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文化繁荣 首页 >

跨界突围:传统戏曲的现代化传播

作者:官 欣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11   发布日期:2019-12-16

戏曲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化艺术,欣赏需要一定的阅历和专业积累,这在无形中竖起了一道高墙,令那些想要接触戏曲的年轻人望而生畏。频繁地接触快节奏、泛娱乐的流行文化,更是加剧了他们对戏曲的排斥和疏离。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成为了戏曲传播和传承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跨界”则打破了常规的传播方式,通过与年轻人熟悉的事物发生关联,实现了现代语境与传统戏曲的融合,让传统戏曲重新焕发了属于自己的年轻感、时尚感。不论是何种文化,要想在其传播群体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都离不开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的变革。已有的戏曲“跨界”传播的实践也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的,分别对应着戏曲演员的跨界亮相、戏曲表演的跨界创作、戏曲平台的跨界融合,对它们进行详细论述,将有助于打通戏曲与时代的壁垒,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戏曲。

一、 戏曲演员的跨界亮相

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其演员的亮相一般固定在某些舞台场合。在过去休闲娱乐方式单一化的情形下,戏曲表演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各年龄层次的受众。然而,从现在的戏曲频道和各大剧场的反馈来看,戏曲的受众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年龄断层,绝大部分受众是老年人。年轻受众普遍不喜欢戏曲,不愿意看戏曲或者说不愿意走进剧场,他们的缺席使得戏曲呈现出一种与年轻受众时空错位的状态。如何弥合这一错位状态,尽可能地让戏曲回归到与年轻受众接触的同一频道,戏曲演员的跨界亮相,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目前,这种跨界亮相方式运用最成功的戏曲演员,莫过于被媒体形容是“爆红的余派女老生”“为戏曲赢回了年轻人”的上海京剧院著名演员王珮瑜。她近年来频频跨界综艺,接连参加了《奇葩大会》《朗读者》《跨界歌王2》《喝彩中华》四挡不同类型的热播综艺节目。

对王佩瑜来说,频繁参加综艺节目看上去不搭界,实际上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分享戏曲之美,做戏曲的传播者。综艺节目的受众以年轻人为主,王佩瑜参加的几档综艺节目更是大受年轻人欢迎。王佩瑜在综艺节目中轻松活泼的表现,让其在大跨度步入年轻人视线的同时,也为其迅速云集了一大批年轻粉丝。虽然这些年轻粉丝大部分是冲着王佩瑜娱乐化的个人魅力而不是其专业化的戏曲表演而去的,但粉丝有着强大的移情能力,在偶像力量的助力下,他们可以从喜欢偶像本人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与偶像相关的一切。王佩瑜现在所做的就是让年轻受众先喜欢上自己,然后让隐藏的受众再从自己这里走进剧场,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喜欢戏曲的。但这种“跨界”意味着突破边界并且自我拓展,并不是每个戏曲演员都能轻松胜任的。作为大胆探索的先行者,王佩瑜的成功经验启示戏曲界,跨过戏曲的高门槛和坚硬外壳,出走体制与娱乐圈触碰,看似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实则是一种拥抱年轻受众的可行方式。

二、 戏曲表演的跨界创作

面对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文化样态,以及迅速发展的观众审美,注重程式化表演的传统戏曲,在追求新奇化呈现的流行文化面前“黯然失色”,难以再如昔日那般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年轻人是实现传统文化快速传播和持续传承的重要群体,如果脱离年轻受众,长此以往,戏曲无疑将会深陷小众狂欢甚至无人问津的窘境。如何挽回年轻受众,让戏曲重新走进年轻受众的文化圈层,成为了戏曲界广泛探讨的时代命题。从当前的各戏曲名角和地方戏曲院团的实践效果来看,戏曲表演的跨界创作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手段。实际上,跨界创作对于戏曲表演而言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而是贯穿于不同的时代,并依据所处时代的社会需求作出相应的微调和改变。

