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江南文史 首页 >

论薛福成变法图强的经济思想

作者:李湘云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39   发布日期:2021-3-16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晚清,在中国如何走向世界的艰难探索中,早期著名外交家薛福成以其变法图强、振兴工商业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这个曾任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任幕僚,出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的人,一生共著书40多万字,探索国家改良、变法的自强之路,表达救亡图存、富强中华之心。“中国地博物阜,甲于五大洲。欲图自治,先谋自强;欲谋自强,先谋致富。致富之术,莫如兴利除弊。”(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417.)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有极高的价值。

一、“尚强富”新经济伦理观是其变法思想的基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是一个光明与黑暗交织、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年代,伴随着门户开放,西学开始东渐,这使少年时便有“慨然欲为经世实学,以备国家一日之用”(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00.)抱负的薛福成看到了希望,而正在兴起的一场求强求富的自强运动更让他看到了报国的机会。1865年,这个27岁的年轻人给当时的洋务大臣曾国藩上书《上曾侯相书》,其全新的政治伦理观和改良措施深得曾国藩赞赏,由此成为曾国藩的幕僚,登上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舞台。

《上曾侯相书》是建立在一种全新的“尚强富”政治伦理之上的自救谏言。传统文化“君子喻义,小人喻利”的伦理观,将言利者视为不耻,将财富视为不洁,形成重农抑商的民族文化底色,带来民贫国弱的现实惨状。薛福成以一种离经叛道之勇气,力图突破这种文化理念的桎梏,他以《易经》中的“以美利利天下”为突破口,提出“圣人正不讳言利。所谓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此治天下之常经也”。(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418.)正面提出并宣传自己的新伦理观和利益观,为其变法图强培育文化土壤。

万余言的《上曾侯相书》提出国家富强之八要务: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政、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其中经济思想为主线贯穿其中。薛福成的养人才思想认为,国家选人才应该“征辟与科举并用”,对具有一长一艺之实用之才,应不拘一格录用,尤其是工商人才;广垦田思想认为,国家应当以“民垦+官垦”的形式来发展农业,由于农民力量孱弱,此领域要更多发挥官方作用,官方借给民垦者以籽种和牛具助其生产,是为民垦,同时,对无主之荒田,官方募民耕之,租金视民垦所纳减少一二,鼓励人们充分利用荒田野地,开垦种粮,是为官垦;兴屯政思想认为,应当以屯田为基础实现屯政,筑城堡、设守备,人们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各自为守,培育民众能力,自治防暴;治捻寇思想认为,人之为捻,是迫于生活绝望,“善抚之则皆为民,不善抚之则为捻”,故地方官吏要善抚百姓,使其生活无忧,天下安宁;澄吏治思想认为,吏治关乎国家修创痍为富庶、化凋敝为敦朴,所以要“慎其选、养其廉、尽其才”;厚民生思想认为,应该减兵营以省岁饷,厚民生以培元气,让百姓富起来;筹海防思想认为,为了不被邻敌所侮,应当筹巨款、设巨厂,购买并学习西方的火器和轮船术,亦可派敏慧学子赴西方国家学习机器技术;挽时变思想认为,针对洋烟洋教统领民众之势,从文武各官而不是百姓开始禁烟,犯者即黜,对入教就以为得到保护的恣横教民,一旦犯法,严惩不怠。

作为薛福成进身之言的《上曾侯相书》,强富的思想显而易见,其后的奏章《应诏陈言疏》,因“欲御外侮,先图自强;欲图自强,先求自治”的自救自强观,更是得到李鸿章的赏识,薛福成加入其幕府,从此正式参与国家治理,屡献治国大计,建树颇多,成就了其政治理想和抱负。

二、力求“变法”,以工商实现民富国强

如果说《上曾侯相书》主要体现的是薛福成自救自治的思想,15年后1879年的《筹洋刍议》则正式提出“仿西学、行变法”的变法主张,这意味着,薛福成的思想不再局限于服务清朝廷,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和通道;意味着他在政治上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但也开始主张兴民权、重民生;经济上要求改革洋务派的官办工业,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思想文化上不仅主张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同时主张创办新式学堂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意味着他开始从洋务派走出来具有了早期维新派的特点。薛福成以“变法”来实现“培邦本、康兆民”的思想,是中国对世界政治文化作出的贡献。

(一)以“变法”实现培邦本

薛福成一生的代表作是《筹洋刍议》,文章最核心思想是力求变法以图国家强富。全文共14篇,分《约章》《边防》《邻交》《利器》《敌情》《藩邦》《商政》《船政》《矿政》《利权》和《变法》等14篇(其中《利权》4篇)。在《变法》篇里,薛福成从自然之变谈起,认为天道数百年小变,数千年大变,故世事也在变,国家管理者应懂得与世俱变,“世变无穷,则圣人御变之道,亦与之无穷”。(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85.)他认为,与西洋国家的富强比,中国“不变则彼富而我贫,不变则彼巧而我拙,不变则彼捷而我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85.)只有“变”才可救国、才可强盛。

以变法为核心,《筹洋刍议》涉及国家约章、边防自固、邻交之道、利器之胜、敌情之谋、藩邦护服、商政关系、船政之急、矿政之利、利权之释 、变法之明等内容,涵盖了外交、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就如何防外侮、策富强、定经制等给出了详细的建议。种种建议成为切中时弊的救国良策,也为国家未来发展和政治文明指出了一个方向。同时,他不断激发朝廷和国人的变法热情,“以中国人之才智视西人,安在其不可以相胜焉”,从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论证中,给国人的变法图强注入自信。

