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新时代新发展 首页 >

杭州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对策研究

作者:沈 芬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49   发布日期:2021-4-21

近年来,杭州市把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并把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19年,全市2049个行政村总收入达52.20亿元,村均总收入254.74万元;总经营性收入达30.81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50.3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村的比例达77.26%。杭州村级集体经济削薄增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但据调研,农村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仍较为突出,笔者以为,要主动摸清薄弱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堵点,从整体布局、机制建设、运作模式、资产管理、人才动能等方面入手,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走出一条高水平、高质量的杭州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发展之路,从而为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一、杭州村级集体经济削薄增收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以及村民观念等方面有别,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极为不均衡。主要体现在杭州各区县之间以及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如萧山、余杭、富阳这些临近杭州的地区,区位优势相对优越,物业租赁、拆迁补偿等都让此区域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高出其他县区不少。据2019年杭州行政村收入统计,排名第一的江干区丁兰街道皋城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高达5562万元,总收入排名前十的村,萧山就有8个,其中有三个村(丰北村、航民村、凤凰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然而同期,杭州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在30-40万元的还有216个村,其中淳安就有150个,其他县(市、区)一共只有66个。2019年淳安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为41.85万元,远低于杭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水平。可以看出,萧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淳安县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消薄增收任务相对较重。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依靠土地资源征用突出

一是农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2019年,杭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6亿元、4875亿元和10172亿元,同比增长1.9%、5.0%和8.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31.7:66.2。农业增速的放缓,必然导致农业产值占比不断下降。二是富裕村的集体经济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土地资源的转让而非农业发展。一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村域土地征用或拆迁的补偿款。如蒋村、七堡、九堡等城区拆迁后,村集体通过对村留用地进行商业建筑开发,使这些村级集体经济相对发达。三是基本农产品附加值低,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困难。经济增长带来了消费的升级,需要相应的优质农产品和高级农业服务,但目前不少地区农业的发展暂时无法满足这些高层次的生活需求。

(三)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较依赖上级补助

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单一。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渠道局限于资产的租赁收入、农户承包上交的租金以及银行极少的利息,其运作陷入了一种总量大、投资难、收益少的困境。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固有的物业和店面租金,自我“造血”功能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资产结构不合理。当前,不少村集体公益性资产较多,这类资产基本不创造经济收益,但须经常性维护和保养,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开支,也给一些本不富裕的村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据相关统计,目前杭州市行政村债务总额近10亿元,其中村级组织运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支出约占债务总额的80%。三是一些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较依赖上级补助。以笔者调研的某乡镇为例,2019年该乡镇8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平均为46.6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平均只有15.10万元,同时补助收入平均为31.57万元,占比高达67.6%,依赖上级“输血”严重。

(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有待优化

一是随着杭州城市化推进速度的加快,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接连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涉及的征地造成部分村可利用发展的土地资源较少,难以规划布局相关产业。二是随着环保要求逐渐严格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以金属产品制造、日用品生产、服装面料加工为主的村办小企业、小作坊面临生产结构调整,甚至被关停等局面。还有部分村缺少主导产业,多数村缺少可再挖掘的资源,持续支撑消薄增收工作的资源有限。另据笔者调研发现,还有些村完成杭州“2005”和“3010”的消薄目标,是靠村干部个人能力,用足资源暂时拼凑出来的,更不具备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一些村“两委”干部在工作中眼界不长远、思路不够开阔,抓产业发展和经营能力相对较弱,消薄增收的路径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另外,不同乡镇不同村的资源禀赋不同,消薄增收工作中总结提炼的经验做法,难以在面上复制推广。

(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资源供给不足

据笔者统计,村民认为人才供给资源不足是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快速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空心化”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如在淳安、建德、桐庐等地的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域人口流失较为严重,虽然部分村集体提出“空心村二次创业”计划,但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居住环境和创业氛围均不如城市中心区,创业成功率较低。二是人才结构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匹配。人才是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但目前在杭州农村实用人才中,高技能人才仅占3.8%,中青年人才占28.7%,直接经营农业人才占14%。高层次农村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能力有待提升。据笔者统计,杭州11564位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比为55.3%,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仅占35.1%。基层年轻干部后备力量不足,村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进一步推进杭州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工作的思考

