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9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长三角发展论坛 首页 >

长三角一体化下泰州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研究

作者:蔡成浩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042   发布日期:2020-10-20

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后,泰州如何立足Ⅱ型大城市规模定位,把中心城市能级提升放到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进行研判,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更高层次上集聚优质资源,本文综合分析泰州中心城市与其他长三角城市的优劣,探究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泰州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的对策思路。

一、城市能级内涵及重点指标

城市能级是城市综合实力及其对该城市以外地区辐射的影响程度,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城市能级提升过程,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和空间的重构过程,包括城市经济实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根据城市能级核心内涵,结合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所起功能及城市能级区分度问题,笔者从经济能级、社会能级、发展能级三方面指标对城市能级进行研究。

二、泰州中心城市能级综合分析

建市之始,泰州就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获批全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江苏省唯一国家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江苏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心城市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能级:主要从经济水平、经济基础、经济外向度、经济活力四方面来分析

1. 经济水平

地区GDP:2019年泰州GDP为5133.36亿元,为苏州的26.6%、无锡的43.3%,低于邻近的南通、常州、盐城、扬州及绍兴等城市,排在长三角城市第16位。

人均GDP:泰州2019年人均GDP

11.07万元,排在长三角城市中心区第17位,低于邻近镇江、常州、南通、扬州,与绍兴接近,无锡、苏州约为泰州1.62倍。

收入消费:以泰州对标城市绍兴为例,2019年泰州、绍兴两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773元、53839元,绍兴是泰州1.42倍。在消费支出上,两市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348.9亿元、2207亿元,泰州仅占绍兴61.1%。

2. 经济基础

地方财政收入:2019年泰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4.58亿元,同比增长2.2%。同为长三角核心区中轴部位的常州,同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0亿元,增长5.3%。

年末常住人口:影响城市能级因素很多,但无论是资源集聚还是产业的发展,最终都将体现为人口聚集。比较泰州与绍兴, 2019年泰州户籍常住人口流出36.96万人,排在长三角户籍常住人口流出城市第4位,而绍兴外来常住人口57.83万人,差距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泰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投资额、增长率与扬州基本持平;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5.9%,高于扬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增长,占比36.1%,高于常州。

3. 经济外向度

泰州2019年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常州的42.82%、56.5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仅分别为常州、扬州的16.97%、25.20%。经济外向度在省内排位靠后,与南京、苏锡常等苏南城市差距较大。

4. 经济活力

GDP增速:GDP增长率是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019年泰州实际增速为6.5%,排在长三角城市中心区第18位,低于邻近的常州、扬州及浙江、安徽大多数城市。

年货运总量及客运总量:2019年泰州货运总量同比增长4.1%,货物周转量增长5.2%,增幅与扬州持平,好于常州。客运总量则同比下降1.3%,总体平稳。

(二)社会能级:主要从交通基础、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环境基础等四方面来分析

1. 交通基础:泰州2019年公路总里程为1.0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0.64公里,高于扬州、常州,但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明显滞后于苏南及浙江部分城市。

2.社会保障:2019年泰州万人拥有床位数与全省持平,好于常州、扬州;城乡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与扬州、南通一致,低于苏南城市。

3. 信息网络:泰州2019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97.43万户,高于扬州,低于常州;移动电话用户数为496.27万户,用户数、普及率均低于扬州、常州。

4.环境基础:2019年泰州空气质量优良率与全省持平,好于常州、扬州;全市Ⅲ类水质以上比例高于全省近10个百分点,低于扬州。

(三)发展能级:主要从创新能力、科研投入、知识潜力等三方面来分析

1. 创新能力:泰州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数974家,仅分别为常州的55.3%、扬州的76.7%;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为常州的52.3%、62.6%,比扬州少8765件、3181件。

2.科研投入:2019年泰州科技支出16.7亿元、同比增长12.1%,与扬州基本持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比扬州高0.08个百分点。

3. 知识潜力:泰州2019年普通高校在校人数为7.73万人,仅为常州的60.1%、扬州的79.8%;2018年泰州教育支出74.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0%,比全省、常州、扬州分别低3.6%、3.4%、2.4%。

综上所述,泰州位于长三角区域核心区南北中轴、江苏地理中心,南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隔江相望,东西接南通、扬州,北与淮安、盐城相连,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承南启北、左右逢源的节点城市。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泰州在长三角城市中心区能级相对偏弱,无法完全匹配区域发展应有地位,尤其是中心城市核心区对全市辐射力、带动力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

