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产经研究 首页 >

构建泰州现代产业体系 助力打造江苏中部支点城市

作者:王 婷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77   发布日期:2020-1-17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泰州连接东西,承南启北,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要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更高站位谋划未来,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能级。打造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是从全省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宏观视野谋划的战略定位,也为泰州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泰州作为促进苏中崛起的枢纽节点和增长极,要在区域发展中走在前列。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是泰州建设发展新的战略举措,也是泰州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关键。

一、泰州市产业发展状况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1.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近年,泰州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综合实力逐步提升,第三产业连续超过第一、二产业的增长水平。2019年上半年,泰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增速全省第四。据《2018年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107.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0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0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57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长最快,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2. 工业经济基础雄厚,门类较为齐全。目前,泰州正在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标志,以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材料五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5+1”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18年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值1088.33亿元,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产值921.96亿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421.83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179.41亿元,化工及新材料1367.73亿元,这些特色产业为泰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二)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泰州着力解决装备不合理问题,将高速插秧机、复式条播机、大马力秸秆还田农机等紧缺机型配备到位。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2018年全年新增各类农业机械3200台,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4.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82%;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支撑能力,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3%。除此以外,泰州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14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到71.06%。

2. 龙头企业质态良好。泰州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61家,市级龙头企业166家。2019年第一季度,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04.23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利润1.70亿元,上缴税金1.23亿元,创汇6203万美元,带动农户154.81万户。坚持品牌化提升,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数达到2076个,“兴化大米”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涌现苏三零面粉、双鱼猪肉脯、泓膏大闸蟹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3. 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一是推动规模化经营,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55万家,规模经营面积402万亩,比重达90%,其中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到44%,成立了全国首家地市级以服务家庭农场为主的专业社会团体——泰州市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二是坚持园区化推进,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认定79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市规上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04个;三是坚持绿色化发展,总结整理74套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或绿色集成配套技术,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推进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生态循环种养,整市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新产业支撑作用凸显

1. 推进大项目。一是签约项目总量大幅突破,截至2019年6月底,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外资签约项目、1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累计分别完成 2067 个、180个和 128个。二是新开工竣工项目稳步推进,亿元以上开工项目累计完成725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累计完成565个。三是四大主导产业有序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泰州市项目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的12个主导产业产出规模累计达到10521 亿元,完成三年计划的28%。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商贸流通等4大产业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四是开发园区集聚作用初显,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筹))累计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288个。

2. 发展数字经济。自泰州市被列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以来,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全市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2家,目前集聚了台湾纬创、可成、北京易华录、浪潮集团等投资的一批骨干企业,产业领域涉及软件与服务、集成电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设备等。2018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9.4亿元,同比增长33.3%。

二、发展瓶颈

1. 产业结构偏重。全市重工业产值规模占全市规模70%以上,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成为推动泰州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引擎”,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明显偏重。2019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分别低于全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7、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同时,泰州服务业增加值低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而全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0.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较高,以金融、信息、科技和商务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低,且发展不充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2. 产业层次不高。泰州市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自动化程度较低,缺乏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能带动配套企业发展的龙头大型企业。加之,成规模的企业大多分布在化工、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除此以外,泰州市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水平,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离2020年目标值还差3%;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和服务业比重15%,离2020年目标值还相差11%;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7.68%,离2020年目标值相差2.3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6.9%,距2020年目标值差距6.1%。

3. 创新力不足。一是研发投入不够,2018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3%,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2.64%还存在一些差距;二是研发产出成果较少,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47件,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26.45件差距较大;三是企业缺乏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受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影响,企业更关注资源、成本、利润等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要素,人才引进意识和观念亟待加强。

三、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

1. 推进品牌化建设。围绕泰州文化、旅游、商贸、健康、养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名企、名品和名家,打造“泰州服务”品牌。比如将旅游业品牌化,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集成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集成物流仓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商贸零售等传统服务业,还能催生和创造出文创、传媒、医疗休闲、金融保险和会展博览等新的服务业态,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泰州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家,2018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8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5亿元,为发展现代服务业贡献不小。泰州应借助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东风,积极与城市群的其他城市联合发展现代服务业。

2. 发展信息服务业。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于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重视通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除了全市内实现信息互通,更要加强与周边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资金、人才、理念、制度、干部等层面的互联互通。搭建服务专业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物流业、数据产业等技术服务业,促进科技服务业向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将泰州医药科技创业园、数据产业园等省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打造成国家级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催化新兴产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3. 优化发展环境。现代服务业比制造业对发展环境的要求更高,全市应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为企业降本减负各项部署,切实提升政策“执行力”“知晓率”“到达率”,把政策“温暖”和惠企“礼包”直接传递到企业。立足泰州实际抓好政策创新,围绕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强制度设计,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扎扎实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会同各产业牵头部门,建立服务业企业座谈会制度,听取企业发展需求,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全力构筑政企沟通“连心桥”,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二)提升产业层次

1. 升级传统产业,筑牢工业主支撑。要抓住核心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应,加强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一方面,通过企业战略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逐渐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从而增强其辐射带动力。龙头企业还可积极发展业务外包,从而带动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的配套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构建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张丽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思考——以沧州市为例[J].山西农经,2019〈13〉:32-43.)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抓好招商引资,聚力增长新引擎。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源头上解决产业层次低的问题,完善招商引资策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聚力增长新引擎。一是完善招商引资策略。针对已招引正常运转的项目,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作出评价审查,对于不合理处及时整改;针对已招引但产出效益极低或无效益的项目,应当迅速清理,腾出资源继续予以招引合适的高端产业,进而提升经济效益。二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影响项目引入的关键因素,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政府服务,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投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只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政府服务才能引得进并留得住高端大项目,才能产生高端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1. 集聚创新要素。泰州市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财政科技资金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支持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逐年加大R&D费用投入和企业类创新券发放力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二是建立科技创新培育平台。建立“专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聚焦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入库培育企业,制定出台培育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与重点龙头企业融通发展。从微观层面上,全市可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在制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亟须攻克的重大技术、事关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或“卡脖子”技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原创性前沿重大技术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盛朝迅.制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五大瓶颈与应对之策[J].观察与思考,2019〈6〉:12-17.)主动寻求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其展开合作,高薪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等,建设专业性、开放型、合作性的新型研发机构。

2. 打造创新载体。创新载体的质量决定集聚资源的能量。要探索“大院大所+”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大院大所及人才集聚工程,形成“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大院大所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重点要建好用好ICGEB区域创新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推动创新要素聚焦聚合聚变,力争10家以及更多重大研发载体投入运营。医药高新区要用好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这块牌子,加快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认真谋划建设全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产业链精准对接、企业信用信息、专利交易、政府服务快速反应等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政府“服务强”助推企业“创新强”。

3. 促进成果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成果的落地率和转化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一,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机制。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走势,结合全市产业发展特点,大力开发适应性强、效益高、组合性强的产品,比如:把医药、养生、旅游等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大健康特色产业体系,组合系列化开发研究。第二,完善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成果承接基地、人才、资金等条件的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第三,完善评价机制。推广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评价,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