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庆百年华诞 创历史伟业 首页 >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作者:徐玉生 张若雨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65   发布日期:2021-9-24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斗争和复兴历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滥觞,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榜样,构建起生生不息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深挖细掘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对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

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丰富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及持续诞生的一系列精神力量构成的谱系,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和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全人类指明了共产主义的发展愿景,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思维图谱、理论范式和方法论路径。“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功,在实践中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和科学。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提供了思想武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量的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包括诸多社会主义流派。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面对民族危亡,在芜杂的各种思想流派论争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曾试图建立类似“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但以失败告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华民族的出路。“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毛泽东语.新民学会资料[M].人民出版社,1980:23.)文中“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正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最终证明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2. 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建国的经验升华

1840年以来中国饱受着外来侵略者的摧残,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面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帝国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局面。“国破山河在”,人民就是江山,来自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了种种救亡图存的尝试。从农民阶级的三元里抗英、金田起义等,到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的武昌枪响,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投入救国救民的抗争,却始终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被蹂躏践踏的悲惨命运,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赶走了长期在中华大地上作威作福、颐指气使的外国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独立;在争取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被反动派无情撕毁后,用4年时间打赢了解放战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70多年社会主义的探索和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而今正走在“强起来”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再是“梦”。

纵观100年来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必然,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每一个发展时期的历史回响。

3.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成长印记

理论的选择离不开实践的探索,近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正确性的吸引下,学习、拥护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他们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废寝忘食以致满口墨汁品出“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时间,北京、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纷纷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诞生,她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开始主动承担起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1922年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制度不断完善、组织日臻成熟。1923年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事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残余的统治。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背叛革命,共产党人面对屠刀没有被摧毁,伟大的建党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人从绝境中奋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指明了革命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力地回答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虑,“四渡赤水”成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壮举,摈弃前嫌“促蒋抗日”完成民族独立大业,“三三制”“豌豆选举”使爱国华侨惊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珍宝岛保卫战打出了中华儿女的志气、骨气、底气,“自我革命”的品格启动改革开放的大幕。伟大建党精神薪火相传,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渐强起来、人民日益富起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御灾祸、外抗卡脖,炎黄子孙一扫百年阴霾,扬眉吐气。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正是百年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伟大建党精神载体和写照,伟大建党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无数次困难、不断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脚印。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追求的灵魂所在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给中国有识之士带来了全新的救亡图存的理论视角。“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471.)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是历史给予共产党先驱们的明灯。中国共产党始终用真理力量指引奋斗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心中有信仰,前进的步伐才有力量。“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发端于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之初,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与核心。

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毅前行的动力所在

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就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围绕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展现始终如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当下中国共产党立下的新旗帜、新目标,同样也承续着伟大建党精神所追求的使命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毅前行的强大动力。

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直面危难的品质所在

百年来在革命和斗争中无数的鲜血和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国泰民安、盛世繁华。1927年,秋收起义总指挥、中共党员卢德铭为掩护起义部队突围壮烈牺牲,年仅22岁。1931年,共产党人恽代英,被叛徒出卖,在南京被杀害,年仅36岁。1935年,长征后留守苏区的刘伯坚被捕,牺牲前在狱中写下给妻子的家书:“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在英勇就义的最后一刻依然想的是为革命奉献所有。1947年,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不怕牺牲,坚决不向敌人屈服,毛泽东在其牺牲后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些伟大先烈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满怀激情奔赴心中的真理和理想,造就了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质。汶川地震、河南暴雨中的抗震救灾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危难挺身而出、绝不后退、绝不屈服的精神品质,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发展与弘扬。

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血脉相传的根基所在

对党忠诚也是对人民忠诚,是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旨归。“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然秉持人民立场,践行党对人民的承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最终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初心和使命,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首位,让百姓由衷地产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百年辉煌的血脉根基。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1. 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精神信仰。中国共产党也在百年的伟大进程中,培养了无数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精神谱系。这一精神谱系凝聚了无数优秀的无产阶级、共产党人、爱国志士的精力、意志甚至牺牲。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立志带领人民走出民族危机,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百年的赓续奋斗,从“百废待兴”的烂摊子走向百业兴旺的新中国。从现实的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力量,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途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根源,以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夯实基础和实践发展为基本维度,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根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完整精神谱系。

2.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系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这不仅是基于科学性的理论体系,更是于百年斗争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升华。伟大建党精神既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性,又具备于斗争和发展过程中千锤百炼的实践性。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灵魂、动力、根基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蓬勃创新的重要基础。

3. 时代与未来的统一

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时代的变化和诸多未知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断深入的改革发展步伐伴生的种种现实问题,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增强精神力量,是现阶段亟待思考解决的课题。“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从困境走向发展,从失败走向胜利,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刮骨疗毒,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正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途中始终怀揣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直面困难毫不退缩,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建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怕风险不惧挑战,顽强而坚定地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前行,勇敢奔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灵魂所在、坚毅前行的动力所在、直面危难的品质所在、血脉相传的根基所在。深入探索伟大建党精神理论的、历史的、实践的生成背景,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感悟其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时代与未来的有机统一的时代价值,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加自觉地用坚定的真理理想守护自己的信念,用强大的使命感与担当坚守自己的初心,用革命先驱不怕牺牲的英勇品质激励自己的斗争意志,在现实的挑战和未来的考验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品格,不忘对党和人民忠诚不二的誓言,言行合一,为中国共产党延续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