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青年文化赋能夜市新经济的观察

作者:黄 琴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87   发布日期:2021-8-18

在我国,夜市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以来就已为人们所熟识和乐于参与的商品交换和社会交往模式,而“夜间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夜市经济已成为城市发展和都市经济活力的重要表征,也是城市海纳百川精神、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当社会提供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愿望就愈强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愈丰富,时下国内夜市新经济也凸显其文化需求的强劲优势特征。

2019年12月,夜经济入选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助力夜经济成为热词,且获得多项“新”之冠名,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就是青年力量。众所周知,青年人是新潮流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文化新动向的最早发现者,当青年人遇到夜经济,他们便用文化与夜经济紧紧拥抱来彰显时代活力。

一、我行我上:青年人在夜经济市集勇担主角

国家鼓励文化消费和接地气夜市经济的意见措施出台后,各地夜经济市集红火热闹,“夜使者”主力是青年人,他们的活力在夜经济市集得到释放。特别是经过较长时间疫情防控的“蛰伏”,在新一轮的夜经济市集中青年人又找到了久违的生活感、市场感和存在感。

夜经济市集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无门槛的平台,但也不能主观地把无门槛平台低估为“草根平台”,其优势恰恰在于无门槛的开放和多元的可能性。青年人对于精神、文化、旅游、娱乐、游戏、休闲、趣味、美学和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夜市新经济可以满足新时代青年上述内在的更高文化需求,青年人也可以在夜经济实践中拓展城市新的社会功能需求。如2020年6月19日,苏州姑苏区首届非遗直播购物节邀请具有活力的非遗新阶层人士“直播带货”,参与“云市集”的乔麦年画(桃花坞木刻新年画)、太湖窑(古法新陶艺)、衣锦夜行(古玉器残片重组新饰品)等文创产品制作人不仅是业界有名的青年人,同时也是新一代非遗文化产品的传承人,这些非遗新阶层人士及其产品,满满的“高大上”“云便利”,又亲切活泼又接地气。

夜经济市集中青年人是主场:不仅是市集的发起主人——摊位主人,还是夜经济市场消费的生力军。对于摊位主人的身份,他们既有创意活力,同时身兼线上和线下“双重身份”。新时代青年人主导的新兴夜经济模式不仅花样十足,同时也把社会发展中经济活力因子发挥到更多元的创新创意层面。夜经济摊主成为青年人“斜杠”内容中增加的新一重身份,逛夜市也成为青年人美好生活的新必选。

通过青年人的活力提升夜经济市集人气和地域文化活力,首先可以帮助青年人践行正确的发展观念。一方面是对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和行动完善,不断强化青年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发展中生态、环保、可持续等发展观念的深度践行,引正夜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可以适当填补地域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资源无法合理对接之间的“空缝”。通过夜经济市集可以带动一大批青年人才现身,在文化和夜经济相融合发展中凸显青年人才资源的优势力量,既可解决空巢青年有才无处施展的尴尬,又可解决相关领域因为人才政策种种限制而求才无门的尴尬。再者,可以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新创意能力,夜经济市集可以帮助他们在较宽松的文化发展空间和流变性的时间中,尽最大可能地展现青年人的创新思维、聪明才智和管理能力。

二、我有我文化:青年人给夜经济市集注入灵魂内涵

文化和夜经济之间互为动力和互为条件的密切关系,使两者相融合发展既成为必然,又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逻辑。(郑自立.文化与“夜经济”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20〈6〉:57-62.)国内外夜间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无不是以文化嵌入为导向,把文化作为夜间经济发展的内核,通过文化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倡导并推动多元的美好生活实践,而青年文化恰恰处在文化需求的潮头。如果说夜经济给青年吃货们提供了一个夜宵的大食堂或个性定制“小VIP”,那只是表象,最对青年人胃口的,是他们旺盛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是文化、心灵经济。夜经济直接拉动了各地消费,内里拼得则是一个地区的文化魅力。青年人主摊的夜经济产品饱含着文化气息,不论是琳琅满目的夜市产品还是脑洞大开的休闲创意主张,都承载着青年人对文化的热情和创造。青年人身上既有潜在的传统文化基因,又随时迸发出新的文化能量,他们更能营造文化氛围、创新文化载体、强调文化体验、用文化品质提升夜经济市集的灵魂内涵。以青年人主摊的文创、文旅产品夜市集顺应了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帮助青年人实现从新文化的发现者和推动者到新文化构建中坚力量的成长转变。

