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19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新时代新发展 首页 >

如何将绿色常州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作者:王丹丹 吕 景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29   发布日期:2020-1-17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当前,一场声势浩大的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正在打响,常州需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体系,抢抓先机,多措并举打造沿江生态安全带,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常州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践

(一)统筹施策,总体谋划,强化主体责任

为加强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常州市委、市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问题导向,打出一系列治本“组合拳”, 强化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从原先的27个扩大到现在的33个,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污染问题,成立了“长江大保护指挥部”,目前已经完成挂牌,实现了集中办公。二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常州集全市之力、全市之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了绿色发展中长期规划(《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年)》),以及六个专项规划,形成“1+6”全方位的规划体系,全面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等各项工作。四是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为明确年度工作主攻方向,切实提升绿色发展的质效,常州出台了《常州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围绕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 

 (二)绿色发展,加减共做,破解“重化”难题

为推动解决当前存在的“重化围江”问题,常州厘清了“以沿江一公里范围为主体、实现滨江化工园区全覆盖,以滨江化工园区为主体、实现化工企业全覆盖,以全区化工企业为主体、向散乱污企业延伸”的治污思路。一是将绿色发展作为主线。在把握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企业,分别制定了落后产能的“关、停、并、转”相关政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猛药去疴的决心,将安全系数低、环境污染重的小化工企业彻底淘汰;同时,整合资源,推动整个化工产业向高质量发展。2019年5月,华捷化工、常隆化工、临江化工、金隆生物等4家化工企业,已签订意向书,同意腾退。2019年常州已关闭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10家,未来两年内,将按计划继续关停剩余的14家化工企业。生产型化工企业数量累计减少442家,减企比例达50.1%,被生态环境部组织的2018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为优秀,位列第一,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目标。二是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科学规划,分类施策,高质量开展“两高两低”企业大整治,加速产业腾笼换鸟。为提升园区监管能力,加快建设“无异味”化工园区,园区52家化工企业进行了信息化、自动化的改造和提升,牢牢守住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底线。

(三)盘活资源,提升功能,助力发展转型

一是有效盘活宝贵存量用地资源。为将有限的承载空间调整给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占地面积小的项目,常州加大了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按照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升级改造三个类别分步处置到位,以资源再利用和再生化为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促企业转型升级。以当前开展的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拓展发展空间,围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加快建设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实体经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行动计划,积极推行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行业(如化工、印染、钢铁、煤电)的转型升级。2019年以来,常州新增重点产业项目50个,集中在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新医药等领域,其中100亿元人民币或10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促减排增效。常州沿江化工园区建立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中心,有效处理污水、污泥、危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有力推动了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常州沿江化工园区成功创建“江苏升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并获批“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卓著。

(四)持续发力,筑牢屏障,推进生态修复

为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廊道,常州市充分统筹包括山水林田湖草在内的各生态要素,在长江岸线整体构建了“一带两片三廊”的空间结构,使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了52.7%;同时,在沿江岸线打造了以田园风光、科普教育、生态保护、湿地涵养为核心功能的生态景观带,使沿江岸线变成名副其实的生态廊道。距离长江江堤8公里的新龙生态林,草木繁盛、河水清澈,曾获评2018全省最美跑步线路,是真正的“网红路”,引得附近市民纷纷前来打卡,嬉戏徜徉。当前,为打造一条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草木葱茏、多姿多彩的滨江风光带,常州正重点围绕无异味化工园区建设、长江滨江风光带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等方面,打造一批沿江生态大保护的亮点工程和品牌项目,如积极推进德胜河“六改三”航道整治项目,全力抓好魏村水源地保护等,筑牢沿江生态屏障,推动常州绿色发展。

二、常州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有待扩大

首先,当前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规模较大,其他产业发展水平则有高有低,同一产业行业内的细分领域发展水平也不一致,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通用航空、新材料产业的碳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照明产值也有待提高。其次,有些领域增长较慢。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市部分行业发展较困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智能网增速也逐步放慢,输变电产品低端化、同质化较为突出,农机和工程机械等增长也较慢。

(二)交通路网架构需加快提升

从常州融入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和长三角城市群角度来看,虽然2019年常泰首个跨江通道已经开建,但从市外和市域层面来讲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如苏州已经把G312苏州段快速化,无锡段也已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初步设计,而常州段却仍未在规划中。此外,市内的龙江路高架北延、机场路二期、S338等主要道路快速化改造等也没在调研规划。

