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新时代新发展 首页 >

强化创新驱动 提升产业能级 推动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无锡市调研组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920   发布日期:2021-1-7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有着巨大市场需求和广阔发展前景。生物医药产业是无锡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极具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外都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纷纷加大疫苗研发投入,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出台各种政策和举措加以扶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主要集中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生物医药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16年,国务院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发展。目前,已形成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此外,武汉、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预计2020年末,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总产值将达十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二、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优质资源加速集聚,产业集群效应彰显,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产业实力持续壮大。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近六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3%,增速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居首,2019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825亿元,同比增长17%。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生物医药产业仍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全年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在全省位居前列。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链较为完整,涵盖制药、医药服务外包、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现代中药等领域。龙头企业引领效应凸显,阿斯利康、通用医疗、辉瑞制药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无锡落户,全市现有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祥生医疗等13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阳生生物、力博医药、迈健生物等1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全市生物医药企业超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2家。全市纳税100强企业中有7家是生物医药企业,其中阿斯利康位居第一。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现已形成优势突出的3个产业集群:以药明康德、保诺科技、泰格医药等企业为代表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产业(CRO),研发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特殊医学配方食品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费森尤斯卡比华瑞的肠外营养液、纽迪希亚的肠内营养乳剂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医疗器械领域,通用医疗的B超设备及探头系列产品拥有全球60%的市场份额,祥生医疗自主研发的彩色B超、5G远程超声、超声人工智能等系列产品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声设备的出口排名居国内品牌前三。

三是研发能力持续攀升。组织实施包括“先进肿瘤治疗装备和材料研发”等7个国家重点项目在内的100多个科技计划项目。全市有12个I类新药已获准开展临床研究、5个三类医疗器械和33个二类医疗器械完成注册上市。全市有139家生物医药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能力持续提高,阿斯利康PD-L1单抗英飞凡、慢阻肺新药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获批上市,利那洛肽获权在中国独家研制;药明生物的生物制品CDMO平台目前已孵化出200多个研发项目,创新药超过180个、其中“全球新”项目超过50个;西比曼的全球首款CAR-T细胞药已获批上市;泛生子的肝癌早筛核心技术及设备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锡成功开展全球首例新冠病例双肺移植手术,多家企业的病毒快速检测试剂产品和相关设备获CDE批准或CE认证。

四是载体建设更加健全。全市现有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江阴现代中药与生物医药产业园4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有专业载体86万平方米,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其中无锡高新区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江阴高新区获批现代中药配方颗粒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建有15个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涉及药品检验、性能检测、技术转移、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领域;建有5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涉及医用材料、医学影像、生物制品等多个领域。2020年9月,无锡航空口岸、江阴港口岸被增设为药品进口口岸,无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空港、水港双口岸城市。

五是产业生态更加优良。大力招引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3人,引进“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10个、高端医学专家团队1个,全市成立了32家院士工作站,培育省双创人才93人、双创团队6个,集聚博士以上生物医药专业人才1000多人。设立规模10亿元的国联国康基金、50亿元的太湖成长基金,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制定实施系列政策措施,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突出产业前瞻布局与精准发力,对重要创新研发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水平不高,原创研究成果和产品不多。比如,在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领域,近十年来国产I类新药批件数量尚为空白。二是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虽然迅猛,但规模还不够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力、带动力还不够强。三是优质资源有待进一步集聚。受限于城市能级、高校资源不足等因素,高层次人才集聚度还不够高。生物医药专业风投力量还不够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还需加大。四是产业载体及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无锡产业园区载体有待进一步扩容提质,公共服务和运营管理水平还需提升。

三、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强调,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壮大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无锡将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和生物医药产业新一轮发展历史机遇,立足“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将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特色鲜明、研发创新活跃、制造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全面擦亮生物医药产业“无锡品牌”。到2022年末,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企业超1500家的目标。

