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调查研究 首页 >

加快高新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对策思考

作者:朱中群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63   发布日期:2021-11-29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按照“六个一”(围绕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计划、建设一个专业园区、组建一家运营平台、设立一支发展基金、成立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专业化科技园区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高效益科技创新任务,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创新型企业引育和产业生态营造等工作,科技创新成效逐步显现。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以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共享设施和多元化创业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成为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首选之地。通过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高新区着力将各科技孵化园区打造成“筑巢引凤”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近期,无锡新吴区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工委在调研有关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园区提质增效的对策思考。

一、无锡高新科技园区提质增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累计建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家、市级5家;若按载体运营主体性质划分,其中有区级国资建设运营6家、街道建设运营6家、民营及其他建设运营10家。全区科技园区已建成孵化载体面积达25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企业近5000家;聚集3W创客无锡、中航联创等众创空间1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0家、市级2家;共有创业孵化面积超4万平方米,入驻项目超300个,其中培育了闲不闲、航征科技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创业企业。

近段时间以来,高新区科技园区面临产业创新高度提升、创新要素集聚度提高、企业规模研发能力提升等主要机遇,而当前外援式、平铺式发展模式挤压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新一轮高新化、城市化、内生化、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方面,缺少在园区成长起来的独角兽顶梁柱类创新型企业,在双向开放、跨境创新、国际化等方面,本土企业“走出去”跨境创新合作落后于外资外企投资项目的引进。

一是科技园区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部分园区产业集聚度低,产业集群、特色产业规模偏小,园区能够培育壮大的科技企业不多,园区缺少能起引领作用的核心领军企业、高成长独角兽类企业。专业化创新科技园区少,品牌优势不明显,孵化项目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

二是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园区孵化服务能力不足,市场化、盈利能力不高,依靠补贴度日,部分地区政策性资金手续繁琐。有企业反映部分园区存在多头交叉管理现象,搞“房东经济”,关注低端服务。

三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育不够。部分园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总体规模偏小、高端人才领军团队集聚度不高。园区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高校及大院大所少,产学研合作平台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依托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所建的研究院不多。

四是激励科技园区创新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金融与科技融合度不高,适合科技企业的产业基金、创新型金融、融资类产品相对较少,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力也不强,高成长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园区用地大多为科研用地,产业化土地规划预留及企业加速发展生产场地不多。

五是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不高。部分园区没有很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科技园区的知识创新、知识产权运营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在本土设立研发机构并有实质研发活动的外资外企少、外企创新技术溢出带动本地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

二、当前高新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当前,科技园区要坚持产业集群式发展、企业内生式成长、技术跨越式创新、机制创新式突破、要素国际化聚集等科学发展路径,加快形成自主创新型企业繁衍、成长的内生增长机制,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鼓励企业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国际水准创新企业云集的创新型园区;要坚持聚焦大院大所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聚焦自主创新、聚焦人才引育、聚焦特色产业、聚焦创新生态,把无锡高新区各科技园区打造成高科技产业创新高地、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为加速区域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创新产业集群

一是大力发挥科技园区集聚创新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在同一科技园区集聚,实现该产业集群内企业在信息、公共技术平台、市场和人才等高端要素上的资源共享,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成长。

二是加快优势新兴业态的培育。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巨大、能够引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产品为突破口,力求自主技术创新突破,抓好前沿产业发展,全面布局创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创新企业梯队,助推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推进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企业集群,加快形成科技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增强科技园区内生式发展力。加快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聚力高端项目,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深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功能

一是积极打造区域性中介服务集聚区。围绕高成长科技企业需求,出台科技中介扶持政策,重点引入产权交易所、知识产权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些涵盖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投融资、对外贸易、法律咨询等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其融资服务、技术咨询转让、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服务等功能。

二是加快构建一批发展共享平台。搭建公共研发、公共技术、公共测试等专业性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测试和实验平台等的建设,支持科技企业根据需求自建或联合建设实验室。加快整合园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和生产设备等资源,支持园区建设一批开放、有偿使用的共享服务平台。

