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7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书评 首页 >

无锡山水城市的探源和构建之路

作者:张颂炫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42   发布日期:2020-9-16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段子来形容无锡。走遍世界看看,还是中国好;走遍中国看看,还是江苏好;走遍江苏看看,还是无锡好。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尤其是认真读完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孙志亮先生撰写的《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这部专著后,相信人们对无锡这个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状况,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在世纪之交中通过转型发展,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逐步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具有个性的山水城市的崭新风貌,一定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孙志亮先生作为高级规划师,在36年的工作中,先后担任规划设计者、城乡建设项目实施协调员、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和职务。他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地干出来而成为一位副厅职的专家型的领导的。在《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这部专著中,孙志亮先生结合自己从事无锡山水城市规划建设的亲身经历,全面地、客观地、准确地讲述了无锡山水城市规划建设的背景、理念、思路、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不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还非常接地气,很有亲和力。从众多读者反馈的意见来看,一致认为,该书厘清了无锡从世纪之交展开的山水城市建设的脉络和肌理,在区域文化的发扬光大,文化古迹的发掘和修缮等方面的站位是高的,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是正确的,在工作上是富有成效的,具有很好的资料和史料价值。不仅有阅读的价值,还有收藏的价值。笔者阅读后,在以下三个方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写出了无锡由以往主要靠以自然取胜的“太湖明珠”城市向现代化的“山水城市”的转型发展中的沿革和变迁的历史

孙志亮先生的《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这部专著有四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无锡—宜居宜业的山水城市》,第二板块《蠡湖篇》,第三板块《惠山、青龙山篇》,第四板块《惠山古镇篇》。孙志亮先生这部专著,采用这样的结构来论述,是颇具匠心的。第一板块《无锡—宜居宜业的山水城市》是全书的总纲。它从宏观层面上来展开,写出了无锡由以往主要以自然取胜的“太湖明珠”城市向现代化的“山水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沿革和变迁的历史,不仅具有认知价值,也是有学术价值的。第二板块《蠡湖篇》,第三板块《惠山、青龙山篇》,第四板块《惠山古镇篇》,则从微观落实的层面上讲述了三个先行示范区各具特点的建设过程。让人们感知到在具体落实中的种种不易和如何一一破解、如何攻坚克难的过程,从而让人们倍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

在第一板块《无锡—宜居宜业的山水城市》中,它从介绍无锡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山水园林和发达经济等元素切入,将无锡这座名闻遐迩、被打上了“太湖明珠”烙印的城市梳理一遍后,说到了这样的一个带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命题,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到了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了“转型期”之中,世界关注起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城市的发展模式来了。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的经济强市,无锡也面临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转型发展的问题。这时候,人们想到了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他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字路口,提出了“山水城市”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概念。这不是钱学森突发奇想的结果,而是他经过郑重研究和长久思考后形成的理念。钱学森的视野非常开阔,学识非常广博。早在1958年3月1日,他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遗产,从园林角度入手,把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放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如果说,在那个时期,钱学森已经有了建立山水城市的理念,到了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何谓“山水城市”的概念。吴良镛教授是建筑规划界的泰斗,他的毕生追求,“就是要让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吴良镛的这个理念,与无锡市几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关于城市如何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契合的。1994年,吴良镛教授在指导无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提出了无锡要建设山水城市的规划方向。在以后几十年的具体实施中,无锡在城市建设中,始终立足在这个定位上,以总体设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做法,大致完成了以往主要靠以自然取胜的“太湖明珠”城市向现代化的“山水城市”的转型发展。

二、写出了制定发展规划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实施过程中的因地制宜的严谨性和坚定性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承上启下的过程,对于无锡的城市建设而言,遵循的也是这样的规律。