(一)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增强发展动能

统筹创新资源,健全创新体系,着力提升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生物医药领域重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型、平台型、服务型的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或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基础、谋长远。组织实施“卡脖子”核心技术、颠覆性前沿技术及高端产品研发攻关,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新型疫苗、基因检测、医学影像等领域加大攻关力度,抢占技术制高点。深化产学研医协同创新。鼓励生物医药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深化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更加紧密、更具实质的合作关系,打造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联盟。提升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统筹全市优质资源,重点建设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推动医疗机构与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协同申报国家级临床研究和转化基地,提升临床试验机构能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开放合作。加强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先进城市的合作,促进资源、技术、产业协作。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研发机构、跨国医药企业研发中心在锡落户,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研发合作。积极打造创新“飞地”,链接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二)实施产业集群提质工程,提升产业能级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形成紧密协同、共生共赢的产业集群。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实施横向兼并和纵向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链控制力与引领力。鼓励以药明康德、保诺科技为代表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建立研发生产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支持天江药业、济民可信等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对初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力强、产品特色鲜明的骨干企业,厚植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发展重点优势产业。明确全市各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互相协作的良好局面。鼓励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医药生产外包(CMO)、医药定制研发生产(CDMO)等机构拓展研发和生产业务。推动生物技术及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与智能医疗等产业向高端发展。积极推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拓宽技术产品在锡产业化的渠道。强化产业链招商力度。聚焦生物医药研发外包、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特医食品、生物疫苗等具有优势和基础的领域,大力招引全球行业龙头企业、世界五百强、中国医药百强企业,招引细分领域重要创新研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性、协作性,提升产业链完整性与竞争力。

(三)实施载体平台提优工程,提高承载能力

加快推动产业园区提质扩容,完善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承载。推动园区扩容提质。推动江阴、新吴、滨湖、惠山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提质扩容,加快宜兴、锡山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建设,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契机,对标国际一流产业园区,推动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智能医疗产业园等园区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孵化载体。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中试及生产、临床前研究、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产业共性支撑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生物医药投融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支持各类企业和机构依规在锡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依托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行业资源,进一步搭建从学术会议、论坛会展到项目洽谈、产业落地的系统化支撑平台。高水平办好太湖(马山)国际生命健康论坛,提升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国际影响力。

(四)实施要素集聚提速工程,夯实产业基础

进一步加强人才、金融、用地等要素集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加强人才引育。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3.0,加快集聚高层次“头部”人才;着力引进专业能力较强、处于成长期上升期的中高端人才,壮大“腰部”人才;优化实施“锡引”工程,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夯实“基础”人才。建立柔性引才、柔性考核机制,探索“悬赏制”“揭榜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让海内外“最强大脑”为我所用。优化科研经费使用机制,保障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保障。加强金融支撑。发挥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加大对生物医药项目的投资,加强对种子期、成长期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联合优质创投机构,组建专业领域天使或风投基金。支持尚沃医疗、耐思生物等优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强项目用地保障。积极探索新型产业用地定制模式及政策优化,精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和研发项目的用地需求,提高土地集约化使用效率,提升对生物医药项目的承载与支持。

(五)实施产业服务提效工程,优化营商环境

支持企业发展,优化涉企服务,打造服务高效、创新赋能的行业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和制剂等,积极争取优先推荐纳入医保目录,优化创新产品进入医院的招投标流程。推动符合准入条件的相关药品、设备列入采购备案目录,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审评审批服务。加快建设无锡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服务中心,面向全市企业、医疗研发机构开展政策法规咨询、药械产品审评审批、申报注册等“一站式”服务。深化审评制度改革试点,对创新型或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的审评审批开启绿色通道,加速新产品入市进程。发挥进口口岸功能。以无锡航空口岸、江阴港为重点,完善医药产品冷链周转、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优化药品和生物制品进口便利通关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口岸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形成集口岸通关、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的口岸医药集聚发展新格局。强化组织保障。借鉴上海、苏州等先进地区做法,在市级层面探索设立实体化运行的“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类似机构,统筹加强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指导。梳理各级各类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研发力度,让政策更具针对性、实战性、时效性。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