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路径

作者:彭晓明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70   发布日期:2021-10-2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应围绕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不断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代感,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实效。

一、观念意识上: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高校来说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做好高校各项工作,关键前提在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确保党对高校正确领导、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凝聚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等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关定向的固本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呢?从1958年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再到十六大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内容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但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始终未变。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核心途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对高校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方针政策的领导。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性质、办学的方向和宗旨、培养途径和目标以及战略任务,以其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引领性,成为党对高校工作领导的基本纲领和根本遵循。要使这一方针在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打牢党的领导的思想政治基础,强化党的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从而确保高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铸魂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系统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能够奠定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很高要求和紧迫任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尤其要注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用中华民族创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澄清错误和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政治素养。

新时代,随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激荡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多样性和价值追求的功利性、实用性、利己性更加凸显,理想信念缺失低俗、价值观扭曲异化、道德迷失堕落等,对青年学生思想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国际舆论话语权和信息技术优势,加大了西化分化和政治观渗透力度,青年学生成为重点对象。思想政治问题的复杂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只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先进思想理论教育青年学生,加强全过程、全方位铸魂育人,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铸牢思想政治防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凝神聚气的激励工程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何决定着国家民族未来。新时代,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需要凝聚全国全党全社会精神力量,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对高校来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认同和思想认同,构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凝神聚气、强教兴校的激励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政治定力的根本路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筑牢思想政治基础,始终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战略定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凝聚精神力量的有效手段。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阶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及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代观、历史观、政治观、社会观、文化观,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理想和现实、个人和集体,从而激励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大业,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统一起来,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正能量。

二、内容方法上: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设计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生机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优化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系统性

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出现许多新变化,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若干新要求,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内容,同时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加强时事政治、思想品德、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国防知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教育。内容设计上,注重突出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现实性。既要坚持以教材为主导,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又不能拘泥固化、照本宣科;既要坚持理论性和知识性,注重科学真理和理论知识传播,又要强调政治性和思想性,坚持学理性和政治性的统一;既要坚持正确教育引导,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导,又要批驳错误思想观点;既要坚持学史明理增信强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正确引导,又要善于把握现实崇德力行务实。

(二)活化教育方法,增强多样性、灵活性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调枯燥、滞后乏力、创新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单向说教方法,会大大影响教育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这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根本指导原则。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在用好长期有效做法的同时,坚持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区分层次、因材施教,积极探索、运用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形式新方法,注重启发性、发散性、示范性、案例式、研讨式、交互式教育。综合运用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参观见学、知识竞赛、网络交流、文体宣传、典型示范、报告会、研讨会等方式,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理论与实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不断总结新经验新做法。

(三)创新教育手段,增强先进性、科学性

新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载体、模式、手段都发生了广泛深刻变化。应善于运用信息、网络、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传媒、手机微信等手段,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建立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网络讲堂、网络书库、网上学习园地,拓宽学习教育渠道,运用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手段增强其兴趣和积极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和感召力。

三、效果作用上:突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实践性的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目的,而是铸魂育人的手段和路径,教育效果和作用如何,应体现在对规律的把握和掌控上,体现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体现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增强上。

(一)把握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把握规律性是提高实效的首要前提,只有充分尊重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切实掌握教育对象思想状况、成长进步特点和共性表现,坚持共性与个性、专业课与思政课、课内与课外、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教育引导和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地制宜,不断增强针对性、感召力和实效性。 

(二)注重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也就是运用学习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因此,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以及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紧贴时代发展实际、教育使命任务、教育对象思想实际,围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知行统一,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强化社会实践的教育功效。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发挥好红色教育基地教育作用,通过经常性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参观考察、红色教育、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培育劳动观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切实把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内化为政治信仰和实际行动,自觉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三)增强实效性

一是政治与专业相结合。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全程全方位育人,也要重视相关专业课的育人教化功能,把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之相向而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要开展好第二课堂,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重视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学生,解决其思想困惑,做到以理服人。同时,要做好谈心谈话、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生活、学习、情感等实际问题,做到以情动人。四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课堂教育与经常性思想工作、教育与日常管理统一起来,寓教于管、管教结合、自律与他律结合,积极发挥学生团体作用,加强自我教育管理。五是守正与创新相结合。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要坚持和发扬,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同时,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新的方法手段。

(四)提升规范性

新时代,应当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领导、组织实施、评估激励、综合保障等制度机制,以制度化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化、规范化。一是统筹领导制度。高校党组织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明确领导职责,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组织保障等顶层设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老师队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二是组织实施制度。思想政治教学单位要根据教学计划和相关要求,科学组织好教学实施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查、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激励奖惩等具体制度机制。三是综合保障制度。切实做好经费投入、教材教具、场地设施、人力资源、教学科研等服务保障工作,合理确定经费投入预算,提供必要的场所、设备和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四是评估激励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要牢固树立制度必须遵守的观念,切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