上世纪20年代,无锡的工商业的发展,在全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著名的民族实业巨子荣德生先生(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以造福桑梓的情怀,写过一部专著《无锡之将来》。这位大实业家的胸襟、气派和眼光是非凡的,即使用当下的眼光去审视他在该书中阐述的无锡城市建设的规划,其中的真知灼见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荣德生那一代民族实业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创建的一批园林,至今仍然是构成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些遗产,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将学术性、科学性与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的严谨性和坚定性结合,就构成了孙志亮先生的《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这部专著的核心内容。书中介绍道,1993年无锡就启动了由清华大学与无锡市规划设计院合作编制的无锡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1994年吴良镛教授在指导无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明确提出了无锡要建设山水城市的规划方向。他在《无锡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重大决策》的专题学术报告中指出:“无锡‘山水城’的建设重点应放在对山、水的自然空间及其绵延地区保护,而不是开发,更要千方百计地防止建设性破坏。”孙志亮先生对吴良镛教授在这个学术报告中讲到的“无锡山水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要搞山水城市”这一点印象特别深刻,认为这是为无锡山水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1995年,孙志亮在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时,无锡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办公室明确让他根据清华大学和无锡规划设计院合作编制的总体规划成果执笔撰写《无锡市总体规划文本(1995-2010)》。规划文本和清华大学、无锡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该文本为无锡市规划史上第一部总体规划文本。该文本中的指导思想中就有“制订山水城市的建设模式、建设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环境、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于一体化的现代城市”的精神。1995年9月27日无锡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无锡市总体规划(1995-2010)》。2001年10月29日,市委、市政府以锡委发[2001]70号文件印发了《“爱我无锡美化家园”行动纲要》(2002年-2004年无锡市城市建设实施计划),该纲要是无锡市建设史上第一个三年行动纲要,以后每三年都编制一个行动纲要,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作为实施这些规划的第一步,无锡从落实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显山露水起,把自然风光引入城市,构筑艺术骨架和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特色作为行动的先行目标。蠡湖综合治理,惠山古镇和惠山、青龙山保护建设作为无锡山水城市构筑的先行区陆续启动。

时至今日,在无锡市委、市政府连续几届领导班子的努力推动和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正如孙志亮先生在《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专著中所说的那样,“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今天,由钱学森首先提出的,吴良镛亲自指导完成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式——山水城市已在无锡初见端倪”。

三、写出了作为决策者、参与者、建设者中的一员的担当性、责任性和投入性

孙志亮先生是一个以事业为重,非常谦虚的人,他把自己说成只是无锡山水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亲历者、实践者。但是,如果翻开他的履历,就能清楚地看到,他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从2002年开始陆续启动的三个先行区,在为无锡市进行山水城市建设探索路子,摸索经验的过程中,他被组织上任命为蠡湖办主任,惠山、青龙山保护办主任,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小组组长,具体负责三大工程的实施工作。孙志亮先生在《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专著中对这三大工程的实施工作有着非常详尽的叙说和非常到位的综述与分析,是了解这个过程的信史,具有资料性的价值。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倾注的心血、碰到的困难、付出的艰辛,却没有道及。作一些这方面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来阅读理解孙志亮先生的这部专著《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限于篇幅,只能举书中的《蠡湖篇》来简要地说一说。蠡湖的治理,新城的建立,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面,其中就有全面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六大工程。这六大工程,头绪繁多,每一个环节中都会出现意想得到和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整个进程中,孙志亮先生以专业的水平,负责的态度和高度投入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他常常在凌晨时分就来到施工现场,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情况,一旦发现问题,或者看到不足的地方,上班后立即把大家召集到现场,现场办公,解决问题。2006年9月,蠡湖新城建设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奖)。在该时段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蠡湖展示馆举办了亚太地区未来领导人培训班,把蠡湖作为联合国生态示范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基地。而今,蠡湖新城已经成了无锡向外展示山水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亲历者说无锡山水城市建设》这部专著的《编后记》中,孙志亮先生并不讳言自己的付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把一辈子中包括青壮年在内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无锡山水城市的建设。但是,当他抚今追昔时,更多地是以一种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来对待的。“世上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机会集中数年,连续做几件有意义事的人并不多。”他认为“山水城市是一首写不完的诗,现在我们才刚刚起步,更多的篇章还有待后人去思索和不断书写。”

(作者单位:无锡市江南文化研究会)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