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文化繁荣 首页 >

推动城市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思考

作者:邓线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64   发布日期:2021-8-3

文化遗产要活起来,只有活起来,活在当下,与时代结合,其内在的精神价值才能得以彰显。什么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笔者以为有两方面内涵:一是文化载体要能亲近人,亲近生活;二是文化价值要能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与现代人生活价值接续。一直以来,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处于两种困境,要么满足城市布局需要,载体被城市规划泛化,难以在市民心中以及参观者心中活起来;要么被束之高阁,将观众排除在外,满足遗产载体与价值的统一,期冀未来有更好的开发。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僵化

文化遗产反映了传统文化信息,是传统社会少数遗留下来的珍宝,曾在传统社会里发育、成长,与周边的生活、环境融为一体。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遗产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其外在的活力逐渐丧失。当现代化进程侵蚀到文物内部,文化价值便岌岌可危了。文化遗产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载体,另一部分是载体承载的价值。物质载体表达所承载的价值,只有它更亲近人,更接近人,文物才能活起来。如果载体部分排斥人,难以让人接近,则很难让文物活起来。物质载体展现的价值越接近现代人生活,与现代生活沟通,文化价值才会被现代人更清楚地接受,倘若价值部分民众接受不到,文物也活不起来。

现代技术往往通过两种方式让文物“死亡”。一种是从城市整体布局去进行遗产保护。整体布局需要文物载体符合城市规划需要,当载体部分从大的方面顺应城市规划需要,它往往要大规模改变文物原有的载体。载体表现价值是有序进行的,当大规模改变文物载体,就意味着其价值也被破坏了,这表面看是保护文物,实则是破坏文物。载体展现的不是应有的文化价值,而是城市需要展示的现代价值,当文物载体适应整体城市规划需要,往往也不适合人们参观和接近。文化遗产呈现高大上的特征,城市发展侧重在整体布局上,很少能照顾到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将文物载体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实际破坏了载体与文化价值的有机联系。

还有一种是对文物进行过度保护,着力于文化遗产从载体到价值表达的统一性。如有观点认为,文化价值并不只是载体要表现的部分,它与载体本身紧密相联,破坏了载体,则等于破坏文物价值。这种观念下,现代技术很难介入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传统材料经不起时间的掩埋,文化遗产从基础材质到整体框架,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腐蚀,直到消失。另一方面,遗产从载体到价值的统一性在传统社会里易被人接受和理解,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价值观念也在改变。如果文化遗产不以现代人懂的方式推广和包装,则很难被现代人接受和理解。同样的载体,所处的年代表达的价值,与现代人看到它所能感受的价值是两码事,两者完全不同。

二、工具主义和实体主义

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布局去开发文物,还是对文物进行过度保护,都是排斥民众的方式。排斥观众,会破坏其价值,最终让文物消亡。从技术的观点看,前者是工具主义观点,认为技术只是工具,为目的服务。文物开发既可以传达文物价值,也可以为城市整体规划服务。将文物载体纳入城市规划,意味着将其内在当成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从参观者与载体相互融合的角度来开发文物。后者是实体主义观点,认为技术在改变物质载体的同时,也改变了所传达的价值。价值是整体表现的东西,现代技术只强调某一方面特性,当利用现代技术改造遗产的物质载体时,其整体承载的价值必然改变。例如,对矿山的开发,看到的只是矿物可开采利用的一面,而山体的完整,上面的植被、森林风景,以及周边河流则被破坏。既然文物以整体呈现,人们只能从外面观察它,不能从内部了解其真正的价值。

工具主义是一种通常的看法,当从整体去看这种工具时,人可能被当成工具,参观者也被当成工具,文物与参观者成为城市规划机器中的不同零部件。很多人文哲学家持有技术的实体主义观点,如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具有物质化、齐一化、功能化和主客两极化的特性,是一种座架,不断对传统进行限定和强求;埃吕尔认为,现代技术是自我发展的实体,一切传统的东西经不起它的碾压;马尔库塞认为,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生产力的制度化的增长,破坏了一切历史的比例关系。实体主义观点不同意以现代技术开发文物,但若保护文物原汁原味,不能有丝毫改变,实际是让文物回到过去,与现代人的生活隔离。

现代技术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整体上更加充实,对文物保护来说,就是让价值更可触摸;二是行为更能适应,对文物保护来说,就是让观众更能接近。工具主义只看到技术呈现价值的一面,却没有看到技术改变行为和文物载体的一面。实体主义排斥技术,只看到载体与价值、行为适合的一面,没有看到技术与价值贯通的一面。对文物来说,并不是仅有传统载体才可以表达价值,新技术也可以更好表达价值,只是这种价值需要更接近观众,而不是将其排除在外。文物价值不只是体现在载体上,而是更要体现在观众心中,只有通过技术让文物价值更好向观众展示,遗产才能得到更好保护。

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特点,让技术与文物更好结合。既让技术展示想展示的价值,还要让技术更接近人。只有这样,文物的技术保护才可以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首先,文化遗产与技术结合,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载体与技术结合。载体与技术结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这意味现代技术介入文物保护时,应与物质载体充分结合,不能简单代替原有的物质载体,也不能喧宾夺主,破坏不同层级物质载体所承载的丰富价值信息。整体性原则要求现代技术逐步介入文物载体保护,通过技术介入,让载体更具有可亲近性,人们便于接近载体。载体本身是接近人的,因为它是历史生活的遗留物,技术介入不能破坏载体与生活的连接,只有这样,载体部分才能“活起来”。

另一部分是价值与技术结合。文化价值与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现代技术介入表现更丰富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内涵非常丰富,自上而下通过不同层级物质载体呈现,越往下物质载体表现越丰富,每一层级都向上一层级输送价值信息,同时也向下一层级及周边载体输送信息。在技术介入之前,载体表现价值部分是隐藏的,一般只有专家学者才可以通过细节察看发现文物蕴含的内在价值。对普通人来说,只能看到外显的部分和受介绍的部分。现代技术在介入物质载体的价值表现时,可以更丰富讲述不同层级载体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很多价值与现代生活是相通的,通过这种展示,普通观众可以领略载体更丰富的文化价值,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其次,文化遗产与生活结合。与生活结合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具体方式。最初,文化遗产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一幢房子,里面本来是住了人的,人与房子得以全方位结合。技术改变导致生活变迁,这种改变往往是从最高端的价值属性开始的,于是人们开始与文物产生距离。同时,房子的文化价值功能,或者文物遗产属性逐渐凸显出来。在高端层面,一些现代生活与房子表现文化价值的载体不契合或不适应了,但一些日常生活与文物载体并没有脱离,且不应该脱离。在最基础的载体上,文物始终在适应生活的变迁,它的基础载体最丰富,也最能适应生活的变迁。在这种适应中,文物的生活价值没有丧失,通过生活价值所表现的高端价值也能被现代人接受和理解。

最后,文化遗产保护设计需要有参观者视角。让参观者更能感受遗产所表达的价值,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最终目的。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一方面要表现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与体验者紧密结合。在技术介入过程中,物质载体的表现力更强了,能表现多层面的文化价值。同时,人们也能更方便欣赏到遗产所要表达的各种价值,以前要通过转换各种视角和方位才能观察体会到的文化价值,在现代技术介入下,可以更方便地体察到。由此,以参观者视角保护文化遗产,意味着要根据参观者的文化需求去设计相应的体验视角和方位。随着技术进步与介入,物质载体本身可以开口说话了,文化遗产呈现出多样性的价值表达,完全“活”起来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