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打通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各环节,打造一批创新资源配置优、协同创新能力强、开放服务水平高的重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建立研究院,加强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健全研发机构运行绩效评估奖励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开展合作攻关。

四是通过优势企业牵头建立产业联盟。围绕特色产业,着眼集群式发展,重点建设企业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特色产业联盟等,通过政策引导、资金促进、优化服务、完善配套等有力措施,增强产业联盟市场化能力,在健全产业协作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升园区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加快科技孵化体系建设,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扎实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建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社区,探索建立“创客+投资+孵化+人才”新型孵化模式,形成“综合型+专业化+特色化”多层次众创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一批专业平台型、综合服务型、投资促进型和创业辅导型的市场化特色众创空间。

二是加快建设一批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这类孵化器要求商业模式新、运行机制活、资源集聚度高,形成集研发、孵化、中试、加速一体化的孵化服务体系。瞄准创新标杆企业,开展精准产业链招商,把重大创新型科技项目招引、培育作为创新型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一批领军企业领办的孵化器。

三是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企业加速器。建设发展一批具有加速器功能的专业特色基地园区,加强加速器与孵化器成长型企业承接,提升产业加速服务内涵,构建企业加速成长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满足企业发展阶段性需求,采取定制创新服务等措施,推动本土企业加速成长,做大产业规模。

四是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围绕“雏鹰、瞪羚、独角兽、国际领军企业”链条,加速集聚资源,助力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引育体系,以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为重点,培育一大批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四)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人才资源集聚产业高地

一是聚力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聚焦紧缺人才,建立园区高层次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发挥领军人才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增强领军人才对高科技产业的推动力。完善优化适合领军人才成长、生活居住、工作选择、价值创造、信息沟通、知识交流等环境。

二是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着眼促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积极引进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在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的精英人才来科技园区创业,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及全球化经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具有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专利技术的高级人才。 

三是加强园区企业家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一批人才基地、实训基地,培养实战型企业家。设立园区创业者培训基金和奖励基金,对园区企业家提供各种创业支撑服务。通过实施高端定制化创业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懂专业技术、精通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企业家。

四是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构筑国际化、现代化、数字化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精通专业技术、金融资本、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级管理类、高端技术类人才,依托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载体,搭建适合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

(五)力促金融机构向园区聚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金融平台

一是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金融平台。建立覆盖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企业全成长周期的新型科技金融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推进科技信贷模式创新,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信贷机制,探索新型金融工具,探索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风险补助等方式,助力高成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完善创新资金链条,大力引进海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加快发展创业投资事业。支持园区行业龙头企业或产业联盟发起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种子基金和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加大对投资于初创期、种子期企业投资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导师制度,制定风险投资跟投补贴政策。

三是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探索信用融资、合同融资、项目融资、结构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建立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库,完善风险担保、准备金制度,建立多层次担保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保险与科技结合的综合创新试点,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促进科技型企业与资本市场全面对接。将上市辅导服务注入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科技企业上市提供绿色通道,解决高成长科技企业资金瓶颈。支持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发展,借力新三板、中小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与深交所、上交所等紧密合作,形成覆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加快形成上市公司集群。

(六)着力优化配套环境,打造适合企业生长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加快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研究出台创新型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进一步提升创新政策成效,制定一批能加速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完善产业、财政、土地、创新、环保等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增强可操作性、针对性,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提高兑现效率。

二是营造有利于高新企业及创新机构成长的环境。加快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壮大、高成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配套支撑政策,实施科技型高成长企业精准扶持,大力实施瞪羚企业扶持计划、独角兽企业引育计划,扶持一批具备前瞻性技术、国际化经营能力、市场化整合能力的高科技企业,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各类科技创新计划。

三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加强园区创新文化建设,对创新创业文化内涵挖掘、凝练和提升,推进有利于创新、创意和创业的文化建设,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园区创新文化,大力倡导勇于创新、勇于进取、不怕失败、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

四是推动园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经验,充分发挥先进科技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比学赶超创建活动,力争形成拥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品牌园区,引导支持优秀园区开展品牌输出、管理输出活动。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吴区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