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书评 首页 >

拓展江南学术谱系的人文维度

作者:刘金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90   发布日期:2019-7-25

文章合为时而著。加强江南文化的理论研究,系统梳理江南文化的前生今世、高度提炼其思想精华、深刻总结其精神特质、准确揭示其当下价值,让“江南”意识从历史范畴走进现实境遇,进而推动江南文化的赓续传承和创新,这是长三角城市群乃至江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吁求和客观需要。作为江南学术谱系重要构成的《江南文化理论》一书(刘士林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月版),以江南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现实需要为根本导向,以诗性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最高本质为逻辑起点,详尽钩沉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迁变,深入探究江南文化的生成机制和递嬗规律,竭力呈现江南文化的诗性内蕴和审美范式,彰显出与历史进行沟通和衔接、为现实提供参照和镜鉴的理论自觉,体现出状摹和焕发江南文化新的姿容新的机能的学术自信。

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文化,并由此构成了特定地域的意识导向和人文风貌,而这一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经过叠加、积淀、交融和升华,便成为这个地域的核心价值观和强大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域文化建设就是地域文明建设、灵魂建设、价值观建设和创造力建设。作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的文化形态,江南文化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始终在时代发展的规律中发展,因而也始终葆有生机与活力。当今时代,包括长三角城市群在内的江南地区,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不仅为构建江南学术谱系、提升江南文化提供了历史机缘,而且为人文社科工作者守正创新、述学立论搭建了广阔舞台。

近年来江南文化研究日趋活跃和兴旺,正在隆起为一门备受关注的显学,许多学者将研究江南文化视为一种责任和担当,力求为长三角发展乃至整个江南城市群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理论点化和思想内曜。刘士林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着先鞭,倾力介入江南文化研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撰写出版了《中国诗性文化》《中国脐带:大运河城市群叙事》《都市文化原理》《江南城市群文化研究》等专著和大量文章,《江南文化理论》是对上述学术成果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吸纳了一些具有文化持有者内部眼界的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观点,既抻曲矫枉又砺锋拨翳,因而更具涵盖性和囊括性、学理性和原创性、趋时性和指向性。该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江南文化研究的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著述,而且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江南学术谱系。

发挥领军人物作用、整合专业力量、统筹学术资源,已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一种特点和趋势。在《江南文化理论》一书写作过程中,刘士林教授注重团队集成优势,凝练研究方向,规范内容板块,优化结构布局,发扬“精研细磨、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运用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等学科知识和原理,对江南地区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风俗习尚、城市模式、生态环境等进行了大尺度透析和“深描”性抉发,使得书中观点新异见解弥实,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准和理论水平。江南文化绝不仅仅是水暖风轻、烟柳画桥、吴侬软语、杏花烟霞、菱歌萧鼓,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一套劲拔健旺的价值理念和一种坚韧刚烈的精神追求。全书胪列十二章作为基本架构,思路开阔,视野宏大,彰显江南文化的绚丽气象和深彻底蕴,每章围绕一个专题进行陈述和阐发,宏微有致,巨细洞明,廓清了江南文化的历史基因,阐明了江南文化的时代优势,赋予了江南文化新的形质和意态,提出的一些观点处于首倡位置和趋前地位。

教化有根,斯文有脉。绵延久远的江南文化滋濡了江南地区的人杰地灵,瑰丽多姿的江南文化涵育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钟灵毓秀,含佩衔玉的江南文化铸塑着大上海的锦绣辉煌。江南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且经过不断嬗变和逐步演化呈现出当下状貌。《江南文化理论》一书以明清江南“八府一州”现存的文化形态为基准,辅之以大量出土文献资料作为“二重证据”综合加以考辨,将江南文化内在结构和传承过程剖解得颇为深透和精细,推演出的结论也非常公允和中肯。江南文化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优质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典范意义和标本功能。对此,著名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原初蓬勃的生命力在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已逐渐提炼为江南地区的慧心与灵气,有助于中华文化高瞻远瞩的愿景建构与系统设计”。成先生将“慧心”与“灵气”作为江南文化的根本标识,并把江南文化价值上升为中华文化战略发展层面予以考量,这与《江南文化理论》一书中的“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这一核心观点异曲同工,表明“江南文化精神不仅只是一种地方认同,而且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意义感,甚至连结着更大共同体的思想含义”。(见胡晓明《江南文化,诗学的一种可能》)

