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4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作风面对面》:“监督”土壤上如何树起“服务”大旗

作者:张 健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47   发布日期:2021-4-21

2013年5月25日,无锡广播电视台《作风面对面》第一期电视直播开播,使得无锡广电成为全国最早开办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城市台之一。8年过去了,节目影响力越做越大。究其原因就在于其“精准把握”这四个字,同时始终坚持“监督”+“服务”。“监督”是节目的根本和手段、“服务”是节目的内核和目的。对于《作风面对面》而言,“监督”的过程其实就是“服务”的过程。过去节目更多的是培育好“监督”这块土壤,如今在这块土壤上要思考更多的是怎么样树起“服务”这面大旗?从关注作风建设转变到为民排忧解难上,通过节目的介入解决老百姓面临的实际困难,继而反问到职能部门,是否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上、在办事流程审批环节上还存在不足,促进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制度流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树立公信力,最终形成“服务”的大循环。

一、“监督”转向“服务”的第一步:围绕群众诉求热点,为民排忧解难

从2020年开始,《作风面对面》上线主题和内容,紧扣“三个围绕”:围绕党和政府重点工作、围绕群众诉求热点、围绕无锡民生项目。力避碎片化、琐碎化,以点带面,突出关注共性问题。《作风面对面》前期更多关注的是一些比较琐碎的百姓投诉,虽然解决了一些来自个体的反馈,但是其中不乏相关部门采用“特事特办”的方式去解决。这不是栏目想要做的事,不是栏目想要达到的效果。节目本身应该更多地关注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从“大民生”的角度去解决更多群众遇到的难题。一个个案或许不能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但是很多相同的个案,肯定能够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从而促使行政职能部门去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并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对于栏目来说,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善莫大焉”,就能最大化地实现栏目价值。

案例一:锡东创谷大学生创业者的投诉。在本地新闻中,观众可能见到更多的报道是关于无锡营商环境评比省内名列前茅、无锡营商环境对标上海、南京之类的新闻,但是在优化营商环境这项工作过程中,确实也有很多小微企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一些问题更加尖锐地凸显出来,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去解决。这个案例中,其实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免租的相关政策都很清楚,但是为什么就是落实不到这些小微企业呢?大学生创业者们向上反映无果,又反映到12345、反映到《作风面对面》栏目来。作为一个当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案例本身具有“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小微企业主来说,他们也知道问题卡在了承包办公用地的第三方,但是政府政策的红利没有享受到,这个后果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这就需要节目来为他们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设一道沟通的桥梁,通过问题的反馈,通过直播现场问题直击来剖析背后的原因。

通过这个案例,《作风面对面》栏目体现了“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一是解决了投诉者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让群众、投诉者知道类似的问题可以去哪个部门反馈、通过怎样的流程方式去解决;三是通过问题的反馈,让政府职能部门知晓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可以去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政府公信力;四是通过“服务”,提升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监督”转向“服务”的第二步:“监督”的过程就是“服务”的过程

解决群众难题是“小服务”,通过解决群众难题,能够给政府职能部门带来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思路才是《作风面对面》栏目给出的“大服务”。所以“监督”的过程本身就是“服务”的过程,栏目对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并不仅仅是赋予一个媒体监督的职能,更多地应该转向为政府部门服务的职能。《作风面对面》服务好政府职能部门,就是通过老百姓的投诉反馈,来寻找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中的不足,改进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完善职能部门的工作机制。为打造服务型政府、让人民满意的政府,借助媒体的“服务”力量,树立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案例二:投诉者为了变更店面招牌,遭遇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难题。市民刘先生来到城管窗口被要求出示房产证明,可是因为没有房产证明需要去住建窗口备案,当刘先生到了住建窗口,工作人员却说要备案必须要有房产证。四个月了,刘先生的事愣是没办成,通过节目介入,最后在属地城管中队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案例充分说明,问题总归有解决的途径和办法,要说城管窗口有错吗?没错。要说住建窗口有错吗?也没错。工作人员都是按照规章办事,但是为什么事情偏偏就在城管中队解决了呢?《作风面对面》直播现场把几方政府职能部门都请到了现场,市、区两级住建部门领导、梁溪区城管局和山北城管中队的负责人都来到了现场,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结果是,工作流程机制都没有问题,但是就是缺了那么一点点主动服务意识、缺了一点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投诉者奔波无门。节目开播之前,梁溪区政府专门召集区住建局和城管局专题会商,最终达成统一意见,以后类似的问题都最终在街道办结。

在山北街道,其实还有很多像刘先生这样的个案。通过一个个案,《作风面对面》推动了一项政府工作的改进,使得以后同类问题的处理有案可查、有据可循。这就是《作风面对面》现在以及未来能够给政府职能部门的一项“大服务”。其实,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问题曝光不可怕,关键是发现问题以后要重视,要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推动政府部门作风建设,推动职能部门工作完善,树立政府部门真正为民办事的良好形象。这就是此案例《作风面对面》“服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三、“监督”转向“服务”的第三步:把“服务”作为《作风面对面》的“标签”,实现三方对话的最终共赢

服务了群众、服务了政府部门,作为栏目来说,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就是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案例三:节目请到了无锡市供电公司、市市场监管局、两家涉及的物业公司负责人来到直播现场讨论转供电的话题。市供电公司领导说政策、物业公司说难处、市场监管局说处置。针对这个话题,市场监管局表明态度的同时,也很好地解释了在转供电监管这一方面的政策。以往,很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害怕上节目,但是现在,很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愿意上节目,因为他们知道有些可能政府部门单方面没法解决的问题,通过《作风面对面》平台能够实现问题最终解决,达到共赢的效果。《作风面对面》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已经在政府职能部门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政府职能部门也把《作风面对面》作为展示自己工作的一个平台。人无完人,工作也不会十全十美。有疏漏、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可怕,只要积极改进,这就是成绩,就是政府部门“赢”的地方。作为群众来说,他们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他们“赢”的地方。而作为栏目来说,几方皆大欢喜,栏目的“服务”属性做好了,栏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达成了,栏目就“赢”了。所以,《作风面对面》要实现自己的赢,要实现三方甚至多方共赢,就要在“服务”二字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四、“监督”转向“服务”的第四步:《天天面对面》等其他栏目的完美补充,形成《作风面对面》的全天候“服务”

广播版《天天面对面》在推出之后,迅速成为《作风面对面》的日常延续。每周三《作风面对面》电台节目播出之前,《天天面对面》都会对上线单位的业务管理范围进行预告和提问引导。《作风面对面》播出之后,当中一些后续问题的反馈、解决由《天天面对面》做进一步地跟进。同时,《天天面对面》中一些较为复杂、一时难以处理的问题,也可以转入《作风面对面》电台节目和电视专场中,形成《作风面对面》的全天候服务概念。

《天天面对面》在作为《作风面对面》的强有力附加属性之后,改变了以前《作风面对面》电台节目结束之后,没法呈现后续性的问题,最终形成《作风面对面》服务大循环的闭环。

《作风面对面》是一个全媒体栏目,它的触角不仅延伸到了电视、广播,还延伸到了报刊、新媒体等方方面面,甚至也不断尝试在抖音、视频号等渠道传播,今后还将在更多的领域尝试节目的创新。

(作者单位: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