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乡村振兴 首页 >

乡村振兴中基层劳动模范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作者:徐志坚 宁致远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03   发布日期:2021-10-21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如何让乡村振兴,这是摆在全国上下的大问题。这个问题激发我们不断思考初心与使命的辩证关系,思考乡村前进的动力在哪里?我们把眼光聚焦在一位从1966年到2021年一直担任乡村带头人的劳动模范,考察他是如何带动老百姓前进的,他的思想工作方法秘诀在哪里?

全国劳模常德盛,1944年7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人。从1966年到2021年,常德盛在蒋巷村先后担任大队长、大队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在蒋巷村当领导的50多年中,他始终坚持“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观念,始终守护“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决心,千方百计带领蒋巷全村群众,把蒋巷建设成为了共同富裕、环境秀美、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农村典范,走好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强村富民路,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幸福乡村的宽广大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盛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责任,继续高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蒋巷精神,持续不断地把蒋巷村建设成为“城里人羡慕,本村人舒服,外国人信服”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2020年,全村经济总产值超过10亿元,蒋巷村民人均收入5.25万元,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10000元。这些奇迹产生的奥妙就蕴含在常德盛独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

一、让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常德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初心使命

在蒋巷村的村史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蒋巷村共获得全国文明村等中央省市荣誉100多个,荣誉标牌挂满了村史馆的两面墙。但这是一个从上世纪60年代前一直是血吸虫泛滥、十年九荒的穷乡僻壤发展到今天的全国文明村的。蒋巷村荣誉背后的艰苦历程可不是这么简单。

“‘让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正是我们常书记50多年不变的初心。”一位长期和常书记一起工作的干部这样说。

村穷,老百姓肯定不满意。蒋巷村原来是“小雨水汪汪,大雨成汪洋”的常熟最低洼圩区,绝大多数农户是泥墙草房,不少人家只能择高而居,更有人家破船为家。蒋巷村当年的穷苦状况,在一个时期内当地民谣是这样形容的:“蒋巷泽坞锅底塘,十年九涝一旱荒,泥垛墙头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常德盛分析的结论是,“村穷,根子在于地‘薄’”。当时的大会小会上常德盛反复强调的话是“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

常德盛鼓励他的队干部战友,“有句话叫改天换地,可我认为,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只要我们有愚公精神,一定能重新安排蒋巷山河,让全大队人过上好日子”“地一定要换”这些话为多年穷困的蒋巷人点燃了生活理想的希望。开始跟着干部砍杂草、平坟堆、挖深沟降渍、开河畅流,拉开了“换地”行动序幕。此后的岁月中,常德盛带领村民不懈“换地”,土地一直是常德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平台,初心都是在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平整垫高到追肥丰产,再到循环经济、有机农业、旅游农业,常德盛的土地情结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就从未改变过,终于经过艰苦努力为村民换来了幸福生活:家家户户住别墅,看病上学全免费。

二、 让党放心,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最重要,常德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组织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最重要。几十年的建设创新发展实践,常德盛悟出一个道理,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领导力量。听党话,跟党走,改革开放不回头,是常德盛最深切的体会,也是常常听到的他的口头禅。常德盛认为,不管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一定要十分强调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全面从严治党,时刻强调党组织的先进性,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这是常德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组织动力。

常德盛提出,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乡村的组织不是其他组织,是要打造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而且要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基层班子建设方面,蒋巷村在上世纪60年代成立党支部时只有6名党员。经过不断发展,到2005年成立村党委时,已经有党员106名,成立了4个党支部。

    在党建方面,常德盛作为蒋巷村党组织的领头雁,摸索出了一套党建工作法。结合村情抓党建是常德盛工作的重要特色。常德盛的工作法,总是着眼于农村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和群众一道坚定“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信念,顺应农民致富的诉求,在工作中还兼顾农村乡土风俗习惯。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都得贴近村情展开,这才具有生命力。常德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班子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建设方面,结合蒋巷自己的情况抓落实。如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行党员联系家庭全覆盖制度这一独创的党建工作法就很有特色。现在全村每名党员均有联系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名党员为其联系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蒋巷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和坚定理想信念常态化,进一步把提髙班子成员政治素质、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当作中心任务来抓。在发展经济、振兴乡村、富裕农民的工作实践中,将结合村情的党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所有党的工作都结合村情建章立制。几十年来蒋巷村党组织不断获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表彰。对这些独特的党建工作法,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赵乐际来村考察党建工作时髙度肯定,称蒋巷村的党建工作“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创新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表扬常德盛是“一位可尊敬”的优秀共产党员。

三、跟紧党中央政策,紧扣时代脉搏抓富民,常德盛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让大家想得通,干得开心,集体的事情集体干。当年,常德盛发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号召,鼓励大家,依靠农业科学方法,治水改土。到1978年,蒋巷村人均收入增加到了206元,1700多亩土地建成了吨粮田、丰产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工业建设是蒋巷人走向富裕之路的更为重要的抓手。

2000年,蒋巷村从邻村买下了600亩低洼地,扩大了生产规模。2005年,工业收入占蒋巷人均收入的78%,蒋巷村已经进入工业农业综合发展、以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整个蒋巷村洋溢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气象。