(三)港口功能有待提升

自2003年常州港升格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以来,常州港已形成了堆场仓库、作业码头、生产装备、后方运输等配套较全的综合性港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常州港口货运吞吐量也在逐步上升,进一步带动了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常州地区主要的出海通道。但也要看到,虽然常州港口建设及发展较快,但与江苏沿江其他城市港口发展相比,差距较大,仅就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来说,在全省沿江10余个港口中,主要集结于南京、南通、镇江、苏州、泰州、扬州、江阴6大港口,常州港排名处于边缘化地位。

(四)创新平台整合有待加强

据调研,尽管在常州科教城板块汇聚了一批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建立的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如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南大常州研究院等,但总体来看重大创新平台较为缺乏;同时由于创新平台在成立之初就缺乏顶层设计和规范化管理,没有形成共建公用的规模集群,这导致全市没有形成大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强的创新企业、产业集群。没有大批量的产业集群,对人才的吸引也没有引领作用,特别是一些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方面推出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但引留人才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五)生态保护压力巨大

近年来,常州加强了对沿江区域生态敏感点的建设和管理,如加大沿江化工区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力度,推进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建设、城镇公园绿地建设、生态细胞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绿道建设等六大工程,积极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但由于沿江区域为传统的产业集中区,企业密度高,面临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阵痛期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仍肩负着生态保护的艰巨重任。

三、常州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思考

(一)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总体谋划

常州沿江地区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定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行动目标,以高标准的规划为统领部署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常州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对长江岸线的地质、水环境、湿地、种质、水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水利、交通、港口码头、城乡建设、产业等经济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厘清常州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基础。

根据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等文件精神,可考虑制定《常州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常州市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规划》,明确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的不同功能,抓紧编制《常州市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扬子江城市群相关规划。

(二)坚持生态优先,守护一江碧水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两山”理念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常州践行绿色发展要做到有破有立,要坚持问题导向,以“263”行动为契机,全面排查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工业污水、城镇垃圾等各类污染源,对污染源实施“不留后患”的依法整治,同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

在国家、省相关部署下,需研究制定常州长江经济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沿江区域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单位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土地产出强度、PM2.5浓度等建立区域考核指标体系;以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建立产业目录,明确长江沿线鼓励、禁止、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品。作为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常州要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提升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打好城乡黑臭水体歼灭战。要积极建设长江生态安全带,逐步恢复增加生态岸线,建设生态隔离带,开展沿江生态林建设,加强江滩湿地资源保护,开展入江支流专项整治。

(三)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

要正确把握新旧动能之间转化的关系,深刻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常州加快转型升级创造的宝贵机遇,积极推进沿江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沿江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新时代下,常州应以更高的战略定位,谋划沿江乃至全市的产业发展。

在农业方面,常州要以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等现代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畜禽养殖污染。在工业方面,常州要加强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推进化工企业关、停、腾、退的同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力度,对标发达国家打造一流化工园区。进一步提高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升级和绿色增长,在沿江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现代制造业产业带,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现代制造业,打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园区。在服务业方面,鼓励开发区争创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大力发展智能型生产性服务业和便捷型生活性服务业。

(四)加快交通互联,深度融入长三角

常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把交通互联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沿江、连淮扬镇铁路南延段、泰锡常宜、盐泰常宣等城际铁路建设,提升沿江城镇以及常州其他城镇之间的紧密度,加快常州各地与长三角以及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关联度。要发挥好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城镇轴在常州“十字”交会的独特区位优势,以港口多式联运为导向,以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为突破重点,以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加强与长江沿线港口合作,开展水水转运;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江苏中轴崛起联动发力,增强常州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发展中的联结支点作用,加强跨江联动、融合发展,打造江苏中轴崛起的桥头堡。

(五)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协同发展

要正确把握常州发展和区域协同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一体化的高效经济体。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省际合作协商机制,以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深化市场一体化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为重点。常州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应加强区域一体和协同共建。发挥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和市长江生态保护联席会议统筹作用,打破条块壁垒,使常州市内各部门、各板块、各开发区以及沿江各地区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推动重大规划对接、重要资源共享、重点工程共建。

(作者单位:王丹丹 常州大学经济学院;吕 景 中共奎屯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