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乡村振兴 首页 >

从美丽乡村到富美乡村蝶变的思考

作者:刘 武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24   发布日期:2020-8-20

近年来,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力驱动下,浙江省嘉善县着眼绿色示范发展,从擦亮环境底色建设美丽乡村,到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富美乡村的华丽转身。

一、绿色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嘉善实践

“两山”理念在浙江的实践为乡村的美丽蝶变提供了发展方向,“千万工程”的深化为美丽蝶变提供了实践基础。近年来,嘉善县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论断,并把其贯彻到美丽蝶变的具体实践中,紧紧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总体要求,呼应百姓需求,着眼持续有效,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明路径。

1. 擦亮环境底色,做厚美丽基础

早在2001年,嘉善县就率先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动,同年8月,出台《关于在全县农村广泛深入开展“整治社会风气和整治居住环境”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入开展“双整治”工作。整治工作以环境美化为目标、以拆除违建为重点,花大力气消除了广大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露天粪缸,并以“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分工合作模式清理农村垃圾,基本消除了道路、河道存在的环境污染情况。这一轮农村整治行动初步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引导了良好的卫生风气,打好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2. 重点集成建设,做靓美丽宜居     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嘉善县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重点集成建设,到2007年“千万工程”基本在行政村整治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初显雏形。

3. 注入特色内涵,做精美丽乡村

在“千万工程”基础上,嘉善县拔高标杆、提升要求,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特色内涵。认真落实浙江省、嘉兴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要求,以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为目标,突出“重点培育、全面提升、争创示范”的导向,实施美丽乡村“1552”工程(即用三年时间,让100%的行政村创建成为农村环境全域秀美村;串点成线,建成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扩面提质,打造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围绕景区村庄建设,高标准打造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力打造“水韵嘉善·美丽乡村”,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4. 拓展市场功能,做透富美因子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按照把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和目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万村景区化”。依托现有村庄优势资源,嘉善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万村景区化工作的要求,提出至2021年打造71个省A级景区村庄的目标。经过三年建设,嘉善县28个村庄成功创建了省A级景区,其中3A级4个,其余43个村庄的创建也在有序推进。在此基础上,大力推介美丽乡村游,实现村庄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走出一条农民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

5. 探索发展形态,创新产业模式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断探索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新形态,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县结合每个村的不同特点,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提升“嘉善富美乡村模式”,以全域旅游开启“景区村庄时代”,形成村庄景区模式;在统筹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2018年推出5条美丽乡村精品游线路,打造了全线总长度约75公里的“享、品、触、赏、游”相融合的农旅结合项目;同时以当地乡愁文化为底色,打造了一批富有乡村特色的乡愁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使乡村“富”和“美”有效结合,并融入新农村建设理念,建设文明农村,形成了富美田园模式。总之,嘉善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新产业新业态基础,固化资源转化为可变现资产,城市居民需求转化为乡村承接项目,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化为新生活经营模式,美丽经济转化为富民产业,积极打造“民宿+景区”美丽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这些不同的发展形态,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乡村产业、传统社会性农民向现代产业型农民、传统村庄向现代乡村社区发展的整体转型。

二、当前嘉善美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 规划布局缺乏科学考量和长远谋划

嘉善的美丽乡村建设自一开始是有着明确规划的。2008年,嘉善县在密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嘉善县村庄布点总体规划》,在全县实现村庄布点90个。到2015年,这一规划把全县村庄布点调整为249个。但由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原有的规划已出现诸多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规划布局缺乏科学考量和长远谋划,已成为嘉善从美丽乡村到富美乡村转型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 要素配置缺乏整体疏理和集成盘活

美丽乡村建设和富美乡村建设是由一个个具体项目支撑起来的,这需要诸多要素的集聚。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聚合,大量现有“沉睡资产”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嘉善县“沉睡资产”主要由“地、田、房”构成,据测算产权价值高达300亿元,集中体现在闲置的住房、承包农田和建设用地三方面。如一部分农民在城里买房安家,出现其农村承包农田和宅基地闲置问题;部分农村可用建设用地呈零散化现象,出现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现象。这种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资源闲置现象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能否出台有效的机制把相关要素整体疏理和集成盘活。

