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社会治理 首页 >

垃圾分类应考虑职业适应性

作者:邓线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05   发布日期:2020-4-15

随着垃圾数量越来越大,处理起来越来越超出城市既有负荷,各大城市不得不开始实行垃圾分类。

一、垃圾分类的认知困境

从现有状况看,垃圾分类标准对不少普通人还是一件难以适应的事。难以适应是因为垃圾分类并不简单,至少不像通常认为的那么简单。它背后涉及到一定的知识要求。不像以前,所有垃圾装一袋,往垃圾桶一扔了事,这不需要垃圾知识。现在不一样了,要将垃圾分类,其中有些是可回收的,有些是有害的,不能扔错。通过这种垃圾分类,可以极大节省资源,节约垃圾处理成本。资源节约利用背后,就需要知识支撑。很多人将垃圾分类视为一个习惯问题,坚持坚持就好了。显然,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要将这件从无到有的事做好,不是简单的习惯培养问题。

部分人群之所以对垃圾分类不适应,背后涉及几方面原因。一是垃圾构成越来越复杂。垃圾这个词对所有人都简单,但现代垃圾构成越来越复杂,其中有些属于可回收部分,有些则属于不可回收部分。有些是有害部分,有些则属于绿色部分。既然要进行垃圾分类,肯定是越细致越好,越细致越有成效。二是垃圾形态变换加快。同一种成分垃圾,可能形态完全不一样。如果没有对内部结构的认知和分辨,人们容易凭外表进行垃圾分类。外表容易迷惑人,这也是人们不容易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所在。

还有就是垃圾构成与环境的关系,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随着科技发展深入,要认识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绿色垃圾,真不是件简单的事。科技越深入,越需要提高人们的日常感知,凭简单经验,已很难分清垃圾属性。

垃圾分类要有统一标准,毕竟这涉及到垃圾统一收发、运输、处理等专业技术问题。然而,在统一的垃圾分类背后,却是具体的不同垃圾的归属问题。这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学科知识,与日常认知有距离。要让居民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现有条件下,不是简单教大家怎么垃圾分类就可以。既然牵涉到知识性,就有知识理解问题。如果只专注于统一标准,意味着很难消化其中的知识性,也很难对垃圾进行更有效分类。

垃圾分类的认知困境还在于要求的紧迫性。在一些大城市,有些小区的垃圾经常数日得不到处理,给居民生活带来困扰,背后原因就是垃圾处理能力达到峰值。垃圾分类的紧迫性,让人们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进行统一垃圾分类上。越是任务紧迫,越是容易忽视背后的知识性问题。越是紧迫,越不强调不同人群差异。在紧迫任务下,可能短时间大家能较快进行分类,但其中的分类质量显然难以保证。时间一长,质量越来越差,名义上分类了,实则没有分好,根源还在于民众没有真正懂得垃圾分类。

二、垃圾分类与职业知识的结合

要真正消化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职业知识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首先,垃圾分类中的知识构成与职业知识具有相关性。现有垃圾分类主要根据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以环境为本位进行划分,例如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有毒垃圾、绿色垃圾等;或者根据生活功能分类,例如厨余垃圾、干垃圾、湿垃圾等。这些分类是有必要的,既照顾到环境保护需要,又照顾到统一分类的要求,尽量与普通的居民生活联系起来,让更多的人接受统一垃圾分类要求。与这种统一垃圾分类相对应的就是各种具体的垃圾,有些是日常生活垃圾,有些是电器垃圾,有些是包装垃圾。这些垃圾分类牵涉到一些具体知识。

细究起来,现有垃圾分类是出于将生产过程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环境保护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最终环节,各种职业生产是产品的最初环节。尽管最终环节基于环保的垃圾分类所需知识,不同于各种职业知识。但从产品自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看,职业生产知识与产品最终消费后的归属知识具有相关性。生产的产品中,有些利于环境保护成分,有些不利于环境保护成分,都与职业相关。不同职业生产可能只针对于垃圾分类归属的一部分,但不同部分的垃圾归属都有相关性。明白一部分垃圾分类归属,连带可以明白其他部分的垃圾归属。

