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7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新型城镇化 首页 >

特色小镇的本质属性、主流方向及培育路径

作者:孙卫东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78   发布日期:2019-12-16

打造特色小镇,主要特色居于首要和主导地位,其他特色是围绕主要特色而打造的延伸特色,如果说主要特色是特色小镇这棵树的“花”,那么,其他特色则是“绿叶”。比如,“生态”或者“绿色”可能是围绕打造特色旅游小镇而打造的特色,那么,旅游产品或服务是小镇优先确定的打造特色,而生态或者绿色则是打造旅游产品或服务必然延伸的打造特色,如果旅游产品或服务不够突出,那么,即使生态或者绿色做得很好,也不能成为特色旅游小镇;反之,如果旅游产品或服务极为突出,那么,即使生态或者绿色还不是做得最好,但仍然可能称作是特色旅游小镇,只是小镇在生态或者绿色方面还需要更上台阶。

一、特色小镇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认识肤浅,新瓶装旧酒

发展小城镇旨在提高工业化程度,从而提升小城镇人民的收入水平;发展美丽乡村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小镇的目的和意义与建设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有所不同,特色小镇需要承担的功能要多得多,它兼有发展经济、生态宜居、科技发展、资源聚集等多重功能,发展模式也不局限于一、二次产业,而是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也不同于由政府运作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这些园区的主要功能也主要是发展经济,追求规模经济,但不少园区已经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特色小镇追求产镇融合、天人合一,产业规模不在于“大”而在于“优”。

没有以上的正确认识,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上就难免会出现操作误区。有的小镇,尽管没有什么历史沉淀,也没有什么特色,但硬是脱离小镇实际人为制造“特色”;有的小镇,急于求成,企图通过大项目、大工程、吸引投资来提高小镇影响力和知名度,以为这就是培育特色小镇。

2. 规划失据,眉毛胡子一把抓

“特色”是属于特色小镇的“个性特征”。因此,培育特色小镇首先重在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切忌“千镇一面”。但是,不少小镇在培育特色小镇时却走偏了路。为了能够评上“特色小镇”,小镇领导可谓煞费苦心,不仅逐条逐字地钻研“评选文件”,而且对照“每一种特色”,一视同仁,逐个击破,以努力达到“所有特色”要求。殊不知,这种看似全面的“目标管理”,其实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打造出小镇特有的“特色”来。“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体系是一个由众多目标构成的、自上而下分层次的“目标树”,主要目标是目标树的树干,次要目标是目标树的树枝,主、次目标不能一视同仁,也不能平均用力。“特色小镇”的“众多特色”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有主次之分。

所以,培育特色小镇,首先必须规划小镇的主要特色,然后在打造主要特色的同时,兼顾打造次要特色。

特色小镇是“培育”出来的,不是“评选”出来的。小镇领导是需要重视评选标准,但大可不必失去自我、唯标准是从,所谓标准变化,都是针对特色小镇培育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如过度房地产化、过度休闲化、过度旅游化等等而作出的一些调整,只要小镇科学规划,并保持定力、长期不懈地打造自身特色,小镇最终一定会水到渠成达到奋斗目标,最终受益的一定是小镇居民。

3. 政府越位,培育效果事倍功半

培育特色小镇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但是在现实中,不少小镇政府热情有余,不仅没有退出经济建设主战场,还与民争利,直接从事或干预经济建设工作,而企业则只观望不投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市场主体缺位的原因,是因为不少小镇仍然没有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片面地认为只有政府重视和主导经济建设,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诚然,对于小镇的一些公共服务事业,确实需要政府财政投入和建设,完全靠市场引导和调节市场会失灵,但是对于大量的非公共事业领域,投资与建设主体必须是企业,没有大量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低效率的。因此,特色小镇培育必须符合企业和居民的意愿,企业才是特色小镇的培育主体。

二、特色小镇的本质属性

特色小镇本质上就是产镇融合,因为特色小镇的构成元素归根结底都对应着三次产业中的某一产业,产业和小镇的融合发展是特色小镇的最大特色。

所谓特色小镇,即是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等诸多类型产业聚焦的小镇,是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小镇。

我们可以从产业类别的角度将特色小镇类型进行重新划分:从大类分,特色小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生产农产品等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如苹果小镇、蜜桃小镇、蔬菜小镇、黄瓜小镇等等;第二类,以实体经济等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如石墨烯小镇、云栖小镇、汽车小镇、空调小镇、电脑小镇、小提琴小镇等等;第三类,以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如金融小镇、电商小镇、美食小镇、灯具小镇、眼镜小镇等等。

总之,特色小镇都是以三次产业中某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一同发展的产业聚焦体,产镇融合是特色小镇的本质,没有特色产业的小镇不可能成为特色小镇,光有产业但不能与小镇融合发展的小镇也不能称之为特色小镇。

三、特色小镇的主流方向

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主导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的性质与类型主要由特色主导产业决定。关于特色主导产业,人们过去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应该是在小镇最有发展基础、最有发展前景、最有产业联动效应的产业。

特色小镇的培育只有一般性的指导原则,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国情的变化,未来我国特色小镇,特别是主城区周边的特色小镇,其主流方向应该是高端产业或新兴产业特色小镇,虽然传统的特色小镇,包括资源小镇、文化小镇等仍然不可或缺并且长期存在,但其所占比例会呈下降趋势。

一提到特色小镇,大部分人想到的是欧陆风情或者江南水乡。那么,把未来特色小镇主流方向定位在高端产业或新兴产业特色小镇是不是显得太高了?笔者认为,我国的国情与欧洲有很大不同,欧洲已经是发达国家,需要闲情逸致的人很多,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更多的人需要工作和生活两不误,因此,我国的特色小镇需要承担的经济功能要远强于欧洲,业内甚至有专家认为,我国特色小镇不应该是旅游小镇,这虽然太过绝对化,但旅游小镇搞得太多肯定不符合我国国情。