3.集体经济缺乏有效支撑和机制理顺

自2005年起,嘉善就着手谋划并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先后实施了三轮“强村计划”,并开创性实施了“飞地抱团”强村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实施跨区域强村“抱团飞地”项目13个,实现9个镇(街道)全覆盖,99个村参与抱团项目建设,村投资总额达14.5亿元,预计每年增收1.34亿元,其中为30个经济薄弱村带来3300多万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然而,抱团项目并不能长期满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如部分纯农业村和偏远村位置偏远,资源条件比较差,发展速度缓慢;一些村干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依赖输血思想较重,创新意识不够。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富美乡村的蝶变需要进一步科学机制的有效支撑。

4.美丽业态缺乏特色营造和持续运营

经过前期的基础性建设,嘉善已建成的19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丽乡村风景线在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方面有了极大改善,但在发展美丽经济方面还存在后劲不足问题。如一些景区村庄的旅游开发深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有的地方在旅游产品品种、食宿环境、服务质量、文化展示、农事体验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城市居民高质量休闲消费的需要,还有的经营主体功能单一,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用餐、购物等相互割裂,没有形成结构整合和业务衔接,相关产业链也没有建立起来,缺乏特色营造和深度可持续的运营能力。

三、从美丽乡村到富美乡村蝶变的实现路径思考

在实现从美丽乡村到富美乡村的蝶变中,嘉善面临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另外,从可持续的视角来说,发展瓶颈也是成长的烦恼。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创新性分析长三角地区推动美丽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方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营造良好的富美蝶变氛围。在理念上强调植根固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引领。

实现持久富美,就需要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把握美丽经济的发展机遇,始终保持蝶变的内驱动力。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在美丽转化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势头,益农则农、宜旅则旅,进而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农村集体经济复合型多元化富美发展的模式,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1. 走多规合一路径,从蓝图构绘起为富美做准备

践行共享理念,走多规合一路线,推动各个相关规划整合。县域发展要梳理各类规划,统筹各类规划的设计。具体到嘉善,需将《嘉善县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与《嘉善县乡村振兴规划》《嘉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嘉善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充分衔接,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考虑各村发展现状、村庄分布、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等因素,确保“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形成城乡发展和谐共融、互补均衡态势,从而在高标准高要求规划引领下,更精准地做好精品路线及各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

2. 走要素集成路径,从美丽建设起为富美供保障

集聚要素资源,梳理整合农村巨量“沉睡资产”,盘活闲置资产,走要素集成路径。在嘉善以县域为单位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农田流转和全域农房集聚的“三全”集成改革,为美丽建设盘活相关要素资源。首先,通过大力推动土地集中整治,探索形成“一保四化”有效利用模式。其次,科学推进农田集中流转。目前,全县已累计流转土地27.04万亩,闲置农田流转率为88.13%,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再次,有序推行农房集聚提升,统筹实施农房集聚工程。通过进一步的农房集聚建设,提升土地利用率。

3. 走强村筑基路径,从建设启动起为富美稳支撑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嘉善县积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先后通过三轮强村计划走出了一条有效的发展路径。因此,要继续以改革强村为有效路径,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体量,进一步围绕支持抱团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低效用地整治开发、农业农村跨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质。同时,探索“园区型、物业型、资源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发展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走特色业态路径,从项目确定起为富美建布局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富美乡村发展上,从一开始就要紧紧抓住项目发展的内涵,其外在表现就是特色,在富美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时就须注入特色业态,利用特色业态来支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美丽乡村在众多乡村景区中脱颖而出。通过打造特色的业态、丰富的民俗活动等,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吸引更多游客置身其中,不断释放美丽乡村的发展红利。

5. 走共享共惠路径,从运营推动起为富美定基调

共享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机制。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良好机制的支撑,因此必须调动各方力量,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目的,走共享共惠路径。从运营推动起为富美定基调,在美丽乡村到富美乡村的转变中做到市场主体、集体经济和村民三方受益。

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村集体经济的支撑,美丽财富也须反哺村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保障,也是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和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美丽乡村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让他们充分参与到美丽转化的过程中,在美丽中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在美丽中创造资源和财富。同时,村民在发展中要受益,只有让群众受益的美丽乡村建设才能走长远。要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借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发挥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富美乡村的建设中。招引市场主体要受益。市场主体是美丽转化的关键,市场主体紧紧依托各地的资源特色,培育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同时通过他们来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发展相关产业,就近就业,增收致富。通过市场主体的参与,让美丽市场更加广阔,达到建成一批主体,带富一方百姓的目的,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引擎,培育乡村振兴新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