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苏州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对策研究

作者:方向阳 刘卓青 许展齐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560   发布日期:2020-2-28

先导产业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还不是支柱产业,也不是区域的主导产业,但先导产业是一个引导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行发展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中长期战略性重要作用。2018年12月19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苏州市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实施意见》,把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作为全市前瞻布局的先导产业。

一、苏州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基础

(一)苏州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叠加放大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迅速成长为擎起“中国奇迹”的支柱性区域之一,苏州是其中的佼佼者。2018年苏州GDP实现1.85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七位,位居长三角26市第二,为上海市的56.81%, 分别为杭州、南京、无锡和宁波的1.38、1.46、1.62和1.75倍。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进出口总额、二产增加值更是明显领先于杭州、南京、无锡和宁波。

(二)苏州是长三角产业发展体系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苏州历来重视产业经济体系发展,建立了4个先导产业、8个新兴产业、6大传统产业的产业发展新体系。2010年规划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轻工、冶金和化工六大支柱产业振兴计划。同年确定了新型平板显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2018年把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作为苏州市前瞻布局的先导产业,同时编制各区县先导产业地图,加强全市先导产业布局统筹,弥补产业和空间的信息不对称,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良环境,构筑苏州未来优势产业蓝图。

(三)苏州是长三角产业园区建设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江苏省共有6572个产业园区,浙江省4853个、上海市2941个、安徽省1874个,苏州以1588个产业园区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市。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苏州有的是底气与实力。

二、苏州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特征及典型经验

(一)主要特征

1. 政策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产业园区建设是苏州经济强势发展的主要推手,苏州市及区县已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苏州工业园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昆山市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意见》《昆山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市科技局等部门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五个办法的通知》《关于建设苏州市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源头上规定了各类产业园区、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优惠措施,极大推动了产业园区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2. 产业集聚影响力日深

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传统优势产业,昆山新一代显示技术、工业园区集成电路、吴江光纤光缆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8年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125亿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是苏州市2010年就开始布局的产业,已初步形成昆山市、工业园区、吴中区和高新区等特色产业板块,产业规模排国内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北京、深圳和上海)。截至2018年底,苏州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全年总产值706亿元,苏州工业园区成为苏州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主要集聚区。

3.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聚区

由于区域传统产业及政府规划等因素,苏州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打造也呈现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模式是市场主导型,这类产业集聚区如昆山市光电产业园,这类产业园是由产业自发集聚或大企业主导而成,随着产业升级、吸纳研发机构、孵化平台等升级成为先导产业企业集聚区。另一种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如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这类产业园在本地原先没有产业基础,一般都是政府建设好园区硬件,引入大院大所,然后引入大企业,围绕大企业进行招商、打造产业链,所以起点比较高。

(二)典型经验

一是注重规划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科学规划”是苏州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的第一条。二是强化亲商服务。亲商服务是“园区经验”的重要内涵,也是苏州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之一。三是推动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符合“科技回归都市”的潮流,使都市型产业集聚区成为承载科技产业发展最有活力的一种形态。

三、苏州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对策

(一)建立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生态系统

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生态系统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交通、资金、技术、政策支持等要素,其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构成主体群落的要素,交通、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等则是构成外部环境的要素。高校和研发机构等创新群体组成研究群落,科技中介和用户等转化机构组成应用群落,制造商、供应商和竞争性企业组成开发群落,此三大群落共同构成主体群落。交通、技术基础条件、政策支持等营造政策环境,资金、知识和技术等构建共享环境,氛围和文化等形成创新环境,此三大环境共同构成发展环境。由此,“主体群落+发展环境”形成集聚区生态系统。

(二)打造良好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

1. 率先建设地方信用体系

苏州在先导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率先引入信用管理理念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苏州版现代信用体系。一是现代信用制度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将能替代以亲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信用关系,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依靠信用制度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可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风险;三是现代信用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处理好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参考深圳经验,打造苏州版的“国家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平台”,成立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苏州)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对苏州地区先导产业知识产权数据进行摸底,运用数据关联和挖掘,在“创新构思与评估、研究开发、产权保护、价值回报”整个创新过程中帮助用户充分挖掘和利用专利及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达到提升用户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投入风险,提高创新综合回报的目的,解决科技创新中“创新目标不清、创新思路匮乏、创新深度不够、创新脱离市场”的困境。