常德盛在这个时候敏锐发现,农村要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基层党组织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党组织是长远谋划、统筹推进的领路人。他号召农村党员干部不能只顾自己富,要明确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自己富不算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富才是真正富。共同富裕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不断强化的原则。

发展没有止境。新世纪的蒋巷村,在工业改制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勤劳的蒋巷人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农村怎么办、农业怎么办?经历了长时间的思考后,蒋巷村在常德盛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三次转型升级。依托蒋巷村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业基础,在工业收入的支持下转型走向了生态农业的道路,提出了“旅游旺家”的口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常德盛和村民们的新梦想。他找来了专家团队为蒋巷出谋划策,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宾馆、客栈、度假村、未成年人实践基地、农耕博物馆、知青馆、科普馆等逐步建设起来,村史展览馆、档案馆、书画馆、农民剧场、乡村影院也相继建立,还成立了常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蒋巷村不再是简单的农业生产村,而是一个旅游大景区,让游客来体验蒋巷人的农村生活。而常德盛则成为了蒋巷村最著名的导游和解说员。这种饱含价值和精神的工作方法,将常德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向了全国、乃至国外。

四、实干、苦干、巧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常德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智慧技巧

乡村的工作有自己的特色。常德盛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法。他带领核心成员,以党组织为依托,把群众当亲人,将造福百姓作为重要职责,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为民办好两件实事:提供致富岗位、提供生活保障。工作中不唯上,只唯实,苦干实干,还要巧干,这也是常德盛获得老百姓爱戴的根本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当年江南农村大兴“革命的双季稻”。但是常德盛发现,这种双季稻引入看似能让每茬庄稼的生产周期缩短,但是要耕种收割三次,成本大增,农民受苦,稻米质量还下降,还会引起土质退化,而年终算总账,粮食产量则与单季稻差不多。常德盛顶住压力,不动声色带领村民种植单季稻,发明了“稻田套种麦种”的免耕法。要知道,这在当时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为此他还辞去了乡党委委员职务。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坚持是经过反复比较的科学决策,正因为它符合农业生产规律,所以之前多年吃“返销粮”的蒋巷村居然成为苏州3000多个行政村中的交粮大王。实践面前,他提倡的“单季稻”“免耕法”迅速在江南大地推广,这就是他“巧干”的重要表现。

富民是常德盛的工作动力。让老百姓有工作,能力所能及干好每一项工作是常德盛的目的。在工作中,常德盛非常重视结合老百姓实际情况解决致富门道。“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副则副”“宜重则重”“宜轻则轻”,都是常德盛自己使用的辩证法,也是常德盛打破惯常一刀切的工作方法。他的思路是全村一盘棋统筹,给每个农民都有适合自己的活干,劳有所得。劳动问题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好做了。常德盛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运行机制后,蒋巷的劳动分工向多元化发展,各尽所能,建立起了按劳取酬、积极劳动的和谐机制。

五、富了口袋富脑袋,育文明乡风,做治理示范,常德盛思想政治工作法的价值归宿

常德盛带领全村人民走上了致富路,这个“富”,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常德盛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秘诀。

常德盛倡导的集体主义表现在全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一是要实现“住有宜居”。蒋巷村利用村里集体经济积累的财富,规划建设统一的别墅,起名“农民新村”,按照市场价格的半价提供给村民。蒋巷村配套建设了学校、农民剧场、商业街、休闲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设施,给村民提供空闲活动的场所,形成良好的生活空间。二是实现“老有所养”。蒋巷村60岁以上不再由村中统筹安排工作,老人按“老”取酬,发放生活补助。免费进入老年公寓生活,村里统一提供饮食。三是“学有奖励”。实行全村幼儿园全免费入园,中小学很早就已经实行“两免一补”,此外对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发放奖学金。村中学生考上大学,考取研究生、攻读博士或出国留学的,村中还给予“重奖”。四是“医有所补”。村中为村民提高农民合作医疗保险标准,村集体出资补助缴纳医保,每年组织全体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同样由村集体出钱。

如今,文明乡风展现出新时代的新气象。2019年,蒋巷村召开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动员大会,把示范村建设当成是时代主题。常德盛集思广益,编写了《新时代文明蒋巷人三字经》,制定了《蒋巷村新时代文明户创建标准》,号召动员全体村民对标找差,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各项工作。在2018年,蒋巷村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我为党旗增光辉”村籍党员联系家庭户制度,签订了《党员联系服务家庭共建协议》,发放了党员联系家庭户记录本。要求联系党员把村里各个阶段的发展思路及相关工作要求等传达给所联系的家庭,同时及时地把各家庭的意见、建议、要求及时反馈给村里,当好村党委、村委会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服务群众。常德盛在工作中着力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建设,下决心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通过新型农民让新时代的农村能持续稳定发展、文明发展。这样,农民生活才会更加长久幸福,农村的未来才会长治久安。

启示与思考

在常德盛身上,体现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基层带头人伟大的人格形象。中国传统高尚人格形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的人格形象在这种思想工作方法中完美结合。常德盛自担任村书记起,就定了自己“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的“三不规矩”。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感召着村民前进,在他的人格魅力示范下,全村形成了人人敬业乐业、个个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自农村一线,扎根基层组织,获得群众认可。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这一方法具有深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需要各级党组织反复思考内化、落实在自己的党建工作中,探索有基层自身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总体逻辑研究”(编号20ZDA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