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9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庆百年华诞 创历史伟业 首页 >

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传承

作者:刘大禹 王子叶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68   发布日期:2021-10-21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真理,坚守信念”的精神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秉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理念,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在党成立时孕育,在领导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发展,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之形成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伴随党的创建而形成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灾难,压迫与反抗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奋起反抗,不断掀起救亡图存运动。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为主的农民阶级存在盲目的反抗精神而失败;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求富”,但其根本目标是维护封建统治,其理论与实践治标不治本;而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变革图强也曾风靡一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张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但囿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走向失败;以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革命高潮时戛然而止,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并不适合中国。

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的失败,一群具有坚定理想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应运而生。他们秉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报国之情,坚守救国救民理念,毅然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思潮的猛烈激荡,知识精英们为之一振。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Bolshevism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找到了革命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建党精神也因之生成,并贯穿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坚信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战斗最彻底的阶级。为此,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伊始,就深入工人群体,对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动员,不断强化阶级斗争意识,动员他们勇敢地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利。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注重工农联盟,最大限度动员各阶级各阶层参与革命之中。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为斗争而生,为斗争而发展,党从来不惧怕斗争,一直善于斗争,勇于斗争,斗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以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为革命宗旨,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1921年7月,嘉兴红船见证了中共早期领导人决心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决心与勇气,自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革命的力量一天天强大,党的革命精神一天天凝聚,通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与党的建设三大法宝,矢志不移地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1949年10月,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党初步实现了初心与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二、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之内涵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革命先辈彰显的精神风貌,是共产党人历经百年所凝结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建党精神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短短32字,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具有深刻内涵,凝聚着这个伟大的百年大党的智慧结晶,也为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赋予了新的使命。

一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武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与真理性。其科学性在于它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体系,其思想内涵与时俱进;其真理性在于它早已为实践所证明,能有效地指导革命与建设,并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坚守理想,就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努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党孜孜以求的理想。中共二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理想,那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今天,实现共产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理解为党奋斗的终极目标。人无信仰不立,国无信仰不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排除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二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践行初心,是回答中国共产党因何出发的问题,就是党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初心的根本在于“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个初心,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明确表示没有私利,它是为人民而生,“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担当使命,是回答中国共产党怎样行动的问题,就是在牢记初心的基础上,将服务人民的使命落在实处。建党之初,党深入工农群众,动员工农参加革命,在此后的北伐战争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得以势如破竹,横扫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围绕土地问题,实行减租减息,为农民争取政治与经济权益,探索解决社会不公的终极方案。抗日战争时期,党积极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并最终取得伟大的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无望后,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党继续发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在抗疫前线、抗洪前线和祖国边疆,为14亿中国人撑起一道道坚实的城墙。

三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在面临威胁与风险挑战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马克思教育我们,没有不流血的革命,“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中国共产党人深受此种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影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前仆后继洒下热血的党员干部不胜枚举,1945年党的七大统计时,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就达到了32万人。

在新时代,在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仍然秉承不惧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继续昂首奋进。譬如,2020年是我国全面战胜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180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如广西百色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将自己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如甘肃舟曲扶贫干部张小娟,殉职时年仅34岁。正是他们的身先士卒,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才使国家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镌刻进血液和灵魂的要求。中共一大纲领提出,加入本党队伍之前,要“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还“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首先,要求党员忠诚于党的领导、党的组织和党的事业。忠诚于党,是因为百年大党一直注重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高尚性,值得忠诚;同时,百年大党之所以能成功,也是与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的忠诚分不开的。其次,要求党员对人民的忠诚,忠诚于人民的嘱托,忠诚于人民的利益。只有党员干部心里装着的是人民,才能真正深入群众,践行承诺,为百姓排忧解难。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早期中共党员在建党活动中生成,在革命与建设中不断凝聚,在新时代赋予新的意义,最终发展成上述所言的32字真言,既具有历史感,也具有现实性;既是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三、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之价值传承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建党精神代代相传,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继续传承建党精神,积极呼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是继续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跟党走,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属性特质的认定,“共产党就是把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动无产阶级运动而成立的权威化组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百年大党辉煌历程凝聚的建党精神财富与经验总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更应该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每一位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应该坚定不移跟党走。

二是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需要已经从解决温饱问题提高到解决精神层面问题,对主要矛盾状况变化的判断,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传承。“先人民之忧而忧,后人民之乐而乐”,这是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宝贵精神,这是优秀的党性体现。党的成功,就在于始终坚持党性,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融合。“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的一切工作应以人民为中心,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还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蛋糕”做大后,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是始终培养忧患意识,顽强斗争,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以勇猛顽强的革命意志,威武不屈的革命品质,不断锤炼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坚毅品格,最终用鲜血筑起万里钢铁长城,赢得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国情,将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建党精神发扬光大,用智慧和汗水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时代,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飞跃,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进行更加艰巨的斗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应始终牢记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应“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总之,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建党精神已经融于党的血脉,成为党的精神力量之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保证。伟大建党精神是每个中华儿女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命题,是每个历史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的精神品格,是百年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当代,应继续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同时,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斗争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中赋予建党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