其次,垃圾构成的复杂化,伴随而行的职业知识复杂化。两者具有同步性,垃圾构成的复杂化,源于生产的复杂化。科技进步加快产品进步,它们与相对静态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差异。

具体而言,职业垃圾与生活垃圾具有相关性。每种职业生产可能只针对特定的产品垃圾,但这不意味着每种职业生产只与一种产品打交道。在生产某种产品时,需要各种不同的原料。这些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垃圾。它们属于不同种类的垃圾。通过与这些不同种类的垃圾打交道,有利于各类职业居民认识生活中的垃圾。同时,这些原料有可能来自一些回收垃圾,这既加深对可回收垃圾的认识,也加深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职业垃圾处理是一项相对专业的事情,甚至比生活垃圾处理更慎重。将两者关联起来,有利于促进职业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

再次,职业习惯与生活习惯具有相关性。有些居民在八小时工作之外,将工作带回家里。这等于把在单位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再做一遍,因为同样要接触各类职业生产材料,同样会产生垃圾,还会习惯性进行职业垃圾分类。相比于生活垃圾分类,对职业垃圾分类会做得更熟练一些。如果没有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与职业结合,就可能将两者分离。清楚职业垃圾分类,不等于清楚生活垃圾分类。如果将两者结合,就会将职业垃圾分类习惯带到生活中,加深对生活垃圾归属的理解和认识,并将两处习惯结合在一起。

通过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职业知识的结合,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也能更深地理解职业生产在整个社会大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居民把握自己在职业生产中的努力方向。如果将生产、消费看作一个链条,垃圾分类是这个链条的终端。理想状态是,这条链条形成一个循环圈。这意味着生产能较大程度上利用垃圾,消费不产生垃圾,自然能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现代社会离这种理想状态还很远,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达到或者不能接近。如何接近?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努力,使各行各业生产达到可持续性,减少最终消耗。

三、提高垃圾分类的职业适应性

当前,垃圾分类过于强调统一性。统一垃圾分类是必要的,便于统一运输和处理。但这种统一性的下面,具体的垃圾分类可以强调多一些。一方面,让大家更直观理解垃圾分类;另一方面,让大家更清晰了解具体垃圾分类背后的知识要求。譬如,电池为什么归于有害垃圾,可以解释得更详细一些,它的哪些部分不能处理,为什么不能处理,为什么有害,害处在哪里。当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后,居民更清楚当前垃圾处理的技术特点,也更清楚垃圾性质及其背后的知识。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与不同职业联系起来理解,加深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当这些具体的垃圾分类解释之后,可以与具体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涉及一些具体知识时,或多或少都可以与具体职业联系起来。有些纸是可回收垃圾,有些则归于一般垃圾处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方面可以解释得更清楚。人们迷惑于各种分类不清,就是因为背后深层次知识原因不清。原因分析清楚了,与具体职业结合可以更具体,如可以与教师职业结合,可以与办公职业结合,可以与各行各业人们的职业结合。人们了解了其背后的原因,在实际的分类中就可以做得更好,也便于人们节约资源,减少日常垃圾量。

垃圾分类解释与具体职业要求结合,如果能做到更直观更有趣是最好了,更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直观示范,往往与生活处理习惯联系在一起,减少人们日常摸索这种习惯的时间。人们熟悉垃圾分类,不但要认知熟悉,还要操作熟悉。严格讲,垃圾分类与职业知识结合包含两方面,一是标准上的结合,或者说认知上的结合;二是操作上的结合,将垃圾分类标准与不同职业认知结合只是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让操作更熟练,即将垃圾分类操作结合到日常生活操作之中。这种结合跟具体职业操作特点有关系。

要发挥大众智慧,将不同职业特点垃圾分类模式凸显出来。可由居民自发地总结一些将垃圾分类与职业认知结合起来的操作。只是在统一垃圾分类要求比较紧迫的时候,居民这方面努力会受到压制。在提倡将垃圾分类与职业特点结合的同时,以分类的方式总结不同职业者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优秀范例,可以加快垃圾分类与职业特点结合。对于不同地域、小区职业特点,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现代职业分类是多样的,但居住小区有一定规律性,职业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