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7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文化繁荣 首页 >

文旅融合视阙下遗产酒店创新发展之路

作者:程善兰  张秋芳  王玉凤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06   发布日期:2021-4-21

遗产酒店是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产物,不仅可以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激发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意识。2020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乡村之美、文化之美等系列人文资源获得更高关注度,作为历史文化特殊载体,遗产酒店迸发出新的发展希望。

为实现“在保护中重生、在传承中延续”的目标,活化利用成为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2020年11月,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在北京首钢园举办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大会,聚焦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利用路径,发布“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探索乡村遗产的文旅振兴之路,让乡村遗产在新发展理念下焕发新生。在文化旅游业态创新视角下,凭借遗产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独具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遗产酒店成为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有效活态保护,更有助于实现创造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双赢。

一、遗产酒店发展概览

关于遗产酒店的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有准确统一的界定。杨宝华认为,遗产酒店基于古建筑或遗迹自身独有的文化为背景,依托古建筑或遗迹为载体,以酒店经营的方式实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再利用。(杨宝华.遗产酒店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17〈11〉.)李鹏利将遗产酒店定义为一种基于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并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且世代相传的古老文化而发展起来的酒店。(李鹏利,张帅锋.多业态经营环境下遗产酒店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探究[J].品牌研究.2017〈05〉.)张之峰认为,遗产酒店就是将各类无形和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酒店的发展模式相结合,依照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设计、建造和装饰,使其成为当地独具魅力的主题酒店。(张之峰,刘丽丽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阙下遗产酒店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9〈05〉.)

当前,遗产酒店发展的高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这些地区成熟的法律保护与酒店经营实践经验为发挥当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提供保障。为保护及推广遗产酒店,欧洲和美国分别还成立了专门的遗产酒店组织。国外遗产酒店的类型覆盖了不同的历史建筑,如宫殿、城堡、庄园、要塞、修道院、狩猎屋、磨坊等。

国内遗产酒店发展始于2000年,受益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遗产酒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人文底蕴深厚的一线城市,以及一些拥有较高知名度遗产的城市。截至2019年,国内遗产酒店共计31家,主要分布于上海(8家)、云南(6家)、浙江(4家)、江苏(3家)、北京(2家)、广西(2家)、四川(2家)、安徽(1家)、陕西(1家)、河北(1家)、山东(1家);主要类型有华夏文明村落型(绍兴大禹开元度假村)、历史建筑型(上海和平饭店)、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型(杭州法云安缦)、工业遗产型(西安春秋舍设计师酒店)等。

二、遗产酒店创新发展的基点与要素

区别于传统酒店,遗产酒店的核心价值着重于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内容,将时间轴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空间轴的旅居休闲相结合,把历史风情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其文化内涵与特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酒店,成为了遗产酒店创新发展的基点与核心要素。这个发展过程以文化历史遗产为脉络,体现了寻脉、把脉、续脉的特点。

1. 寻脉:遗产景观最大化,留住美丽乡愁情怀

技巧性留存与最大限度地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历史文化,留住“乡愁”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文化个性活力,从而激发人们的情怀与追忆,必将成为遗产酒店开发改造的脉络。

巧借酒店选址与建筑规划,通过设计大尺度落地窗与开放性大露台,最大限度地融入遗产地景观。以墨西哥奇琴伊察酒店为例,该酒店位于玛雅遗址旁边,游客在酒店内仿佛置身景观公园之中,与孔雀、蜥蜴以及鸟类等动物为伴,酒店还设有通往玛雅遗址内部的专门入口,极大地满足游客探寻遗产文化的需求。

同时,通过最大限度创新性地恢复旧物件,可以让酒店成为与历史对话的纽带。如安徽猪栏酒吧将猪圈、牛棚、油厂等原有建筑创造性地利用与改建,除完整保留下特定年代的标语、物件外,还将历史年代与乡土气息完美融合,彰显了独具个性化的历史文化活力,同时兼顾功能与体验,更好地激发游客在怀旧情怀气氛中迸发文艺情感的共鸣。