文化内涵支撑起夜经济的品质。青年把文化体验定位为夜经济的核心价值,所以面对夜经济中巨大的青年文化市场,必须更重视精神文化的消费。2020年4月,苏州市展开对夜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打造,推出夜经济品牌“姑苏八点半”,主打的“文旅推送”在夜市集上满足了青年人“到潮头看看”的渴望。其中,文创方面:产品热,如本地及各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审美气息强烈的DIY非遗手工制作;文旅方面,创意展演热,如文化内涵十足的观前夜经济市集的整体策划设计,不仅有万花筒式的抽屉展示姑苏特色文化和历史镜头,还有不间断的评弹、昆曲现场灯光表演秀,更有苏博文创产品等创意市集。这样的夜经济市集,不仅展示了青年人对非遗产品的创意制作能力,也是对非遗文化产品推广的绝好宣传,青年人的新意更在于,他们不单单在意出摊的少量个性化产品,更在意的是在夜经济市集中倡导新的文化主张和寻求新的文化聚合,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新时代文化的创生过程之中。

青年人把自己的创意付诸文创产品、文旅策划中,目的是让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一条触手可及的通道——可亲近、可体验、可购买,让文创、文旅产品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高冷”,不再是研究所里的“深奥”,不再是旅游时的“强行搭售”,不再是个人工作室里的“傲娇展品”,而是走入寻常生活中以实实在在的体验提高审美素质,让美好生活可生产可享受,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因此,夜经济市集的锻炼机会及实际历练,不仅有助于青年人传扬新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爱国立场。

三、青年赋能文化嵌入,助燃夜市新经济

夜经济市集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从姑苏的夜经济市集现状来看,在特别氛围营造的短暂热闹过后,夜经济市集不规律、流变性大、易受天气影响等不足开始凸显,能否借夜市集一席之地,把青年人的文化创意持续完整地释放出来,用文化让青年人在夜经济中“安扎”亟需关注。

自夜经济出现以来,国外大城市形成了以地标文化、公共文化、差异文化、草根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等文化嵌入助燃夜间经济发展的实践模式,(宗传宏.上海夜间经济发展的文化嵌入透析[J].城市观察,2020〈3〉:134-140.)这些模式给国内夜市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文化的消费重在文化的熏陶,所以,夜市集能不能长久地抓住青年人的心,不只是烟火气的美食,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吸引力,夜经济要善于挖掘文化内涵而致远。青年人要在夜经济市集立足,外部因素是政府层面的扶持和引导,内部因素则是青年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以及文化创意和产品适销性等。

由青年人去探索和开发夜间消费的“文化IP”,其核心不是生涩地推出一些符号性标志性的IP,而是要提高文化的吸引力,文化是依靠情感亲近性来实现的,切准青年文化中的情感性、浪漫性、时尚性、创新性等,尤其是融合数字文化、移动文化、视频文化、粉丝文化和网红文化于一体的文化IP和文化产业发展能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通过产业创新匹配夜经济,彰显文化产业创新在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文化产业强化城市软实力,符合产业升级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政府需因势利导,巧用青年作“代言人”

夜经济市集不仅可以给青年人创造更多重的就业身份和岗位,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新机会,更可以从拉动消费内需为青年人发展和文化创意注入新动能,特别是为青年人成长发展提供了广阔多样的提升空间。透过吸引力十足的夜经济市集,利用夜市新经济把青年人的创意充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青年有去处、生活有新意、文化有落点。要紧紧抓住青年人这个巨大的市场源,不断地通过青年人的辐射能量扩大夜经济的规模,不仅把夜经济市集作为本地青年人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努力通过网际的传导力吸引更多的外地青年人加入到“夜聚会”中来,成为各地青年人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雅集”。同时,通过青年人的代际号召力,带动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辈群体的加入,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手挽手、心连心、代接代”,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发挥青年对新时代新文化的建构作用。

