老年人口数量、人口抚养比等,涉及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红利的影响。

从性别结构看,无锡总人口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高位,近年出生人口比例均衡。总人口性别比为106.52,比“六人普”下降1.24个点,高于全省3.37个点,高于全国1.45个点。在全省仅低于苏州(109.29),高居第2位。主要因为以建筑工地、工厂宿舍、学校为主体的集体户性别比有上升,达到179.6。3岁以下人口中,性别比为1.078,男女出生人口数近年来基本持平。

从年龄结构看,无锡劳动力总量保持充足,老年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抚养比维持低位。全市15-59岁成年人口达到502.12万人,比“六人普”增加24.0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67.29%)列全省第3位。人口抚养比38.1%,列全省第11位,处于较低水平。短期看经济社会发展还具备一定人口红利。长期看,全市老年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7.3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75%,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4.65%,两项比重均为国际认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的2倍左右。10年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增长4.6%,明显快于全市常住人口1.59%的平均增速,同时也快于2000-2010年4.09%的老年人口平均增速。与全国情况相同,无锡人口抚养比的下降趋势在过去十年也发生逆转,从2010年的24.7%升至38.1%。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主要得益于0-14岁人口增加相对较少而维持着的低水平人口抚养比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将逐步减少。

(三)人口地域构成中城镇化率提高但地区间人口增减分化

人口地域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行政、自然与经济区域分布、城乡分布等。主要关注的有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户分离情况等。

从板块增减和人口密度来看,江阴、宜兴维持百万规模,锡山、惠山、新吴、经开成为人口增加的主力军。梁溪人口增量最少但人口密度最大。2020年11月1日普查时点,江阴、宜兴常住人口分别为177.95万人、128.58万人,合计占全市的41.1%,比“六人普”下降3.3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宜兴人口增量相对较少。市区中,锡山、惠山、新吴、经开人口规模全部跃过2个台阶,分别达到88.24万人、89.37万人、72.02万人、32.21万人,其中锡山、惠山增量超过20万人。中心城区梁溪区人口密集、增量最小,常住人口98.55万人,人口密度12783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唯一一个人口密度过万的板块,人口密度是全市平均水平的8.5倍。

从城乡结构和人户分离情况来看,无锡城镇化率大幅提高、人户分离趋于增多频繁。2020年无锡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82.79%,较2010年提升12.4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9个、9.35个百分点。8个板块中梁溪、经开城镇化率为100%(经开区后来在行政区划上取消了农村建制);滨湖区升至92.65%;新吴、锡山超过80%,其中锡山提升幅度最大,较2010年提升23.2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的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户籍观念的淡薄,户籍在原住房、搬迁新居后户籍未迁的情况大有存在,加之外来人口的迅速增加,人户分离趋于增多频繁。“七人普”无锡人户一致人口比重为53.48%,比“六人普”下降7.26个百分点,离开户口所在地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比重为46.12%,比“六人普”提高7.3个百分点。

(四)人口社会构成中受教育程度提升但家庭户规模下降

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家庭类型、婚姻状况、民族构成、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等,其中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素质息息相关,关乎“人口质量红利”。

从家庭户规模来看,“七人普”数据显示,无锡家庭户户均人口为2.56人,比“六人普”减少0.23人,呈持续下降态势。家庭户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生育率下降使得家庭子女数量减少、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加和人口流动活跃带来的空巢老人增加、家庭结构变动等。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无锡明显好于全省和全国,位居前列。无锡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4年,高于全国0.83年、高于全省0.53年,在全省13个市中,仅低于南京(11.76年),超过苏州(10.67年),升至全省第2位。全市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长最快,从“六人普”的82.10万人增加到163.17万人,年均增长7.1%,占总人口比重(21.87%),较“六人普”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从相关指标来看,无锡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为21867人,是全国的1.41倍、全省的1.17倍;每10万人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数为16888人,是全国的1.12倍、全省的1.04倍,受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全省、全国。

