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1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舟山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作者:顾自刚 陆瑜琦 胡 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041   发布日期:2020-2-28

浙江舟山是“1+7”上海大都市圈的主要城市之一,在长三角经济区对外开放、资源能源保障、参与全球分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舟山必须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把握机遇、大胆突破,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努力拓展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空间。

一、乘势而动,把握舟山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一)长三角一体化为释放舟山战略优势提供了新机遇

当前,舟山承担着建设国家级新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重国家战略,但受制于行政区划和自身发展水平,战略地位的提升与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长三角一体化将大范围突破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壁垒,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舟山发挥战略作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依托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区域市场,可以使舟山充分发挥“航运枢纽”与“开放门户”作用,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为高水平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创造有利条件。

(二)长三角一体化为舟山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机遇

海洋资源和港口是舟山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增大、产业配套能力薄弱、交通成本高昂等因素制约,当前舟山临港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链未能充分延伸,港口经济在拉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港城联动效果并不明显,陆海联动还存在瓶颈制约。同时,由于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力度不大、深度不够,传统的航运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与上海、宁波等城市的激烈竞争。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各地将按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原则,推动产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合理布局,合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跨区域产业链协作水平,对舟山依托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破解舟山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长三角一体化为舟山形成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新机遇

长三角区域正在着力构建以全面对接为主要目标的政府协商机制、以促进市场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经贸合作机制、以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为主要目标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及以实现区域共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机制。随着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将更加深入,要素流动将更加自由,协同创新将更加有力,也将给舟山发展带来制度改革、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三大红利”,对舟山吸引高端要素、布局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扩大港口腹地、提升城市经济能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二、提高站位,确立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思路

(一)突出“一个重点”,找准服务长三角的立足点

当前,舟山的核心优势在于海洋资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依托丰富的深水岸线和区位条件所形成的港口优势。这决定了舟山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必须突出港口航运这个重点。依托完善的港口设施、集疏运体系和资源储备体系,舟山可以更加有效地为长三角发展提供资源流、能源流、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升长三角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整体能力,成为以“经济流”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型港口。同时,依托发达的经济腹地,舟山能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完善海洋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扩张,从而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动陆海统筹发展、内外双向开放。

(二)增强“四种意识”,树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观念

一是增强整体意识。舟山是长三角的一员,离不开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支持,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通过区域一体化破解地区发展难题,就既要强调地区战略,也要兼顾区域战略;既要强调局部利益,也要兼顾整体利益。二是增强合作意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城市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政府必须顺应市场要求,淡化地区竞争意识,构建新型区域协作关系。三是增强创新意识。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鼓励制度创新,培育一批“想改革,敢改革,会改革”的领导干部;鼓励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协作互动,广泛参与新区制度改革的研究、讨论与决策,大胆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四是增强危机意识。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不主动作为必然导致被动应对,造成机遇流失。舟山必须增强危机意识,预研预判,加强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沟通协作能力,主动寻找与周边城市的利益交汇点,主动创造合作契机,真正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增长极。

(三)推动“五个转变”,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从“资源优势”向“环境优势”转变。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要素流动的自由度更高,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影响更大。要吸引更多生产要素,必须牢牢抓住“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力争成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之一,构建舟山新区发展新优势。二是从“优惠政策”向“先行先试”转变。充分发挥“先行先试”这个政治优势,勇于突破,挖掘“先行先试”的具体政策空间,释放“先行先试”的改革潜力,将新区打造为改革创新的高地。三是从“对外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变。建设“开放舟山”不仅要处理好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还必须处理好与国内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关系,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区域一体化市场,形成对外、对内“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四是从“地区竞争”向“资源共享”转变。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必须淡化地区竞争意识,在创新利益分享机制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土地资源的共享利用,按照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土空间开发新模式。五是从“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面对当前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发展趋势,舟山应适当调整要素策略,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参与区域协作创新体系建设,探索跨越物理空间界限利用人才、资本、技术的有效途径。

三、主动融入,探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举措

(一)和谐共生,大胆探索全面合作新机制

以贯彻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为目标,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形成和谐共生的合作氛围。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财税扶持政策、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沟通衔接,按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求,构建更加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协商、党政互访、联合执法,以政府合作为基础促进政策对接,建立顺畅的交流沟通机制。加快政务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征信等领域信息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征信联动、人才资质互认和行政审批联审联办,落实“一证通办”“一证通用”“一码通行”,探索一体化社会管理机制。协调推进长三角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口岸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建立区域一体化通关机制。

(二)融合共进,积极构建区域协作新关系

舟山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是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集聚与辐射相辅相成的融合共进关系。围绕舟山地区发展需要和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推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能源保障跨区域协作,更好地推动舟山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一体化大局。发挥比较优势互补关系,依托港口航运与长江沿线港口城市形成良性互动,建立区域性港口群、港口联盟,协同打造江海联运体系。完善产业联动发展关系,在石化产业、船舶产业、航空产业、航运服务等领域加强与上海、宁波、南通、泰州等城市的分工合作,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建立跨地区产业链。优化区域协同创新关系,积极参与长三角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创走廊等区域创新平台建造,弥补舟山技术创新短板,为实现创新驱动增添新动力。强化能源互济互保关系,积极与上海、宁波等地区海事部门对接,力争舟山“小牌照”保税燃料油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实现业务扩张;加强清洁能源合作力度,合理布局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备点,推动舟山LNG项目与华东地区骨干管道官网连通;积极探索成品油销售市场合作途径,争取长三角区域向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放成品油销售市场。

(三)协作共赢,努力拓展舟山发展新空间

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积极推动国土资源同建共享,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实现协作共赢。着力推进小尺度跨区域共建,探索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利益协调新机制,突破区域合作障碍,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推动洋山区块与上海整体接轨,将洋山打造为舟沪合作桥头堡,夯实北向大通道“经济桥墩”。推动六横与梅山,金塘与北仑、镇海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协同等领域实现对接,支持跨区域联合开发,加快甬舟一体化进程。与上海、宁波加强港政、航政合作,加快推进区域海事管理一体化,实现浙北海域船舶交通服务统一管理;开展跨区域海洋应急管理合作,推动海洋应急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促进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联动;推进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共同建设区域性海洋环境监测平台,形成联合执法、协同监管合作机制;合力打造长三角海洋数据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创新协同,共同打造海洋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四)借机驱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飞地经济、园区托管、人才飞地等模式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合作方式,对于促进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舟山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导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建议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借机驱动。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加大产业合作力度,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支持海洋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区围绕临港重型装备、航空产业、机电精工、生物医药、航运服务等产业与长三角城市开展合作,推动上海等地区临港产业整体或部分转入,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飞地”。借鉴湖州、嘉兴等地经验,鼓励企业在上海等地设立研发基地并给予适当补贴;以政府性资金为主在上海张江、松江等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区域设立异地创业创新孵化器和科创基地,利用上海丰富的高端人力资源为舟山提供科技创新支持,实现“创新在上海、产业化在舟山”,打造“人才飞地”。针对乡镇、海岛招商引资能力不足、管理经验欠缺等问题,大胆探索“园区托管”模式。支持六横、金塘与长三角产业服务商、园区运营商开展产业合作,尝试园区运营管理外包;在不违反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权责明确的前提下,支持乡镇园区与产业服务商合作,由其负责产业导入并进行管理,实现企业化运作。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