戏曲表演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创作,是从业人员尝试将戏曲表演与时尚审美、流行元素相结合,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一种努力。(颜全毅.当下戏曲跨界创作的现状与可能[J]. 中国文艺评论,2017〈11〉:24-31.)可以看到,许多跨界作品,都在戏曲固有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戏曲在这种多样的艺术生态中,与各种当代艺术门类融合,涌现出各式各样的跨界作品。例如,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改编的魔幻剧《倩女幽魂》,融入了魔术和杂技的手段;十三月唱片公司推出“新乐府”厂牌,围绕各地戏曲和流行音乐展开“跨界”融合演出;广东粤剧院的《决战天策府》,以网游《剑网3》为素材,将游戏人物戏曲化。在小剧场戏曲领域,跨界创作更是普遍,有些作品表现手段的丰富多样,已经很难用一种艺术门类进行概括了。

三、 戏曲平台的跨界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增长,大量的受众开始热衷于用新媒体;弹幕文化、二次元文化、吐槽文化、表情包文化等网络亚文化也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革新和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使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生态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艺术形式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陈之遥.我国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视域下戏曲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戏曲就是其中的一种典型文化艺术形式,其传统的舞台传播、纸媒传播和广电传播的形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年轻受众的媒介需求,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积极与现代媒体跨界融合。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也明确提出“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从目前的传播效果来看,戏曲APP、戏曲直播、戏曲网络电台三种媒介融合形式,将成为未来戏曲跨平台传播的主力军。

戏曲APP平台,通过听、看、教、学、赛等方式传播戏曲,是戏曲传播方式的新变革。2015年,国内首个戏曲移动互联网平台“戏缘”APP正式上线,其以互动为核心,上线不到两个月,吸引粉丝近300万。戏曲直播是借助各种网络直播平台,让戏曲演员和观众实时互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的戏曲传播方式。2017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互联网直播——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传统戏曲艺术人才交流平台》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还原戏曲电影经典桥段,开展“手眼身法步”的现场教学,并将戏曲的化妆、卸妆带入直播间。由地方戏曲名家和知名地方戏曲院团打造的网络戏曲电台,也在戏曲的跨平台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王珮瑜在“喜马拉雅”开设“京剧其实很好玩”的京剧课、上海越剧院在“喜马拉雅”推出官方电台和钱惠丽的个人电台。凭借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戏曲演员的号召力,这些戏曲网络电台都吸引了一批听众。

四、戏曲跨界传播的界限

跨界作为一种现象的出现,是传统戏曲融入现代语境的可贵尝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并不代表着跨界就能够随心所欲、毫无章法。一种合理的跨界方式应该注重平衡之道,以我为主而不顾此失彼。戏曲演员的跨界亮相,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吸引很多年轻粉丝,对于推广戏曲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戏曲演员的属性可能会变质,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在一系列与专业工作无关的应酬上。所以戏曲演员在跨界亮相走红之后,不要被眼前的名利冲昏了头脑,而要时刻保持谨慎和冷静,始终牢记“向年轻人传播戏曲”的宗旨。戏曲表演的跨界创作,容易被商业行为绑架,盲目地迎合市场的庸俗需求,生搬硬套,移步换形,导致戏曲味道大为消减。因此,戏曲表演的跨界创作要重视颠覆后的文化重构——即不应该是消解传统本身而是应该在保留传统精神的基础上重构传统,所展现出来的文化意向更多是传统戏曲与现代对话的可能性。(潘妍娜.“跨界”迷思——从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谈传统戏曲现代化创新[J].人民音乐, 2017〈07〉:26-28.)戏曲平台的跨界融合,会存在过分倚重新媒体的弊端,致使戏曲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和娱乐化的特点,会削弱戏曲作为一门系统性艺术的文化属性。因此,戏曲平台的跨界融合,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引流。所谓跨界传播,最终还是希望将新时代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技巧为传统戏曲所用,进而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到传统戏曲本身。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关系与传播研究所)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