《筹洋刍议》之后,薛福成出使西方,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大臣。其间,他细细考察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情况,完善了早先的变法思想。政治上推崇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更加强化工商为本的理念,呼吁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强国,《振百工说》《论公司不举之病》等系列经济类文章,将西方与本土结合,细化经济变革措施,甚至延伸至导民生财和为民理财之具体方法,体现了政治家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和厚民思想。

(二)以“振兴工商” 实现康兆民

薛福成的变法改革措施涉及各个方面,其中价值最大、也是最具有现代意义的就是他的经济变革思想。他敢于突破崇本(农)抑末(商)的传统观念,认为衡量一国之贫富强弱,应以商业为标准,“商务盛则利之来,如水之就下而不能止也”。(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418.)他批评国人一直固守的以言利为戒的传统,批评“在上者不肯保护商务,在下者不肯研索商情”现状。针对西方每年在中国所盈3000多万之利,他认为这种有往而无来的经济现象,是导致“近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的根本原因,因此强调“握四民之纲者,商也”。(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227.)呼吁朝廷必须放弃崇农抑商的理念,振兴国家之商务。为此,他提出振兴商务、发展国家经济的具体之法:

其一,重私利以丰盈公利。即国家财富的积累需要以激发私利为前提,“惟人人欲济其私,则无损公家之币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75.)这种“人人欲济其私”的观点,认可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力量,鼓励民众财富积累,深谙民富则国强的道理,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也是“世界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表达。虽然当时社会开始出现“民富国强”的共识,但是薛福成第一个将“藏富于民”理念提出来,并给出了具体方法和措施,这是他对人类经济理论的贡献,也是薛福成“民先富而国才富”思想的表达。

其二,工为商基,振兴百工。强调工商兴国的前提是振兴工业,“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320.)有了百工,则可避免一直存在的“一丝一粟必取之力田之农,农之谋食也艰”的弊端。这种对发展工业的呼吁,最终使朝野上下改变往日的贱工贵士之心,引导国人开始重视国家工业。关于工与商的关系,薛福成也在研究了西方经验后给出了结论,“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然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74.)在某种程度上,薛福成奠定了后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战略模式,即“工为体、商为用”——工业产业为基础 ,商业流通为手段。理念的超前性和正确性,对其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家乡所在地苏南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三,机器殖财养民。在倡导发展工业的同时,薛福成强调发展大机器工业,反对顽固派“广用机器不啻夺贫民生计”的观点。他认为机器之所以能殖财养民,因为机器生产是一人能兼百人之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人工成本,降低产品售价,盈利能力更强,“若以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不以机器以造物,则利归西人。利归富商,则利犹在中国;利归西人,则如水渐涸而禾自萎”。(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287-288.)只要利归中国富商而不是归西方,就仍然“可分其余润以养我贫民”。同时,薛福成还从就业方面看到机器工业的养民意义,认为机器工业能做大工厂,有了机器才能设一厂或开一矿,一厂一矿能“仰食者不下数万人数千人”,解决千万人谋生问题,建设铁路和开设轮船也可以增加沿途地区人们的就业机会。至此,薛福成的经济思想已从先前的重流通以发展商业,向更先进的发展和振兴机器工业的方向发展。

其四,个人以集股开办私营企业。针对当时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的不景气,薛福成提出允许由私商集资经办企业的大胆想法,尤其是如修路、轮船运输这些大项目上,一方面为朝廷减轻投资负担,另一方面可为朝廷增加税收来源,以增强国力。为此,他客观分析了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不景气的原因,这个曾经积极主张以官督商办来反对官办企业的人,发现官督商办模式中也有着很多的腐败,“腐败极矣, 弊端极多,买煤有弊;买船有弊;揽载水脚,短极有弊;轮船栈房, 出入客货有弊……种种弊端不胜枚举!”(陈旭麓等.盛档·郑观应致盛宣怀函〈宣统二年八月十一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于是,倡导商、绅、官、民自由集资,私人联合营办公司, 认为这种体制,一方面可以杜绝腐败,另一方面,能“纠众智以为智, 众能以为能, 众财以为财”,集众人之智慧办企业,同时,这种体制使人们利害与共、利益共赢,便“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将集资开办公司的重要性强调到极致,从而成为中国最早看到公司股份制能使国家经济强大之人。

薛福成把自己的经济思想归结为21条,他自称为养民之新法,无不体现出人类经济发展的先进性:“一曰造机器以便制造;二曰筑铁路以省运费;三曰设邮局、日报馆以通消息;四曰立和约通商以广商权;五曰增领事衙门以保商旅;六曰通各国电线以捷音信;七曰筹国家公帑以助商贾;八曰立商务局以资讲求;九曰设博物馆以备考究;十曰举正副商董以赖匡襄;十一曰设机器局以教闾阎;十二曰定关口税以平货物;十三曰垦荒地以崇本业;十四曰开矿政以富民财;十五曰行钞票以济钱法;十六曰讲化学以精格致;十七曰选贤能以任庶事;十八曰变漕法以利运输;十九曰清账项以免拖累;二十曰开银行以生利息;二十一曰求新法以致富强”。(马忠文, 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420.)薛福成的经济思想为后来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如郑观应的商战和以工翼商的思想、康有为的建立工国主张等,皆得益于薛福成的工商立国思想和经济变革之道。

总之,薛福成一生的著作都在细数落后中国家的图强之道,表达一位朝臣的救国之心。今天来看,薛福成的经济改良思想及种种变革之道,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相契合,也符合未来历史发展的潮流,给国家和人类贡献出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财富。虽然他一生的思想前后多有变化,但不变的一点是他的救国图强之心。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