对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浙江“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杭州当前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部署,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如何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削薄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务之急。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高起点设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体布局,按照“一村一策”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杭州打造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各县区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规划引领,做好产业园区建设、耕地及农村用地的保留、生活社区开发和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功能规划布局,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可用资源融入到城市化发展中,进一步推动联动发展。加快完成城市生活服务配套,打造特色的商业社区和都市农业;在规划新城中形成功能性产业支撑,打造城中有产业的都市产业和绿色智能制造业,统筹考虑养老、医疗健康、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杭州郊区农村打造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新城,有效利用村级集体经济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据笔者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认为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应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增强村集体的“造血”能力。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经济是最具可持续性的。如淳安县临岐镇及周边乡镇的中药材品牌、富阳区上官乡作为“中国球拍之乡”等特色资源都可以开发利用。围绕特色资源,按照“一村一策”,从借势借力抱团发展和人无我有错位发展两个方面入手。靠近县城、集镇的村,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成立经营公司,把重点放在物业、店面等经营上;相对偏远、土地较多的村,做好发展有机产品基地的文章,生产优质的生态农产品;农产品丰富的村,利用好农品馆、农产电商等平台打开销路,提升商品转化价值;资金基础较好的村,适度投资开发涉农周边项目,做好运营发展;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可开发劳动力资源,使原有经济模式向服务性经济方向转型,如建立专业型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以其为辐射中心,发展包含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性产业。另外,要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开展家政、道路养护、企业后勤和保险等服务性业务,进一步增加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统筹运营机制,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积极健全杭州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统筹运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农村土地被违规低效利用。对此,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政府需制定和落实关于集体资产投资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投资项目和合同的管理。对产业项目实施准入评估,提升门槛,并对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资源租赁制定统一标准,有效提升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能效。

笔者以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管理,须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招商信息统筹关、统一产业准入评估关、统一依法合规审核关、统一租赁收费水平和租赁期调节关、统一合同备案管理和监管绩效后评估关、统一政策服务和一支队伍关,努力做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导入起点高、有形资产增值产出率高、项目科技水平含量高、政策服务和资产管理水平高,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并在运营机制和制度建设上从源头预防权力寻租,确保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推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和帮扶活动常态化

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集体资产监督和管理委员会作用,从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实现集体决策,从制度执行、权力监管上实现全员参与,进一步推进村委会自治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离。同时,对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要加强规范管理。一是加强对“三资”规范管理实施流程的监督检查。根据农村发展现状,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做好明确的规划与设计。二是建立健全监督体系。首先,要建立村级“三资”查询管理系统,将农村“三资”管理业务的各种收支票据录入系统,以便查询、使用。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农村“三资”规范化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农村集体财务透明度。最后,要建立“三资”规范使用的预警系统,根据预警内容,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各种不稳定因素对规范化管理的影响。

针对一些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消薄增收对上级补助依赖较大的情况。笔者以为,可以“联乡结村”等专项行动为载体,推进多方帮扶活动常态化。积极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在规划、产业、技术、资金等领域的作用,同时挖掘结对村的优势资源,定向筹划帮扶项目,推进“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被帮扶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能力。另外,结对帮扶服务要因村而异、有的放矢,合理配置资源。资源丰富的部门要对接相对贫困的村,并切实发挥结对单位的优势,明确帮扶主体责任和绩效考核机制。

(四)健全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模式

要积极创新运行模式,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化道路。笔者以为,部分有条件的村集体可通过相关政策引导,通过合理购买优质资产,如商铺、厂房等,盘活集体闲置资金,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些缺乏发展资金的村集体,可有效利用银行金融杠杆,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发挥金融惠农的作用,弥补其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此,要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笔者以为,可立足杭州下辖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入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加快“互联网+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五)挖掘人才资源,创新人才培育方式

新发展格局下,要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和班子配备。新时代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基层工作能力的培养;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勇于创新,要有不好高骛远的格局,又要有承担起基层治理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责任和能力。因此,笔者以为,要积极挖掘人才资源,创新杭州农村人才培育方式。一是扩大人才储备渠道。优先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挑选有意愿、有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强化组织培养,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优化后备干部人才结构。二是设立乡贤人才库。以“淳商回归”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在外杭商、乡贤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通过开展在外创业青年座谈会、优质招商项目推荐会等,积极开展村企共建工程。三是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增设农业专业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农林院校定向培育、长期培训等方式,使一些有担当的村干部成为植根乡村的“领头雁”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理人。

(作者单位: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