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7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社会治理 首页 >

大数据视域下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路径分析

作者:王雪莹 张 强 蔡雪晨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22   发布日期:2021-6-2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代表着大量数据的整合以及运用、预测、分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社会治理领域,大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制度和技术保障,主要体现在对民意的感知和民情的研判上,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对于法治、制度、机制完善的社会而言,大数据的利用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反之,大数据则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造成互动模式失衡甚至冲击社会秩序。因此,要对大数据视域下社会治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分析,构建相应的社会治理体系,从而有效规避此类风险发生。

一、大数据视域下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

(一)信息共享及时性存在弱项

大数据的发展,使信息共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社会治理的内容及问题均可在网上或数据库中获取。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成立了众多数据中心,但较多存在管理方面的差异化,信息系统的兼容与集成面临难题,尤其是信息共享还不够及时。如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会的信息孤岛现象,造成了区域物资分配不均、不同城市和不同部门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力和判断力。这说明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共享的及时性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解决。

(二)数据正确使用存在困境

基于大数据的普遍使用,数据工作者会进一步对个人信息中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及循环利用。这便有可能形成新的社会风险,如个人信息的不合理甚至是非法使用,会造成大数据使用困境及较大的数据浪费,造成大数据壁垒和数据鸿沟。同时,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累积,造成筛选成本增高、绝对信任,从而可能导致社会危机事件和相关社会风险。

(三)社会治理存在的现实矛盾

大数据的发展,虽然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模式,但也出现了相应问题。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感染人数、舆论传播、恐慌情绪、谣言与诈骗信息等不对称信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大数据普遍应用于社会治理各个领域时,各项社会治理事务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因此要尤其注意大数据给社会治理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警惕在此环境下,公权力的扩张、个人隐私的暴露和数据管理带来的困境,直面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守住法律的底线,以安全为准则,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促成社会善治。

二、如何规避大数据使用对社会治理带来的风险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导,须及时把握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带来的冲击及新的变革需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广泛挖掘和使用,并引入专业人士进行系统地分析,从而发现治理的客观趋势,及时调整相应方式,优化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提高治理效率与提升服务质量的双重需求,进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快建设权威性大数据共享平台

政府需牵头建立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并在此平台开放的基础上,提供可检索、可读性的系统。同时,为避免信息的中断、屏蔽或垄断,须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大数据对过去以及未来的事情分析预判相对精准,因此在研究中,可利用数据之间的规律以及关联性,对未来的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同时利用大数据的预判性,进行前瞻的社会治理分析,规避相关社会风险。

(二)重视大数据安全方面建设

数据安全方面建设可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首先,在国家安全层面,须秉承网络安全重中之重的原则,虽然数据的跨境流动可加快全球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但数据一旦出境就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隐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加快制定数据出境安全标准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体系,做好数据出境的风险分析、数据属性分析和安全指数分析,开展出境数据审查。在社会安全层面,数据在流动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防护,对各类社会治理相关主体开展数据安全意识教育、数据安全能力培训,规范数据使用流程。在个人安全层面,要注意匿名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探索敏感信息去标志化的方法和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个人信息安全标准。

(三)将法治作为大数据运行的保障

大数据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广,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这容易使部分群体铤而走险,非法使用某些数据,危害相关主体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更严重者甚至会破坏公共秩序及危害国家安全。因此,要积极推动大数据立法,把大数据纳入法治轨道,使“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具体而言,大数据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可根据需要对社会问题和矛盾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而为大数据立法提供依据。

三、大数据视域下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路径分析

针对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要积极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机遇,推动数据化的社会治理。笔者以为,可从政府参与、民众诉求、风险评估三个层面进行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大数据呈现的社会治理诉求,通过各种数据处理,将现状和问题有效转化为对社会治理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测、社会民众的诉求收集和基于大数据化的政府回应。  

(一)社会治理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测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已逐渐凸显,结合我国国情,在涉及人口、医疗、环境卫生、效率与公平等发展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因此,要构建稳定的社会治理风险动态评估与预测系统,包含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可视化操作,达到实时检测与评估社会风险的功用,通过不断调试与改进,实现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同时,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海量的网络数据来获取相关丰富的信息,构建社会治理风险分级指标体系,来反映社会的稳定程度、经济状况和发展程度、政治制度及民生保障等。

(二)社会民众诉求收集

疫情期间,更多社会公众喜欢在网络发声,尤其在各种社交媒体和平台,公共网络的使用愈发成熟,互联网成为民众了解国家政策、表达诉求及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为民情民意的收集提供了机会与场域。然而,需要关注的是除数据收集便利外,大数据同时也会带来舆论风险,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处理重大公共事件时,其任何失范行为均可能带来一定的社会风险,而网络民意的发展从外部某种程度上会倒逼政府改善回应网络舆论的价值取向。由此,构建民众诉求收集时应从信息来源、事件分类等方面入手。首先,事件和信息的来源主要集中于短视频、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具有多样性及异质性的特征;其次,针对不同的民众诉求构建不同的分类体系,并建立类别与子类别,进一步分析各个事件的主要构成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最后,通过大数据依次对相关数据进行充分分析,提供相应参考。

(三)基于大数据化的政府回应

在后疫情时代,大数据使用下的政府回应需逐渐从工具理性转化为价值理性,政府的回应形式也需从正式回应转变到正式与非正式结合的回应方式上。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对公众的现实诉求进行实质性回应。基于大数据的发展,可充分参考利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案例及政策资料,完善我国相关的数据库,对不同的资料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果预测等,并将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民情民意的反馈充分结合,为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提供相应的对策参考。除此之外,大数据拉近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政府官网来进行民意的反馈。尤其是防控疫情常态化时,通过查阅政府或官方机构收集的数据信息,群众可以了解疫情的走向和动态;同时政府对数字的分析和可视化的展示,可以吸引公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回应。这些海量的数据和资料,有助于构建智能化社会系统,更好地开展动态化社会治理评估,完善社会治理风险动态评估与预测系统。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9JDSZ3005);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编号ZZGCD19093、ZZGCD20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