3. 打造人文创新氛围

智本时代,要创造条件让新一代的知识员工享受到城市的活力和便利,变“功能单一的产业区”为“现代化综合功能区”,变“提供简单基础的社区服务”为“深入的产业开发,高度的人文关怀”,让科技回归都市,打造都市型产业创新区。一是继续对未来产业引进人才提高补贴标准,提供适宜居住的住宿条件;二是要营造鼓励创新、创新有奖的氛围,打造科技人才明星化,给高层次人才一个宽松、安全的工作环境;三是营造国际化人文综合氛围,为引进人才搭建社交平台;四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放宽对人才约束条件,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五是要打造“公共+开放+”有特色的城市界面,创建各种平台和载体,允许人才自由流动,积极创造外出学术交流、进修、度假的机会。

(三)加大力度引育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寻求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合作,设立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国际顶级人才库。结合苏州先导产业发展,设立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人才“资金池”,精准扶持先导产业人才引育。出台《先导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用法律法规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从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到人才创新激励制度,全面提高高层次人才补贴标准,鼓励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领军型科技人才。二是注重吸引创业人才和团队。优先提供孵化平台、简化创新公司注册流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天使投资基金。三是筹建3-4所市属本科高校。在现有高校创建先导产业学院,鼓励先导产业企业设立硕士、博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立先导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天下英才近悦远来,云集景从,让苏州成为人才集聚和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四)创新机制实施“产业链招商”

克服传统产业园产业链短、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核心企业少、中小企业配套能力弱、横向协作差、带动能力不强的弱点。一是大力引育龙头企业。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一定要有自己的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要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的发展,每个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需集聚3-5家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链招商”政策。二是提高入园门槛。明确招商目标,不以入园企业数量为指标,而是以产业带动性为追求,规划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对主导产业企业进行核心攻关,实现“产业链招商”,把产业集聚区变成产业链集聚区。三是通过招商“强链”“补链”。要制定动态产业管理战略,经常对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企业进行评估,以适应先导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通过产业评估,淘汰产业关联度低、效率低的企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使得产业链强的部分更强,产业链空白部分得到补充,对于“补链”要予以优先审批划拨,以利于其发挥带动作用。

(五)打造产业园区连锁型生产性服务业

除了传统的物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以外,管理咨询、金融服务、法律事务、专利事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等也是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发展的标配。一是根据四大先导产业特点选择配套生产性服务业,而不是等产业园自发形成相关服务业。如针对尖端人才的猎头公司、配套生物医药行业的冷链物流,然后结合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四类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规模编制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配置表,要求产业园提供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二是积极扶持第三方服务企业的设立和发展。支持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将产品研发设计、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法务与知识产权等辅助职能从企业主体功能中剥离出去,为集聚区内部的配套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为产业集聚区形成共生平等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三是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协会合作,专门组建面对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连锁型生产性服务企业。一方面有利于为园区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配套服务业,健全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生态系统。

(六)完善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追踪考评制度

2018年12月,苏州市出台《苏州市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考评办法(试行)》,这个考评办法相比较传统产业园考评更多关注了平台载体、人才队伍、双创基地等内容,但对于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中度的考评仍是空白,而这却是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发展的重点。一是考评机制应高度关注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集中度的测度。产业规模、生产总值无疑值得关注,但作为区域未来先导产业集聚区,要更关注产业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集中度,只有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高度集中的部分,才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产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产业先导性的体现。二是考评机制应高度关注产业链的布局。先导产业集聚区的一个标志就是产业链的完善性,只有完善的产业链才能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因此,先导产业集聚区的考评要关注产业链的布局,是否依靠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能否通过“产业链招商”对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并将其作为考评指标。三是考评机制应高度关注技术创新能力。先导产业某种意义上也是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什么样,先导产业能否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都需要通过研发来支撑,没有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没有战略性的先导产业。先导产业集聚区内R&D水平、专利申报及授权量、PCT申报、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科技中介服务质量等都是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

本文系2019年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成果(编号Y2019LX05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方向阳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刘卓青 苏州市职业大学;许展齐 苏州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经发委)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