四、特色小镇的培育路径

(一)特色主导产业遴选

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把特色主导产业的主流方向确定为高端产业或新兴产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1.这是破解我国城市病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积累了很多城市病问题,而造成这一状况的一大原因,就是作为主导人才流动和其他资源流动的高端产业一般集中在大中城市,鲜有到达小镇的。这种情况必须逐步改变。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高端产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在大城市,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也并不是全都喜欢居住在大城市。人才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有的喜欢居住在繁华的大都市,有的则喜欢安逸宁静、风光宜人同时生活也足够便利的小镇。这是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结果。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小城镇的生活设施和交通便利程度有了极大改善,特别是网络通讯和购物体系的完善,使得居住在小城镇的人们可以享受到跟大城市差不多的生活便利性;而中心城市经过集聚发展,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日渐突出,原本优越的公共品质量大打折扣。

以常州西太湖为例,作为目前苏南地区唯一未开发的湖泊,不仅濒临城区、拥有14公里黄金岸线和宜居宜业的独特优势,而且有着深厚的高端产业基础。西太湖小镇虽然占地只有3.3平方公里,但却是全球最早起步石墨烯产业的地方。石墨烯在2010年因其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才引起世界关注,而紧随其后的2011年,全国首家石墨烯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就落户常州西太湖,率先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之路。截至目前,小镇已累计招引石墨烯领域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0多个,从欧美引进了多名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石墨烯领军人才,创造了石墨烯领域10项“全球第一”。

可见,高端产业特色小镇对于人才和其他优质资源的牵引作用很大,这对于破解城市病和引导人们向小镇流动不啻为一剂良方。

2.这是培育特色小镇百年老店的必然趋势

在小城镇发展阶段,我国小城镇更多是给中心城市做配套,承接中心城区淘汰出来的落后产能,这种只做配角而没有自己主导产业的小镇注定是不可能打造成特色小镇的,因为特色小镇是要朝着百年老店目标努力,而没有主导产业的小镇是很难持续发展的。

产业都有着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生命周期,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我国正处在生命周期的诞生或成长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广泛的产业联动性,可以随着小镇的资源条件和规模大小收放自如地进行横向产业联合和纵向产业延伸。有了主导产业的引领,小镇的产业聚合体就可以围绕和配合主导产业而形成。常州西太湖石墨烯小镇,短短几年时间已累计引进石墨烯企业100多家,石墨烯企业聚集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可以预计,只要培育得当,常州西太湖石墨烯产业大可以天高任鸟飞。

(二)特色产业群培育

特色产业群是特色小镇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前提。有了特色主导产业的引入,特色小镇就可以依据产业链在纵向从产业生产向产业应用和产业服务延伸,如从生产与制造环节,往上向研发与设计延伸,往下向应用、营销、管理、服务延伸。常州西太湖石墨烯小镇,产业起点就很高,是从研究与设计开始,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后,现在已经向原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产品生产方向延伸。

特色小镇产业群在横向上可以发展与特色主导产业相融合的产业,如发展旅游、教育、会议等泛旅游产业,从而实现全产业链聚集,形成小镇特色产业群。常州西太湖石墨烯小镇,通过搭建世界石墨烯应用创新大会、创业大赛、创业创新中心、应用示范中心等平台,有效集聚政策、资金、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提高了小镇在全球石墨烯产业中的地位。

特色小镇产业群的发展目标是适度的经济目标,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利润而破坏生态和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特色小镇产业群的规模不一定很大,产业链也不片面地追求完整。根据产业微笑曲线,产业的两端附加价值比较高,特色小镇要根据小镇的人口数量和质量、土地面积、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等,培育与小镇相匹配的产业类型与规模,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应该培育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产业群,一味地模仿和复制其他小镇是不可能培养出特色小镇的,因为每个小镇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小镇的特点和条件。

(三) 产镇融合

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倾向于把产业区和城镇区割裂开来,这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因为当时的产业偏重于工业,从技术上还难以做到不妨碍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今天,传统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它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同时也不利于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

特色小镇的目标是成为未来人们宜居宜业的范本,不但要有投资商、运营商、特色产业群,还要有原住民、生活热爱者、手工匠人,因此,培育特色小镇必须始终遵循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原则。这样,特色小镇不但应有特色产业群,还应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好的学校、医院、银行、超市等,这样才能努力达到产镇融合、天人合一的结果。

碧波万顷的常州西太湖,是常州空气质量最高、水质最佳、生态最优、景观最美的区域,被称为“城市后花园”。为了保护生态,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小镇必须一方面聚力发展石墨烯产业,力保小镇在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必须持续改善小镇的软硬件环境,小镇不可过度休闲化、旅游化。而政府的职能,一是要统筹规划小镇功能区,包括产业、人居、商贸、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各方面,投资兴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构建“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二是要出台更加有利于石墨烯主导产业及其产业群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小镇特色产业群强劲的发展势头。

五、结语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可谓喜忧参半,千镇一面现象比较严重。究其根源,不少小镇没有抓住特色小镇本质,没有搞清特色小镇产业间逻辑关系,只是简单地对照评选标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急功近利,缺乏培育特色小镇百年老店的战略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特色小镇的本质是产镇融合。培育特色小镇,首先,需要小镇根据自身条件遴选和导入主导特色产业;其次,需要小镇依据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沿着纵向或横向发展特色产业群;最后,小镇在发展特色产业群的同时,需要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做到产镇融合,这样才能保证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并朝向特色小镇百年老店的目标迈进。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编号2017-ZSTD0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