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新时代新发展 首页 >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作者:朱菊萍 张 焱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25   发布日期:2021-5-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通过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产业链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产业链水平、强化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升级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两头在外”转向“内循环”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将是以国内大循环建设为主,而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手段。泰州作为制造业大市,需在新一轮产业分工格局中再定位,将优势环节嵌入全球生产网格,在危机中抢占先机,坚持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并重,聚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泰州初步形成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泰州工业经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好基础,拥有生物医药、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2020年泰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21.31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总额361.48亿元,同比增长8.5%;高新技术企业125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5.9%,同比增长0.9%;发明专利授权量1413件,同比增长40.9%。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加大产业链培育力度,绘制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图谱,制定出台《关于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强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政策措施,推动泰州产业链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初步形成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1.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形成以医药城为集聚区,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阿斯利康、武田药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硕世生物、康为世纪、默乐生物等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蓬勃发展。但同时泰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仍以化学药、中药等中低端制药和中低端医疗器械为主,高端制药产品以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均在起步探索阶段。

2.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链。泰州高端装备产业已初步形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多个产业集群雏形。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方面,现有靖江、高港、海陵、姜堰等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新能源装备方面,集聚以乐叶光伏、中来光电等为代表的一批太阳能光伏大中型企业,产品几乎涵盖了光伏产业链中下游领域;高技术船舶方面,形成以扬子江、新时代为代表的造船企业,以亚星锚链、振华泵业为代表的配套企业供应链。虽然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链已有一定基础,但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

3. 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链。化工及新材料产业是泰州传统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为主、新材料为辅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精细化工方面,以泰兴经济开发区为主要集聚地,初步形成氯碱、烯烃两大产业链;新材料方面,以滨江工业园区为主要集聚地,建成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环烷基和石蜡基润滑油加氢装置的炼油基地,并形成以中海油气为源头、以中油佳汇和特种油等企业为核心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和以戴南科技园为主要集聚地,初步形成以江苏兴达、星火特钢、申源特钢等企业为核心的不锈钢(钢绳)产业链。尽管化工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但绝大部分集中于化工领域,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涉足较少。

二、打造产业链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后疫情时代工业企业产业链发展情况,2020年9月课题组向40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3份,并遴选医药、化工、船舶等行业近20家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被抽样调查企业中,44.6%的企业认为,2020年产品销售上升的原因是“企业竞争力提升”。可以看出,泰州工业企业产业链总体稳定,且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仍面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发展水平较低、上下游产业协同度不高等现实困境,产业链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调查问卷来看,被抽样调查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来源(多选题),53.9%的企业来自长三角地区,54.5%的企业来自珠三角等国内其他地区,还有美国(占比4.4%)、欧洲(占比4.9%)、日韩(占比7.3%)是部分企业核心供应商所在地,反映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从研发投入看,2019年泰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6%,低于江苏2.79%的平均水平;从产学研合作成效看,2018-2019年泰州校企签约项目近1000个,但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仅占签约项目的4%左右,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企业研发投入偏少、产学研合作成效不明显等原因,大多数企业对核心技术掌握偏少,尤其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力较弱。比如,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中的原材料、工艺等,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产业链中的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等,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链中的工艺包、原材料等主要依赖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

2. 产业链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发展水平关系产业整体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被抽样调查企业中,处于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的比重分别为9.8%、72.5%、17.7%,七成多的企业位于中游,主要产品也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工业企业产出水平有待提升。

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度不高。产业链协同可以打通上下游间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被调查企业中,属于“某个产业集群的企业”有90家,占26.3%,不属于“某个产业集群的企业”有253家,占73.7%,表明泰州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布局整体分散,还未形成上、中、下游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以船舶产业为例,泰州是我国船舶配套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在产业层次、企业规模、售后服务等方面仍有待提升,造船企业和船配企业未形成有效战略合作关系,双方配套协作水平有待提升。

4. 标杆企业数量偏少。标杆企业能够产生杠杆效应,对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及产业链配套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被调查企业中,2019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14家(仅占被调查有效企业数的4.1%),表明标杆企业数偏少。