2. 把脉:重构空间布局,活化古今历史对话

将历史融入生活,运用现代手法演绎新的空间是改造的关键,也是遗产酒店创新改造的难点。

文化历史空间与现代生活环境相融合,既适应当今的生活需求,又强调空间设计的创造性与适应性并重,寻找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的契合点,继而达到文化再生之目的。以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为例,该酒店保留老上海传统里弄特有的格局,在外观上以半圆拱券门洞、清水红砖、马头山墙等经典石库门元素为特征,在内里空间上完美融合经典中式元素和19世纪法国风情,塑造全新的空间尺度,重现独特年代特征的经典老上海社区生活氛围,为入住宾客营造全新的居住体验。

3. 续脉: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入,保护性开发与价值维护

适应当代生活需求,兼收并蓄融入现代居住元素。遗产酒店在规划与实际运营中应注重当代生活方式的体验,包括在地性的美食体验与休闲活动等。如何巧妙处理好新旧文化碰撞,成为遗产酒店创新设计的关键点。

遗产酒店既是现代的,又是历史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处处体现“喜新也恋旧”的情怀。如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在老旧居民楼里融入现代泳池;阿丽拉阳朔糖舍将周边荒废野山变身成年轻人喜欢的攀岩胜地;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深度还原潘家老宅样貌,在内部软装上将新加部分与原有保留部分完美融合,让消费者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享受现代酒店的服务,满足游客多趣味的现代需求,从而创造出最佳的消费体验。

立新绝不意味着一定要破旧,寻求最佳平衡点始终是遗产酒店开发改造的主旋律。如大理喜林苑杨品相宅的依古复古修正,除保留原始院落和结构外,每年还专门停业一段时间对院落进行修缮。建筑再生才能持续发展,立新是为了更好地活化性保护,而保护的最大意义在于维护与利用。因此,保护性开发与维护是遗产酒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遗产酒店创新发展面临的市场约束

目前,国内遗产酒店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因受相关古建筑保护法律法规的限制,遗产酒店在改建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导致一些酒店投资方望而止步。同时,相关开发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纵观国内大型遗产酒店的设计与规划大都出自国外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之手。

1.市场基础厚薄决定遗产酒店创新发展的程度

市场的发达度和成熟度制约着遗产酒店开发的可行性。目前,国内知名的遗产酒店多集聚于经济富庶、人文底蕴悠久的一线城市,或是遗产资源禀赋较好、经济消费力强的地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繁荣兴盛的市场经济为遗产酒店的房价深度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进一步有效提升遗产酒店的产品高度,使产品与市场产生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或地区,即便是拥有出色的遗产资源,仍需坚守保护优先于开发的原则,遗产酒店的创造性开发要静待合适的发展时机。

2.规模效应缺失阻碍遗产酒店创新发展的高度

基本的规模效应是酒店商业开发实现合理投资回报必须考量的因素,而以建筑和工业遗产为代表类型的遗产酒店因受历史背景限制,往往面临旧有建筑改造规模不足的商业挑战。遗产建筑空间发展上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成为不可规避的改造挑战,受限于土地面积的影响,这类型酒店的周边可扩展空间资源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般艰难,直接导致不少酒店客房面积受到制约,不利于营造现代居住的舒适感。如天津利顺德酒店的标准间面积仅为24-32平方米,低于高星级酒店客房面积(五星级标准为不低于36平方米)。如采取拆改联通扩大客房空间对酒店进行改造,遗产建筑的结构势必受到改变,酒店的房间数量也将减少,酒店的公共区域空间和后勤辅助空间也会受到挤压,从而引发交通动线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3.保护性开发的成本高企制约遗产酒店创新发展的速度