作为一种诗意浓郁和美感氤氲的文化形态,江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均释放出一定的思想力量和观念能量,始终表达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主张和期许。该书第一章“江南文化研究的方法与现代视野”,通过诠释江南文化的诗性意蕴、厘定江南文化的主要内涵、寻觅建构江南文化诗性人文学谱系的深层动因,为全书确定了方向和基调,成为具有阐释学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良好开篇。作为与中原文化同祖同宗、血脉相通的文化形态,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衍生的重要支脉,为了打开这一重要支脉在衍生过程中的诸多历史秘结,该书第二章“江南文化源流与精神觉醒”通过追溯江南文化轴心期、考证唐宋两朝江南文化的表现形式,使人们获得关于江南文化演进更精确更丰赡的历史信息。江南文化自古以来就不是一堆被割裂被肢解的文化符号,而是一种由古至今绵延而来且生生不息的文化有机体,为了使人们更细微地了解江南文化洒脱自由的诗性本质,更深刻地认知江南文化澄明空灵的审美属性,该书第三章“江南文化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对南北方文化理念差异进行了深透辨析,对南北方审美态度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详尽甄别,特别是对江南社会生活风尚演化进行了系统稽考。江南文化绝非单纯的地域文化,而是承继了华夏文明的诸多优质元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江南文化发展事关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为了确证江南文化的特殊地位和难以替代的作用,该书第五章“文化史视野中的江南文化”通过发掘江南文化深远浑厚的源头、展现魏晋隋唐明清时期江南文化的状貌、梳理上海文化的近代崛起和现代转型,使人们对江南文化表征着中华文明精神高地这一观点深信不疑。海派文化吸纳和荟萃了江南文化的主干和精华,成为江南文化中最为风雅精致的绚丽图景,该书第七章“江南文化小传统”通过简要回顾海派文化的流变过程,使人们明晰上海由小渔村蜕变为现代东亚第一大都市的内在文化缘由。尽管纷繁驳杂的历史烟云逐渐模糊了江南原初的地理意识,但这种模糊的地理意识已演化为时下江南城市文化分界的重要标尺,并沉淀为一种江南城市文化模式,该书中第八章通过揭示江南文化结构的组织机制和精神取向,深入探究了物质和精神生产方式下的江南城市文化模式,向学界和读者求证出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互恰互构的科学命题。书中其他章节通过镂刻江南文化的足迹、鸣响江南文化的跫音、描摹江南文化的图谱,几乎疏通了江南文化的血脉和经络,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了江南文化的精魂和粹质。《江南文化理论》一书正是籍借审视和抉发江南文化的各个侧面各个向度,钩沉出江南文化既绮丽阴柔又雄健阳刚、既温润灵秀又沉稳内敛的基本特征,展现出江南文化经世致用、勤勉务实、崇文重教、开放包容的独特气质。

地域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多元绽放和多样化发展的主要窗口和重要载体,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往往植根和包蕴于各种地域特色文化之中。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穿越力、传承力、渗透力的地域文化,一种底蕴深湛、风格独具、个性鲜明、功效卓异的特色文化,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承载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传播者。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里福德·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用“地方性知识”指涉地域特色文化,认为一些地域特色文化具有很强的浸透性和扩张性,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步由侧翼走向主流。笔者认为《江南文化理论》一书所开辟的文化意义在于,江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形成的优质地方性知识资源,更重要的是指长三角城市群区别于其他城市群的根本原因在于江南文化的优渥性和超拔性。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