1. 集聚辐射功能较弱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GDP总量、人均GDP、人口数量等反映城市经济水平、基础及活力指标都排在长三角城市中心区中位,离承担具有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区域中心城市还有相当的差距。同处长三角南北中轴线的常州,2019年经济规模是泰州的1.44倍;虽然户籍人口比泰州少100多万,但常住人口却比泰州多10万。从长三角城市群来看,泰州中心城市品质不高,对周边城市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够。

2.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泰州传统产业比重大、层次低,劳动密集型、加工代工企业多,产品附加值不高,“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现象普遍存在,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项目数量偏少。同时,缺少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力不足。2019年泰州高新技术企业974家,远低于南通(1706家)、宁波(2149家)等城市,且单体规模也较小。另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1%,未达预期目标,高端化发展不充分,金融业、物流业与周边城市差距较大。

3. 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全市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95%;高层次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仍较缺乏,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能力不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建有率仅为39%。科创资源相对匮乏,高校专利申请量位居江苏省末位,产学研合作能力不强,创新人才严重短缺。同时,尚未形成完整科技创新体系,亟需加速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4. 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实际注册利用外资少,一般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持续下降,境外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泰州港货物吞吐量虽已达到亿吨以上,与南通港不相上下,但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却不到南通港的1/3。园区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也明显低于南通,开发区在全省排名靠后,港口和开发园区能级均需进一步提升。另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旅游业收入特别是国际旅游收入及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等指标与南通、扬州、常州等城市相差较大。

5. 城市建设短板明显

高铁、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城市间快速路网占比较低且未成环,城市轨道交通仍是空白。中心城市核心区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自来水供水能力、污水处理能力、污水管网覆盖率等均低于周边城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市政公共管廊等方面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整体开发和高效利用城市资源不够充分,交通出行不便等问题仍较突出。

三、提升泰州中心城市能级战略的思考

比较泰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优势与不足,笔者以为,泰州在发展中须坚持国际化城市提升、高质量经济增长、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效率服务共享、高素质人才发展等五大战略,推进要素集聚特别是创新要素集聚,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加强创新创业,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应成为泰州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的主攻方向。

1. 实施国际化城市提升战略,打造长三角现代化发展节点城市

一是完善城市功能区规划,以高铁枢纽片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加快市区融合发展和一体化步伐,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度和能级,让自身空间焕发新活力。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南延,向江而建,依托江、桥优势,使泰州从单纯地理中心到建成拥江达海、承南启北的节点城市。三是在跨江融合上做文章,重点推进高速铁路、过江通道规划建设,深度对接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强化与无锡、常州等城市合作交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承接溢出资源,深度参与分工合作,重塑经济地理新格局。

2. 实施高质量经济增长战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名城

一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依托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和扬子江药业等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继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大市场等载体建设,努力在争创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质量标准实验室上实现重大突破,积极争取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泰州。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等为重点,按照“产业图谱”,抓住关键、强壮“筋骨”,培育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围绕产业链配置各类资源,量身定制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扩大智能装备以及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稳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三是分类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将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新技术船舶基地、新能源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微型CBD、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块状”集聚,发展城市服务经济;充分发挥泰州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3.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打造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示范窗口

一是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创新外资利用方式,以船舶制造、粮油加工、医药化工、港口物流等大型临港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链招商引资为重点,细化和落实产业链招商环节和重点,推动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资本重构、高端嫁接。二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利用境内外各类展会,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支持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企业,积极承揽或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重点开发园区加强与国外产业园区合作,全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三是学习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重点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新片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人才流动、运输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改革试点经验,争取将泰州医药高新区、泰州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纳入上海自贸区协作区,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

4. 实施高效率服务共享战略,打造长三角高品质发展最优环境

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要建立板块、园区、企业和群众对机关部门履职服务评价机制,推动机关部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建立企业“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搭建“政商面对面”等政企研讨会商平台,让政商关系“清”上加“亲”。二是深化以“不见面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提升“一网通办”效能。通过“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帮代办、快递送”等方式,共享共用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办事者与审批者全程“不见面”。三是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推动实现物流和监管等信息全流程采集,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5. 实施高素质人才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人才发展友好型城市

一是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和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招引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世界一流顶尖人才,同时通过人才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实现人才队伍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二是实施人才服务工程。健全人才服务“直通车”,切实解决居住、出入境、医疗、购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实际问题,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三是实施人才开放共享工程,推进更多泰州企业在上海建立研发机构,同时吸引更多上海企业在泰州设立产业化基地、研究机构、工作室,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优化共享。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泰州分院)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