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9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调查研究 首页 >

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的调研

作者:张钧月 吴可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72   发布日期:2021-10-21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情“点赞”青年一代。每每在防疫的关键时期,无数青年主动请战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人间大爱,而在其中不乏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中的很多人投身家乡建设,活跃在社区防疫一线,以青春之力报桑梓之情,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和作为。本课题组成员作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是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亲历者,在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本课题组实地走访了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无锡市锡山区锦旺社区等五家单位,并以高校学生志愿者、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为对象,通过问卷星等数据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3份,其中大学生问卷占97.63%,覆盖华东、华南、东北等十多个省市区。

1.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调查。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返乡后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愿意提供志愿服务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90%以上,而没有合适的报名渠道是返乡大学生群体没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最大阻碍,这一比例达到71.53%。其次是主观上“不想去”的占34.33%;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占32.43%;认为“与自己无关”的占比较少。

2.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调查。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中,有85.27%的志愿者是自己主动报名参与,47.65%的是由于社区带动而选择参与,26.65%的是因为有经济回报或者学校加分等利益驱使而参与志愿服务,29.78%的是受到了亲友鼓励而选择参与。

3.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程度调查。对“是否有机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与“是否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关系进行交叉分析,横轴自变量为“身边是否有机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纵轴因变量为“返乡期间是否为社区提供过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或融入基层治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身边有机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758人中,只有38%的被调查者真正融入了社区、提供了志愿服务;而在“身边没有机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295人中,还有12%的人利用其他渠道主动提供了志愿服务。

二、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校社联系少,志愿服务缺乏组织性、计划性和全面性。一是由于人数众多,学校无法系统地将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传递给社区,社区也无法与学校取得良好联系,在志愿服务的供求上存在矛盾。二是由于返乡大学生只能利用假期开展志愿服务,时间上存在短期性和碎片化,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导致志愿者无法更多更全面地参与志愿服务。三是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生源地较为分散,学校共青团组织既无法对学生提供集中的有组织性的引导,也缺乏与各地社区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和长期合作,导致志愿服务只能更多地依赖学生的自主性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学生志愿者无法真正参与社区工作。四是由于校社之间缺乏良好沟通联系,无法确保志愿服务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一定程度上存在事前无宣传、事中缺保障、事后少激励,导致志愿者无法从志愿服务中获得良好体验。

2.返乡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志愿服务动员效果不理想。一是在校大学生在返乡居住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往往属于寒暑假休假时间,总体处于放松休闲状态。若无强烈奉献和志愿服务意识,要么可能在主观上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要么可能在志愿服务中产生惰性和懈怠而难以长期坚持下去。二是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公益性活动,无法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根本没有经济效益,相对在校大学生参与教育辅导、暑期短工等其他项目来说,缺少一定的吸引力。三是青年大学生热情有余而对社会认知相对不足,如果缺少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鼓励引导和工作指导,就无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志愿服务就无法实现更为深入的教育、锻炼和启发意义。

3. 社区融入度低,志愿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多数学生的社区融入情况并不乐观,多数人持观望态度,处于被动状态,影响志愿服务的质效。

4.疫情形势不稳定社区人员有顾虑,志愿服务参与度受影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控制,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疫情时有反弹,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客观上需要更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助力打好疫情防控保卫战。但新型病毒的强大传播能力会导致社区居民对于外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存有更多顾虑,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拥有更高知识水平和更加理性的群体,会出于自身安全因素,选择不主动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之中。

三、提升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效能的建议

1. 发挥共青团引领作用,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志愿活动不仅依赖志愿者提供服务,更需要稳定良好的组织领导和动态多元的管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部署“青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时提出,“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着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的作用。”作为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媒体加强宣传,对返乡大学生开展教育和号召,宣传志愿服务思想,提升学生志愿服务认知,并提供线上指导,提高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能力。作为社区的党团组织,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吸引返乡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建立辖区学生志愿者信息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志愿服务动员,并提供合适的志愿服务岗位和具体的志愿服务指导。

2. 建立学社志愿服务对接平台,推动高校与基层社区有效联动。作为学校志愿服务组织者,需要搭建平台、优化设置、提升志愿服务管理能力,以适应日益提升的志愿服务要求,可以通过在线数据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健全学社志愿服务信息管理体系。作为社区工作者,需要积极了解大学生所在学校的志愿服务情况,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匹配岗位。建议可以整合建立学校与社区共同认可的志愿服务平台,例如可以通过“志愿汇”app等形式代替传统低效的点对点沟通方式,不仅能够做到对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信息采集,还能通过实时动态管理,实现对志愿服务信息的长期管控。

3. 社区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提升返乡大学生对基层社区的归属感和社区治理的参与度。社区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参与,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社会治理模式正在由政府单一主体所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转变。如今,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协同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常态”。因此,推进和深化社区教育,并与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和拓宽志愿服务渠道相结合,在社区教育中推进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深化社区教育,能够形成合力,培养更多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公民,能够将更多“观望旁观者”“搭便车者”转化为愿意为自身利益付出的“看门者”,将更多的“看门者”转化为为社区治理有所行动有所奉献的现代公民。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返乡大学生能够将自身价值认同与社区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

4.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志愿服务管理水平和志愿者服务能力。一是完善社区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建立适合社区自身实际的志愿者管理模式,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提升志愿服务管理专业化水平。二是规范志愿者招募和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对社区内返乡大学生进行动员和招募,并围绕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以及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应具备的精神、理念、方法等内容,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升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多方面入手,帮助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做好自我防护和心理关怀,为志愿者筑起坚实心理防护墙。四是结合社区文化建设,打造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品牌,培育特色志愿服务文化。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大学)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