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双高期”军休干部多元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张国庆 祁 翔 王 亮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791   发布日期:2019-8-21

“双高期”是指高龄期与高发病期,“高龄期”一般指70周岁以上的时期,高发病期是指随着年龄增大,多种老年疾病、常见病多发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军休干部迈入“双高期”。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无锡市当前军休服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双高期”军休干部特点及需求,提出新时期“双高期”军休干部多元化服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军休干部“双高期”特点及服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双高期”军休干部特点

军休干部是指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他们具有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政治素养,在国家解放、民族的复兴、军队现代化的建设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统计情况来看,无锡市军休干部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全市共有1532名军休干部(截至2019年7月),60岁以下102人,占比7%;60-70岁335人,占比22%;70-80岁398人,占比26%;80岁以上697人,占比45%;其中70岁以上军休干部达1095人,占比达到71%。随着时间的推移,“双高期”军休干部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二是发病率逐年提升。从全市军休干部健康档案统计情况来看,大部分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常见病、老年病多发,重病及生活不能自理人数逐年增加。三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双高期”的到来,心理、思想问题易引起情绪波动,移交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在适应社会过程中,思想、观念与社会脱节,心理层面出现不适应。四是社会化服务需求增强。“双高期”军休干部更加需要便利的医疗服务、细致的生活照料、丰富的社会生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社会温暖,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双高期”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 心理问题突出,军休工作干预不足。“双高期”军休干部年龄大,患病多,心理压力增大、精神敏感,心理障碍等问题日益凸显;亲人或战友的去世更易引起消极悲观、情绪波动,甚至有老干部患病后,还未就医精神就先垮了;军休工作人员缺乏心理健康、社工专业知识,传统工作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心理医生及社工资源少,心理干预不足,社会工作开展不到位。

2. 社会化服务欠缺,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需求。社会化对个体来说是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融入社会、享受社会服务和发展成果、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人的追求。军休干部移交地方后身份、角色发生转变,生活习惯及“双高期”的特点使军休干部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较难,同时由于军休所(中心)管理相对封闭,服务模式单一,社会化资源链接缺乏,未起到有效的协助作用,使军休干部社会参与度低,难以享受社会化服务。

3. 养老模式单一,空巢、独居问题凸显。无锡市军休干部安置方式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以家庭养老为主,由军休所(中心)提供服务和管理。当前养老体系发展不充分,制度不完善,社会养老资源相对较少,传统服务管理对多元化的养老模式重视度不够,资源链接不到位,军休干部群体难以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部分军休干部子女因工作等原因与父母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失独、空巢军休干部无人照料,如遇到突发情况或急症,难以应对处理。

二、以政策制度为保障,确保服务管理取得新突破

当前军休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制度、法规、政策有关,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更新不及时,如军休干部探亲费用规定仍沿用上世纪文件,与当今的实际情况不符。医疗保障、社会养老、社会化服务等制度不完善,各地执行标准不统一,缺少量化指标和具体操作方法,实际操作困难,导致社会化探索和军休服务管理改革困难。

根据当前军休工作形式及“双高期”军休干部特点,应由国家层面尽快完善关于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政策制度,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性法规和指导性文件,完善细则、明确量化指标,各地建立统一标准、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三、以心理健康为抓手,保障社会工作取得新成效

提高对军休干部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将生活保障和心理健康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及时了解军休干部心理状态,提供耐心细致的心理指导,加强对军休干部心理问题干预;适时引入专业心理医生,有针对性地对出现家庭变故、有重大疾病或战友去世的军休干部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堂活动,帮助军休干部认清健康误区,避免过度用药、过度保健,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开展临终关怀工作,社会工作者及心理医生要针对高龄、重病军休干部适时开展临终关怀,加强心理干预,引导正确看待疾病、死亡,回顾人生光辉历程,正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鼓励军休干部积极融入社区,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生活,纠正心理失衡和情绪失调,消除消极情绪。

四、以社区资源为依托,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

以多元化服务网络建设为目标,打造社会、家庭、社区、军休服务机构 “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探索军休服务管理新模式,满足“双高期”军休干部需求。

(一) 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能

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保障,探索大病统筹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发挥社区医院、卫生站等资源优势,为军休干部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双高期”军休干部,社区医院可以提供家庭护理、用药指导、日常输液、检查等服务,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引导军休干部合理就医,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避免过度占用医疗资源,消除“过度治疗”现象;建立军休干部信息管理平台,与社区网络平台对接,实时掌握军休干部日常检查、身体状况等信息。

(二)购买社会服务,提升社会服务成效

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满足军休干部不同需求,如购买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物业管理等服务,军休干部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购买服务种类和数量,满足不同军休干部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军休人员要把好质量关,做好监管与考核工作,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将服务质量与满意程度做好反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形成服务管理的闭环系统,确保军休干部享受到称心满意的社会服务,实现社会服务效能。

(三)链接社会资源,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引导军休干部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奉献社会。军休服务机构要引入社会志愿者、小记者团等社会组织,为军休干部提供志愿服务,让军休干部融入社会大家庭,感受社会关爱;同时积极搭建社会平台,让老干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成立军休干部报告团、歌舞团、义诊小组等,为学校、社区、福利院等送去关怀。并且为其链接学习资源,如老年大学、社团组织等,让军休干部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实现“老有所学”。

五、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推动军休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军休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关于军休工作的政策理论知识,不断用党的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认清当前形势,敢于破除传统思维模式,改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彻底转变懈怠、懒政、不作为的工作作风;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探索新时代军休服务管理新模式,适应当前军休工作新要求。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新时代军休工作需要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比如社会工作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医疗保健知识等。通过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培养,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从而适应新时期军休工作的需要。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学习,注重人才锻炼和培养,学习先进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军休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

(三)引进专业化队伍,开展多元化服务

军休干部群体随着“双高期”人员的不断增加,面临的服务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情况,适时引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如社工师、心理咨询师、政工师等,用专业化手段解决军休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满足军休干部多层次服务需求,打造一支勇于创新、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无锡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