二、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总量增加为公共服务供给带来压力

2011-2020年,无锡人口净流入保持在200万人以上,人口的持续流入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石,但同时也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带来压力。据《2020年全省各设区市基本公共服务监测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无锡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国民体质合格率、千人食品抽检率等均低于市目标值。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9.9%降至97.3%;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上年的25.5%降至21.9%;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36人,处全省末位,低于盐城、南京、镇江18人以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虽居省内前列,但相比北京等一线城市仍有不足。

(二)年龄结构变化为经济建设中的劳动者供给带来压力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多使“老龄化”加剧,这将带来劳动力减少、储蓄率下降、养老金压力增大、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照护困境等。如今,无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4.65%,以国际标准来看,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抚养比达到20.2%,超过少儿抚养比。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以及子女经济价值下降而抚养成本增加、养儿防老的需要弱化且子女独立性增强等使得年轻人的结婚和生育意愿降低,“少子化”现象出现。2020年全市晚婚率80.24%,其中梁溪、锡山晚婚率超过90%;独生子女率为65.11%,其中宜兴、梁溪、滨湖独生子女率超过70%。如今,无锡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7.29%,其充足优势主要得益于十年前的人口存量和近年的人才招引,但比“六人普”下降7.71个百分点,其下降趋势对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三)人口结构变化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带来压力

当前,无锡市人口抚养比38.1%,与“六人普”相比上升13.5个百分点,且距离上海(35.3%)、杭州(32.8%)、深圳(22.4%)等先进城市有差距。抚养比的上升意味着全社会用来抚养的压力增加,GDP 构成中消费率上升、储蓄率降低,投资高速减少,进而降低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阻碍经济常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多代同堂的家庭规模正在瓦解,家庭规模结构日趋小型化和核心化,人户分离趋于增多频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现实迫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从传统社会的家庭责任演变成当代社会的重大风险,对康养产业的发展发起了新的挑战。此外,男女、老幼、受教育水平不同,使得人们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人口自然构成、社会构成中的变化将影响消费市场结构,进而影响生产结构。加上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将迫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劳动力数量增长经济,转向依靠劳动力质量增长经济,促使从劳动力制造迈向高技术制造,从劳动力服务迈向现代化服务。

三、优化无锡人口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促生育、优教育,促进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

一方面,全面摸排全市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顾虑困境、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水平、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等,汲取其他城市如攀枝花发放育儿补贴金,为满足条件的产妇提供住院分娩免费服务,将符合医保报销外的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等先行探索经验,为无锡市后续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奠定基础,以针对性地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稳步做好幼儿园、中小学校新建工作,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做好名优高校引进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制定更加科学精准的人才政策体系、更加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加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使人才培养得出、引进得来、长留得下,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调结构、优产业,促进产业发展与人口新形势相匹配

一方面,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及之后的人口老龄化高原,针对老年人消费需求普遍呈现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等特征,加快制定“十四五”老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与老年人群相关的日常消费、家政服务、健康服务、旅游娱乐、教育服务等银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深入推进产业强市,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新产业加快发展、新业态加速崛起、新动能加快积蓄。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攻坚攀登计划,聚力攻克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破解劳动力数量下降难题。

(三)补短板、保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再提升

一方面,根据人口新形势,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医养结合延伸至社区,积极发展互联网+居家养老,让每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依;同时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保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与企业对育儿成本的分摊机制、财税金融税收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等,加快填补0-3岁婴幼儿公共服务空白,做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另一方面,面对全省第3的人口增量压力,全面梳理无锡市基本公共服务监测体系中的短板指标,尤其是未完成时序进度的指标,以及满意度调查中群众诉求较多、与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民生关键性领域相关的指标,深入基层走访调查,挖掘推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群策群力精准定位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效统筹指标纾困解难的调整部署,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本文系2021年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精品课题“人口结构变化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编号WXSK21-B-26)的阶段性成果。

(杨晋超 无锡市统计局副局长;李凌云 无锡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