为提升遗产酒店居住的历史感及体验性,遗产酒店在建筑工艺和材料方面会耗费大量资金,这容易导致建设成本的高企。不少遗产酒店在改建过程中,为充分再现历史感与在地性以及游客对酒店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在古建筑维修与完善、硬件设备的检修以及人力成本等方面付出额外的代价。以上海养云安缦酒店为例,它的创建源于对江西抚州一批古建及古树林拯救的善举,将近10000棵古樟树和50余座明清住宅建筑从江西移植到上海进行重建,历时15年、耗资33亿,最终重新搭建出26座古宅。

四、遗产酒店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径探析

历史文化是遗产酒店的独特卖点与核心竞争力。虽然遗产酒店的开发改造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遗产酒店作为特定历史文化的载体,拥有广阔的客源与发展空间,蕴含着巨大文化及经济价值。因此,要顺应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紧扣遗产酒店发展的核心要素,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酒店业态上的有效传承与和谐共生。

1. 依托国家政策,营造发展环境

善抓机遇,借势发展。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推动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目标,对文化遗产从加强保护到活化利用再到激发创新活力,树立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文化活起来。文保意识已成为社会共识,要持续出台一系列关于遗产保护的利好政策,为进一步助推遗产酒店的发展营造和谐健康的环境。

随着国内酒店行业格局的变化,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产品特色,遗产酒店的房价溢价能力逐渐崭露头角。为有效解决规模效应引发的商业落地挑战,一些优秀的酒店采用叠加新建筑、因地制宜等方式,来弥补公区和房量不足的窘境。以上海华尔道夫酒店为例,它在对原上海总会大楼(外滩2号)修复和振兴的基础上,通过在其后方增建一幢新的客房塔楼和拓展新的公共空间等策略,促使酒店客房体量规模化,从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酒店。同时,出色的运营业绩也将大幅带动物业资产价值的提升,遗产酒店的房价溢价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2. 开展跨界合作,创新营销方式

打破思想禁锢,突破常规化合作模式,开展“酒店+”一系列跨界合作,整合式创新服务方式,多功能综合化发展契合消费者的需求,如“酒店+科技”“酒店+医养”“酒店+艺术”“酒店+电影”等。

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科技手段激活遗产酒店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与服务场景,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定向资源展示,使产品的丰富程度、主题的突出程度、消费者的偏好行为更加立体鲜活。如2018年知名酒店品牌Westin与互联网运动品牌Keep的跨界合作,推动了经典酒店品牌与新锐互联网科技行业的交融,不仅为消费者打造了全新的运动生活体验,还为开启跨界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向。

3. 塑造品牌知名度,走开放保护之路

品牌是酒店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仅可以提升酒店形象,更能为酒店发展取得高规模效益。遗产酒店作为当下新兴的酒店发展模式,借力文化遗产塑造品牌形象,衍生其市场价值,对酒店声誉、遗产地文化传承、所在城市形象打造都起到补充作用。基于消费者的喜好需求,遗产酒店在产品开发设计上需突出个性化、情感化,显现酒店的附加值。

遗产酒店保护工作兼具动态修正功能应得益于开放保护之路,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不足、调整方向、学习先进、明确目标。既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理念与经验,运用国际理念,坚持科技领先,又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对保护成果的评价与检验,在与外界的相互交流反馈中,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因此,不仅遗产保护工作处于开放式状态,而且保护成效也要接受外界的考评。这对遗产保护和酒店发展来讲既是挑战,也是动力。

总之,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唤醒人文意识的回归,人们越发敬畏遗产的人文尺度,以期在城市文化形象重塑中找回销声匿迹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谋求发展,活化利用遗产资源,努力探索一条契合国情的遗产保护之路。尽管遗产酒店的创新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伴随民众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觉醒,遗产酒店必将迎来璀璨绽放的时期。

(作者单位:程善兰 张秋芳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王玉凤 苏州博物馆)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