(二)出台长效可持续鼓励机制,强化夜市新经济文化内涵

探索适合夜经济市集和青年人自身发展相匹配的灵活多元模式和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青年人在夜经济市集中文化孵化的积极能动性,拓展夜市集中的新文化新业态,推动夜经济市集健康、有序、正向发展。合理组织青年夜经济市集梯队,针对公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精推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丰富多样文化文旅活动,丰富夜间文化产业供给。鼓励高校、文化机构等与夜经济市集合作,促成文化创新成果在生活中转化,如适当延长夜间开放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之夜)、开发设计特色夜间文旅线路、策划运用高科技手段把时尚与节庆及地域文化跨界合作资源集成的灯光展演、增加公共阅读夜空间服务、推出既视感强烈的优质文化直播等,用青年孵化新文化,以文化反哺社会,强化夜市新经济的文化内涵。青年人在夜经济市集中的加入,弥补了文化在日常消费中一些细微之处的断裂,有助于拓宽文化发展的渠道和空间,促使文化消费成为“新常态”。

(三)促成夜经济云市集互补,助推新文化新业态

《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夜间经济”报告》显示,对移动互联网行业来说,夜间(18-22点)恰好是用户高度活跃的时段。(马慧.关于公共图书馆应对夜经济的几点思考[J].公共图书馆,2020〈1〉:27-29.)要巧妙利用夜间黄金时段的“流量效应”,利用青年的活力和数字智能技术,让夜经济线上线下融合,通过线上渠道积极宣传,经过线下体验收获实感,消费享受后再链接线上拓展服务,线上和线下服务随时对接相得益彰,在做好提供核心消费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文化+互联网+夜经济+夜生活”的叠加效应,茁壮发展为亮丽的地域文化新景观,用文化的强烈延展性和聚合性连结在场和不在场的青年力量,产生互补效果。同时,通过青年的创意智慧把夜经济和文化融合构建出更多的新业态,彰显夜经济的文化主题性和审美价值感,在摊主和顾客带有新鲜感和强烈移情性的文化消费交往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文化理念的共享和文化价值的互通。青年人作为文化生命力承上启下的一代,一来利于保护传承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二来青年人更易于运用新科技、新业态、新理念等跨界融合推出新的文化产品,提高地域文化的核心魅力。

(四)青年文化给新经济赋能,增添美好生活精神内核力

以苏州为例,可以“文化嵌入,青年赋能”为理念,注重挖掘发挥与地域传统文化相协调的吴文化江南文化优势,并巧妙嵌入到夜市新经济中,打造以吴文化为特色的夜间旅游产品,让青年人来一场夜间吴文化体验探索之旅,以高品位的文化魅力引导夜经济的行旅、品食、消费、视听、游享等。吴文化是江南文化的起源,影响深远,苏州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吴文化遗产,如柔糯的昆曲评弹吴侬软语、精致的苏州刺绣、著名的吴门画派、桃花坞的木刻年画、双棋盘格式的古城水乡风貌,还有串接起流动文脉的大运河苏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此,可以把大运河作为文化主题连接纽带,设计夜经济旅游品牌,有机地将苏州的吴文化非物质成果以模块化的形式嵌入其中,充分展示与弘扬经典吴文化之魅力,进一步挖掘深蕴吴文化的旅游IP,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和需求的游客,如对“吴文化+民宿文化+青年文化”的合理叠加组合,让青年人真正感受“享、游、听、品、娱、宿、购在吴地”的无穷吸引力。同时,着眼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利用长三角夜间经济的联动发展、都市文化圈的集聚优势,形成长三角夜间经济的整体品牌效应,提升长三角夜间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为江苏省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文化注意力导向研究”(编号2019SJB5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