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9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初探

作者:刘 敏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10   发布日期:2021-12-2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新征程新使命赋予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工作格局中,“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自身显著特征和特殊重要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中所讲的“基层”,从组织层级看,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从工作对象看,既涉及到基层党员干部,也涉及到普通群众,还涉及到大量流动人员;从工作内容来看,涉及到理论武装、宣讲宣教、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和管理,等等。如果把宏观层面意识形态工作比作“顶梁柱”,那么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奠基石”。“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取向能否转化为群众的自觉价值认同,直接关系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能否在基层得到真正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为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基层意识形态领域基本面持续向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基层干部群众的“四个自信”更加坚实牢固。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特别是大国间激烈竞争引发的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呈现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新特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在重视程度上,存在“上热下冷”和“效果递减”现象;在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中还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现象;在组织化程度上,由于社会流动加快形成的“无组织化”群体,进一步增加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在方式方法上,部分基层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简单生硬”的情况;在工作领域上,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网络成为思想意识的“汇集地”“最大变量”的认识不到位,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能力还存在“跟不上、不适应、不得力”的情况;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方面,还存在“脱节”现象,尚未形成责任“闭环”,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正面临全新的时代背景、全新的机遇挑战、全新的任务要求,迫切要求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大勇气探索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取得新成效。本文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1. 坚定主心骨,抓牢“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动的指导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突出把推动新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作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和长期的政治任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载体和阵地,引导干部群众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真正把新思想作为“主心骨”和“定盘星”,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对这一思想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充分彰显新思想的强大引领力和感召力。坚持以新思想为尺度,评判是非曲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增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主导权。

2. 画好“同心圆”,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就是做群众工作。只有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中厚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群众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导向,把满足群众期盼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聚焦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展现群众路线的实践价值,引领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新风正气,展现时代担当。积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加强对网上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及时澄清模糊认识,化解怨气怨言,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看待“发展中的阵痛”“成长中的烦恼”“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必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合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和“四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着力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成为惠及基层百姓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3.适应新形势,对着问题搞创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基层意识形态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的要求,根据基层群众结构的变化,结合理念、手段、主体等各种创新要素,形成以基层党员干部创新为引领、基层群众主体创新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引领的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格局。针对社会转型时期人口流动性大、意识形态工作容易出现“空白点”和“盲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基层意识形态“网格化”服务模式,把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和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融合推进,使之体现到基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可以考虑将各村(社区)按照人口居住集中度、文化关联度和群众意愿等标准划分成为若干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以上志愿者性质的网格服务员,使网格成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基础层级,形成县(市)、镇(区)、村(社区)、网格四级意识形态服务网络,把基层所有人口均纳入服务范畴,实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全覆盖”“无死角”,进而提高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针对基层意识形态阵地存在的“失管”“失效”等现象,采取强有力措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等原则,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等“主阵地”作用,打通服务和教育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4. 构建新格局,压紧压实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上热下冷”“效应递减”的情况,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层层传导压力,级级明确责任,构建责任链条,严格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形成责任落实的“闭环”。在构建社会治理格局中必须统筹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的要求,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建强守牢基层意识形态阵地,同步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层意识形态治理格局。同时,深入挖掘单位体制的组织化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正向自组织功能。注意把握基层社会群体人员结构多样、迁徙流动加快的特征,健全基层社情民意收集、反映机制,增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力和影响力。按照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列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明确职责范围。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一失万无”的高度警觉和确保“万无一失”决心态度,加强意识形态风险排查评估及防范化解工作,做好预警、预判和预案,及时掌控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矛盾风险,防止风险演化升级,并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加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确保履职尽责。围绕“意识形态工作是什么,意识形态工作怎么抓”这个主题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专题培训,着重培养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担当精神,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干部人才队伍。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当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编号19MLD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思政部)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