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陈维民 胡士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673   发布日期:2020-3-23

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和实践活动,但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有待提高。由此,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基础文明教育中,并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基础文明教育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可以有力地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基础文明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精神,富有向上向善的力量,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丰富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学者JohnM·怀特利认为,“德育的任务就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基础文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德育,是高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懂弄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文明礼仪和人格精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及文明素养,优化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在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家国情怀、人格精神和传统美德为高校基础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而且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当前高校基础文明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一)对传统文化在高校基础文明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足

当前,不少高校过分强调“专业成才”“学以致用”,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忽视对学生在精神、心性层面的培养。另外,一些从事基础文明教育的教师传统文化底蕴不足,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不能将传统文化巧妙地与基础文明教育融合起来,很难体现传统文化在高校基础文明教育中的价值。部分大学生只重视专业学习,忽略对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的学习,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其基础文明素养中的价值。

(二)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基础文明教育尚未有效衔接

目前,部分高校不重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传统文化也缺乏有效宣传,导致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同时,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项投入不足,致使资金、专业教师和相关课程都较缺乏,无法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此外,少数高校尚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文明教育,缺乏完整有效的教育融合体系,在开展基础文明教育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和各种思潮也快速传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多元文化冲击,诸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腐蚀着大学生的头脑,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文明素养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和00后,他们不少人热衷于互联网和新兴媒体传播的一些新潮思想和多元文化,不能理性思考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三、 构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路径思考

(一)将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引入高校课程建设,为基础文明教育提供育人资源

1.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有效融合

首先,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与思政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使大学生在思政教学课堂中吸取古人的智慧、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其次,高校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礼仪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与相关专业及通识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使大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从而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

2.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通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开展基础文明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动具体,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促使其核心价值观形成,从而做到立德树人。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为基础文明教育营造育人氛围

1.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环境有机融合

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充满高尚文明、价值理性和人文情怀的地方,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名言警句等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中,充分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教室等平台宣传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风学风有机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到校风学风中,通过校风学风的持续影响力去潜移默化地教化学生,激发其不断向上、向善、向德。

2.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融合

高校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的“精神发育”,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努力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开展“经典悦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文化讲坛、读书分享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明行为。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养成教育,为基础文明教育拓宽育人途径实践

1.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基础文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而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在于连续不断的日积月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著作,如《论语》《孝经》等都涉及规范人日常行为的内容,因此,增强基础文明教育的实效性,须着眼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结合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融入其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优良品行。

2.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文化实践活动中

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实践,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提升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知行合一”,具有强大的育人实践价值,基础文明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做到知而必行,自觉践行知行合一。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个有效载体,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基础文明素养。

3.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网络建设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严重依赖于网络。因此,高校在加强网络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一方面,要净化网络环境,及时审查和筛选网络中的不良信息、错误思想,为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在高校网络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体系,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积极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

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项)课题“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基础文明教育的路径选择及优化——基于南京高校的调查研究”(编号2017SJBFDY532)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江知】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