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长三角发展论坛 首页 >

江南文化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价值

作者:方 宁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38   发布日期:2021-10-21

江南文化是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合力创造的、极具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站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审视,用好用足江南文化资源,加强江南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创新,深入开展江南文化研究,推进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南文化是凝聚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识的文化基础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通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文化标识、共有的精神家园,通过加快江南文化的创新研究与普及传播,建设共有的文化软环境,推进区域文化一体化建设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区域文化共同体,凝聚达成对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共识和追求,可以进一步助推破除壁垒、融合共生,构建和谐有序的区域发展环境。

一是从空间地域上看,江南地区在地理范围上与当今中国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长三角区域高度重合。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的不断变动,江南在空间形态上屡有变化,并在研究方面形成了不尽相同的学术观点,但古代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文化教育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江南地区始终是当今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并且伴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辐射力的增强,逐步改变了明清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格局。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江南已突破行政的边界,东靠大海,怀抱太湖,在长江下游形成包蕴沪苏浙皖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可以说,当下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域与长三角区域高度重合。

二是从区域融合上看,江南地区长期持续的经济文化交流互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区域融合的历史和现实基础。自古以来,悠久的共同发展历史孕育了江南地区山水相依、风俗相近、人文同辉的区域整体形象。历史记载中,也多有“吴越为邻,同俗并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等内容。东晋南朝时期,南京即以其文化艺术成就成为江南中心城市。南宋杭州成为都城,又引领一代江南风尚。至明清,徽商的足迹遍布江浙沪,推动了江南市镇发展。近代上海开埠之后不断发展成为江南中心,江浙皖的才人名士云集沪上,经济文化交融至为深厚。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度、紧密度、融合度不断提升,区域内人才流动频繁,文化交流密切,又为当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区域融合的现实基础。

三是从凝聚共识上看,江南文化为江南地区形塑了人文地理意义上的整体历史形象,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文化认同基础。文化是以自身内聚力维持身份认同、增强区域团结的思想基础和重要纽带,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长三角地区拥有共同认可的区域文化特质——江南文化,这种共同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区域联合发展的优势,也是凝聚发展共识的文化认同基础。江南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文化发展最为多元的重要区域之一。江南区域内的吴文化、越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等地方文化,各具历史脉息、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色,而江南文化也正是在这些地方文化交融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江南文化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它是泰伯奔吴带来中原文明与本地文明交融生成的。经过六朝唐宋的时代浸染,江南文化愈益变得精致温婉,至明清臻于鼎盛。近现代以来,包含吴越文化、皖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江南文化构成了长三角历史文脉的主体形态。

二、江南文化可以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历史上曾共同合力孕育创造了光彩夺目的江南文化这一最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质,当前又在奋力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亟需在更深层面协同推进江南文化的研究传播,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一是江南文化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联系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重任,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想文化资源。作为区域文化之一的江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多次文化中心的南移,不仅促进了江南文化本身的提升与发展,而且也在江南文化中存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精髓。深入梳理、研究江南文化既可以更好地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从江南文化的发展脉络中挖掘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二是江南文化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务实进取、崇文重商、融合创新”的精神特质,是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动力。例如,开放包容是江南文化的鲜明特征和精神品质。从泰伯奔吴到永嘉南渡,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传,南北文化、中西文明在江南深度融合,造就了江南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孕育了江南人包容吸纳的精神品质。江南文化的开放包容价值观,有助于社会团结并树立积极的地区形象,对于进一步汇集人才、机构、技术、资本、管理等高等级生产要素起到重要作用。再如,江南文化中蕴含着浓厚的重商守信传统,重原则、守规范,江南文化秉持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是持续优化长三角营商环境可资依托的厚重社会根基,这也是诸多“领头羊”和“独角兽”企业选择落户于长三角的重要原因。再比如,江南文化中追求精致优雅的精神,也有助于建立以精细化为目标的社会治理体系,注重细节、讲究风度的生活品位是落实落地精细化社会治理要求的重要文化习性。

三是江南文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具有提升区域文化素养、涵养区域人文品质的独特作用。文化具有涵育、形塑人文素养的功能,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江南人文传统积淀深厚,在此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务实进取、融会创先、精益求精等价值取向,既是中华文化思想精华的表现,也是江南地区人文品性的独特显现。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熔古铸今的江南文化,正以其基础性、内涵式的人文化育之力,在从经济到文化、物质到精神、自然到社会的又一次优化升华上,起到提供培育区域人文素养、涵化发展品质的独特作用。

三、江南文化对长三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现代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融合性、低资源消耗等特点,在推动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文化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持续深化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积极推动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将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带动长三角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将更好地激发区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将长三角真正建成国际知名、影响深远的文化城市群。

一是挖掘、开发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与时俱进地赋予江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将江南文化元素嵌入创意产业发展,持续拓展江南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化、彰显国际竞争力的主力军,而江南文化是推动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转变为产业资源、经济产品,是其在精神文化层面之外的价值拓展与深化。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长三角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强化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以江南文化为引领展开创新联动,把共同的文化优势转化成为共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是推动提升一体化发展创新能力、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举措。深化推进江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让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焕发当代价值,将成为当代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潜力。

二是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深入挖掘长三角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充分依托各地的优势文化产业,合力打造江南文化产业聚集带,形成区域江南文化品牌效应,助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江南文化为引领,推动长三角文化资源和优势产业的协同整合、联合开发、共同发展,合力打造形成区域共享的江南文化产业经济,既是江南文化新时代内涵的深化拓展,也是协同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切入点,对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江南是我国古村落遗存最多、文化基因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产业抓手。新时代,可进一步利用江南地区文化形态上的丰富性、体制机制上的互补性,支持长三角各区域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把江南文化资源转化成为高品质和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产品,进而协同推进区域间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体系的发展。同时在区域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江南古镇的开发发展及城镇建筑规划建设中,植入更新江南文化元素,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能。

三是以江南文化为基础和纽带,合力做好长三角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古往今来的岁月流光之中,保持无限生机活力的江南,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水乡古镇,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家园。长三角文旅融合的最佳连接点正是江南文化。近年来,国家文旅部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以便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当前,要在文化和旅游的产业服务融合方面发挥特色、取得实效,长三角必须抓住江南文化这个关键基础和纽带,突出江南文化元素,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催生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竞争力,共同推进长三角文旅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合作建设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携手策划建设江南文化文旅特色线路等,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