5. 经济对外开放度较低。被抽样调查企业中,近七成的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主要销售范围是“国内市场”,近六成的企业主导产品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是“10%以下或者没有”。当前开拓市场的主要策略方面,八成多的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反映泰州工业企业对海外市场开发水平有待提升。

三、推动泰州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考与建议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制约,经济全球化受阻,影响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稳定。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需加强产业链顶层设计,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对内对外合作步伐,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高度”“强度”“韧度”和“温度”,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1.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 “高度”。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在于依靠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泰州工业企业近90多项卡脖子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因此,要编制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攻关清单,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研发、共研共用,协同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及应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二是建立健全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抽样调查企业中,21.0%的企业选择“营造本地公共服务研发平台等生态环境”,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公共服务研发平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围绕全市19个主要开发园区,差异化布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平台运行机制遵循市场化,同时,聚焦区域产业特色和企业创新创业需求,提升现有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研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研发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助其创新创业成功。三是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对骨干企业技术升级和研发项目,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专项贷款,并对专项贷款利息给予补贴或优惠,加强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减轻企业自主创新负担;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等信息,支持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2. 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链“强度”。一是招引优质项目。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关键环节,编制产业链招商目录,明确重点招商方向,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性强的引擎性重大投资项目和研发机构。同时,建设产业链龙头企业主导的专题产业园,发挥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作用,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配套项目。二是做强重点企业。围绕泰州三大主导产业,制定龙头企业、高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构建产业链中企业梯次发展架构。聚焦产业链主导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制,培育形成涵盖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链主”式企业;加快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掌握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隐形冠军企业为标杆,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做精做专做优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品,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和产品竞争优势,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优化产业布局。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各市(区)持续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探索“飞地项目”合作模式,打造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 加强对外对内合作,提升产业链“韧度”。一是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国际大循环方面,通过搭建平台,创造开放条件,助推企业“走出去”,推动重点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建立海外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获取高端生产能力,在研发、设计和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积累竞争优势。在国内大循环方面,组织开展云促销、云展会、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等市场拓展活动,支持适销对路的产品出口转内销,帮助企业解决销售难题。同时,对于配套产品由国外转为国内,指导本地配套企业生产的龙头企业给予扶持,促进形成良好的上下游协作关系。二是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被抽样调查企业中,近五成企业的关键零部件来自长三角地区,近六成企业的销售范围为长三角地区,表明不少企业与长三角城市群内各企业已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要从载体平台、人才、资本、技术、产业等多维度对接上海、南京及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拉长增粗产业链,弥补创新链,推动泰州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加速成为长三角相关产业链中的重要一极或一环,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三是提高开发园区自我配套能力。实践证明,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开发园区,无论是复工复产还是招商引资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式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物流等生产成本,更有利于上下游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形成发展合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因此,要鼓励开发园区围绕特色产业,打造集研发、制造、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企业“引得来”、来了后“不想走”,最终形成自我配套、自我循环的链式、集群化发展格局。

4.强化要素保障,提升产业链“温度”。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产业链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链推进工作的协调、调度、督导、宣传、考核等工作,打破固有体制障碍,建立各产业链有关开发园区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合力,促进全市各条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政策精准性。梳理产业链项目类别,根据项目类别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并整合修订现有政策,做到政策精准滴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被抽样调查企业中,近五成的企业用工方面存在困难,因此,要切实解决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等现实难题,让更多的本地高职院校毕业生服务本地企业。同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在土地、产能、排放指标、节能量、煤炭消耗量等资源要素上,实行全市统一配置,优先保障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开发园区。四是建立健全专业服务体系。实践表明,各类行业协会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泰州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民办非营利行业协会不多。要建立由企业家、行业专家、技术专家、专项服务专家等共同组成的产业链企业专家服务团队,组织举办产业链企业专家服务对接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辅导。五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是打造产业链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促进上下游企业依法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拖欠货款等难题,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于生产经营,为企业融入产业链提供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六是强化预警预测,防范断链风险。围绕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统计、电力、税务、海关、人社等多渠道数据,实时开展产业链上企业产值、出口交货值、项目投资、税收等指标运行风险监测,强化风险分析研判,提前开展预警预报。

(作者单位:朱菊萍 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张 焱 泰州市工信局)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